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以“未来医学,赢在整合”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期间,科教网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徐建国。
科教网讯(成媛媛 张宁)2017年4月29日,以“未来医学,赢在整合”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期间,科教网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徐建国。
采访摘录如下:
科教网:徐院士您好,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各类传染病的袭扰?
徐建国:传染病疫情的研究工作,不只是用医学的观念来看医学,而是用哲学、人文等综合学科的观念来看医学,从整合的角度来看待医学,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都很快,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进行思考。过去的传染病是由于贫穷和不卫生造成的,现阶段发生的传染病大部分与行为、生态息息相关,这也是导致传染病的最终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把危害降到最小,在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中,我们不能忽视传染病的存在,突发传染病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还会危害人的生命。同时,还要重新审视野生动物的传染病,野生动物的传染病不是针对人的,它们对野生动物来说是正常的,但是对人们来说就是传染病,比如人类食用秃鹫就会引起食物中毒,但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细菌50%—70%对秃鹫来说是正常的,因为秃鹫饮食的是尸体,秃鹫的粪便会污染土壤,但是人们却不知道这对人造成的危害,所以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人的传染病到底是怎么样发生的。由于时间关系,我还得赶飞机,所以今天暂时到这,请谅解一下。
科教网:好的,徐院士,您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尊重您的一切决定,期待与您下次再会。
徐建国:再会,也祝愿科教网越办越好。
徐建国, 汉族, 1952年4月19日生于山西省平陆县。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研究员。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还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卫生部腹泻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整合医学大会阵容强大
徐建国院士及其团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为控制疫情的流行做出贡献。此外,以责任作者在 JAMA(2008,IF=31.5)、Lancet (2006,IF=24.8)、以合作作者在Nature (2003)等杂志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共发表论文281篇,影响因子合计606.8,被引用2943次。包括:SCI论文76篇, 影响因子合计432.9, 被引用1537次;中国引文数据库论文205篇,影响因子合计174,被引用1406次。1996年徐建国院士及其团队就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医学药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