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李伟伟创意 > 正文

郭学刚教授在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会的演讲

李伟伟创意
来源: 标签:郭学刚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16-11-10 12:11:05
近日,2016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在分会场百合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会上,全国消化内镜学副主委、西京医院消化六科主任兼内镜中心主任郭学刚,带来“消化内镜学的整合意识转变” 为主题的视听盛宴。

郭学刚教授发表演讲
 
近日,2016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在分会场百合厅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会上,全国消化内镜学副主委、西京医院消化六科主任兼内镜中心主任郭学刚,带来“消化内镜学的整合意识转变” 为主题的视听盛宴。以下是整理实录:
   
郭学刚:
 
尊敬的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关于整合医学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是做内镜工作,那么消化内镜学如何转变整合意识,需要大家共同探讨。我喜欢开玩笑,消化内镜医生每天在做什么?可以用一副对联来形容,上联“上捅捅下捅捅,百转千回搜肠刮肚遇病去病”,下联“左瞅瞅右瞅瞅,一来二往走胰寻胆石落天惊”,但是要做好这些还必须“练就火眼金睛”。

首先,我们要探讨消化内镜的微创整合意识,大家知道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设备也由原来的硬式内镜、半可曲式内镜、纤维内镜,发展到现在的电子内镜,结合互联网实现了内镜视频同步转播,同时又出现了胶囊内镜、小肠镜、内镜超声、共聚焦内镜等新式内镜系统。而胃肠道可以说是人类腹部最大的脏器,现代消化内镜已经基本消灭了盲区,实现了全胃肠道检查和治疗,甚至可以通过超声内镜、ERCP技术等对胃肠道临近器官进行诊断和微创治疗。医学进入二十一世纪,就进入了微创治疗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内镜微创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当属消化内镜了。说到微创,著名的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讲座里面曾提到,俗话说伟大的手术切口标志着伟大的外科医生这个时代已经过去,20世纪70年代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掀起了持续的胆道外科微创化的浪潮,随着现代影像学科技的发展,有的内镜外科技术已成为治疗上的金标准,并继续向相关领域推进。他说,不管你愿不愿意,时代正在改变,外科再不以切除肿瘤的几斤重而论英雄,外科正从“立马横枪”到“无孔不入”的时代。消化内镜的目的应该是诊断+治疗,我们终极目标是“患者”获益,而不是让“器官”获益,我觉得这句话就体现了内镜微创诊疗的整合意识,内镜做的再好如果患者没有获益,还不如不做,我们不提倡做内镜匠人,而应该做内镜的医者,匠人是对“物”,医者是对“人”,医者治疗病人时,可以把微创技术做到“独具匠心”,但不是为了是否美观、而是能否让患者获益,这就需要内镜医生要有整合医学的意识。    

其次,内镜诊断的整合意识,我们所面对的“患者”,中心在“者”,医生职责是解除或减轻痛苦,而不是制造痛苦。著名的“特鲁多”宣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但我们内镜医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内镜操作中是在制造痛苦。因此,面对患病的患者时,我们希望在操作中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所以提倡无痛苦内镜,目的一方面是患者的舒适性,而更重要的是消除患者对二次检查的恐惧感。因为所有的病人都将面临着第二次、第三次,乃至多次的内镜操作。而事实上现在的无痛苦内镜(麻醉内镜)风险已经非常低了,提倡开展无痛苦内镜才能体现整合医学意识。
 
关于诊断的整合意识,我们发现一个早癌,可能拯救一个家庭。而不是针对一个器官。如果漏掉了一个早癌,就可能毁掉一个家庭。我国的早癌手术率仅为5%到18%,有报道3000多例胃镜复查又发现了32例胃癌;另外有一个报道5000多个胃癌中,有169例曾经进行过胃镜检查而漏掉了。肠镜也是一样,因为肠道准备差而再次检查时,发现漏诊高达34%,而其中54%属于高风险状态;另有报道200例因为肠道准备差而重复检查,发现198例中间,而其中83个病变为新发现的病变,第一次检查时漏掉了。这就要求内镜医生提高消化道早期病变的发现率。但提高早癌检出率有什么对策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有个病例在第一次内镜检查时就发现了胃内早癌,第二次做内镜切除进行范围确定时,旁边又发现一个病变也是早癌,第三次准备内镜同时切掉两个病变时,再次详细检查,在不同部位又发现一个病变,病检证实也是早癌……。因此,作为内镜医生提高早癌发现率的对策,归根到底就是要有一颗发现早癌的心。比如有的患者检查前准备很好、视野很干净,似乎未发现异常,但经过充分的注气展开黏膜皱襞后,还是发现了隐藏的早期病变,所以说内镜诊断准确的基础是思想意识+清洁的视野。肠镜检查也一样,患者可能并不理解检查前充分清洁肠道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只要几天不吃饭就可以了。2015年我们做了文献荟萃分析并发表了高分SCI论文,结论是“提高肠道效果,强化患者的宣教和肠道准备方法本身同样重要”,提示我们 “患者”是可以宣教的。我们的另一篇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门诊正常预约肠镜检查的患者,虽然预约时已经明确告知患者肠道准备的方法,但检查前一天进行电话宣教组,肠道清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后期再改为微信推送宣教,同样取得明显的效果。上述看似简单的临床研究,却都分别发表了高水平的SCI文章,说明国际上也很重视肠镜检查前患者的宣教,也符合我们整合医学的理念。

再次,内镜微创治疗的整合意识。大家可能都知道我的周末生活基本都在天上飞,其实就是为了ERCP这点儿“P”事儿,就是走遍全国进行ERCP规范化操作的带教,甚至包括带教台湾医生、日本医生等,也是每天满身的汗水,来宣教内镜微创治疗胆胰疾病的规范化操作理念、和规范化操作演示。ERCP就是经口腔送入十二指肠镜到达十二指肠,找到胆胰管的共同开口-十二指肠乳头,对胆胰系统疾病进行微创治疗。而且我们不仅仅是取胆管结石,大家看这个小孩巨大的胰腺囊肿,如果外科手术后就要身上插很多管子、入住ICU病房、花费巨大。我们内镜医生就是用十二指肠镜找到胰管开口,插管后把导丝送入胰腺囊肿,再沿导丝送入经鼻引流管引流出囊液,这个小朋友没有进ICU,囊肿消失后拔掉引流管即可,免除了外科开腹手术。还有另一个小患者,胰腺炎后胰腺囊肿破裂形成胰源性腹水,如果外科开腹手术都找不到漏口修复不了,而我们对内镜医生来讲,就是经过ERCP胰管置入一个小小的塑料支架,腹水消失了,小患者痊愈了。这就是内镜微创治疗的巨大价值所在。但微创治疗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有整合意识。比如有个双胞胎孕妇胆管炎发作,外科开腹手术风险很大,而ERCP又需要在X光下操作,对胎儿不利,我们不能只考虑治疗胆管炎,大人、孩子都要考虑,怎么办,我们凭借高超的操作技巧、非透视下盲法选择性插管成功、置入胆管塑料支架解除了胆管梗阻,同时救了3条命,这就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整合意识。还有一个3岁小朋友胆管结石,外科手术困难、而且可能会影响今后一生,而目前全世界也只有成人用的镜子和配件,我们又在娴熟的经验基础上成功的进行了ERCP取出结石,使这个小患者免除了开腹手术。这就是微创的力量,但我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器官,而是一个个鲜活又各不相同的生命,不同的个体、不同的解剖结构、不同的病情,大人和小孩不一样、孕妇和普通人不一样、双胞胎就更不一样了,所以必须要有整合意识。今年我们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成功举办了全国、乃至世界首届儿童消化内镜会,并提出我们要“大手拉小手一起往前走”,利用我们成人的内镜微创技术,救助儿童小患者。开幕式上我们每一个人牵着一个小朋友的手,在泥板上按上一大、一小两个手印,预示着我们要给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我们的未来助力。但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ERCP对消化内镜医生来讲,是一个成就感最强、回报率最高的技术,但同时也是最危险的一项技术,而且在ERCP术中获益越少的患者并发症越高,要做好充分的围手术期管理,让患者最大程度的获益。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有整合医学的理念和意识,我们所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

最近我在国内杂志上写了两篇文章,“中国ERCP的再认识”和“不容忽视的ERCP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实际上说的就是整合意识。貌似简单的ERCP,其实操作技术很难、培训年轻医生更难,单单进镜方法就很难,甚至镜子还没送到十二指肠乳头部位,就出现了肠穿孔的并发症。我们百度搜索一下,几乎每个开展ERCP的医院都发生过ERCP相关的医疗纠纷。关键就在于并发症高发和风险意识不足。所以ERCP不仅仅是项技术、更是一门学问,ERCP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更重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抉择、术后处理、防治并发症等。其中的术前准备尤为重要,包括术前谈话,患者的知情同意,风险责任转移,术前阅片、术前讨论、药品和器械准备等,术前讨论中一定要问几个问题:做不做,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可不可以不做,操作难点是什么,可能出现的病发症和预防措施,我们总结为“5W”;术中的操作技巧,也包括手把手的教学,包括带教,我们把手把手发展成为口把手,通过对讲机,让年轻医生领会上级医生的指令后、通过思考来执行操作。
 
举一个简单的病例,有一个患者,外院B超、CT、磁共振的MRCP都提示胆总管结石,但他们做ERCP失败后转来我院,我们CT阅片发现,结石位于胰腺体尾部,而体尾部的结石大多是胰管结石;MRCP又明确是胆管结石,怎么解释呢?我们经过反复阅片讨论,最后判定为典型的十二指肠乳头异位,也就是说正常应该长在十二指肠降段的十二指肠乳头,该病人却异位长在了十二指肠水平段的远端,是我们的十二指肠镜只能远观却不能送达的部位,所以外院ERCP操作失败也就不难理解了。明确失败原因后,我们设计了十二指肠镜远观下进行针刀远剖、送入球囊进行取石的方案进行手术,术中顺利完成治疗,取出结石,这个患者就是在整合医学的理念下作了充分的准备获益的。

同样,操作技巧性极高的ERCP医生培训也需要有整合意识,不能单纯培训操作技术。我在走遍全国进行ERCP带教中反思,内镜治疗的误区是简单安全,实际上不简单也不安全,只能说是快速微创。内镜会议的操作演示,也往往只展示了成功一面,同时学员基本上不会阅片,包括我们举办的全国首届台湾医生的ERCP培训班,发现他们也同样存在不会阅片的问题,而ERCP又恰恰是需要在影像下完成的微创手术,这就要求我们术前能够读懂、并在脑海中勾画出疾病的解剖轮廓,才能很好地完成操作。ERCP的发症往往很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但家属没有承受风险的意识,因为医生也认为简单,所以医疗纠纷频发,关键还是ERCP围手术期,也就是整合意识。我们西京消化对ERCP医生的培训周期是1年而不是几个月,包括了ERCP围手术期全程管理的培训。在技术培训上,给学员多长时间进行尝试性插管?国际上没有报道,我们提出设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给学员5分钟和10分钟选择性插管成功率、学员自我满意度和老师的评价,明显不一样,但是患者的并发症并没有增加。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研究,被国际最高水平的内镜杂志发表,并述评为“本研究开启了ERCP培训标准化研究的序幕”,现已成为国际上ERCP培训的重要参考。

同样,我们对培训返回的学员做了调研、并发表了文章,结果发现,影响学员培训返回后能否顺利开展ERCP,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医院、科室领导的重视、个人操作能力、以及病源的数量,人们印象中的外科竞争影响并不大。我们有一个新疆的学员,特别喜欢ERCP,来我们中心学了三次每次一年,但回去一个病人都没有,根本无法开展。另外,我们对培训后的学员,也建立谷歌眼镜、QQ群、微信群等讨论交流平台,现在更增加了网络医院。为促进国内同行有效阅读,我们团队共同努力挤出业余时间翻译出版了美国最新的ERCP参考书, 5年后美国再版,我们也跟进翻译再版,深受广大同行欢迎,国内ERCP同行基本人手一册。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和付出,我们西京内镜团队也得到了锻炼成长。微信中流传的“2014年中国消化好声音”,SCI发表的高水平临床研究全国只有四篇,我们在其列。2015年美国DDW(全美消化学术周)上传出的“中国内镜专家风云榜”只推出三个团队,其中包括我们西京内镜团队。2016年更是可喜的一年。我们就是对一个小问题进行的临床研究,却难以置信的发表了大文章(ERCP术前常规应用吲哚美辛栓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 柳叶刀Lancet,IF 45.2)。大家都知道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术后胰腺炎(PEP),如能预防和降低PEP的发生率对众多的患者群来讲是个大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论是一粒五毛钱的术前用药,就可以把花费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的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应该说我们的研究是对全世界的ERCP患者带来了福音。这篇文章目前是全国消化届影响因子最高的文章。有国际友人形容道: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排名第二的、200多年历史的英国老牌杂志“柳叶刀“上,是世界顶级医学研究人员的梦想。这个梦想被我们实现了,而且这篇文章又恰好是在我生日那天在线发表的,真是我一生中最好的生日礼物。
 
最后感言,再美好的明天一定是从今天开始;人生路上,要想走得快你自己走,但要想走的远,必须团队一块儿走,这是我们西京的ERCP团队。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回顾我们团队带教学生历程的小视频,在带教中我们鼓舞了学生的同时,学生也鼓舞了我们,这就是教学相长,背景音乐是You raise me up(您鼓舞了我)。(张艳霞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