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李伟伟创意 > 正文

“三太文化论坛暨吴建华发现中华太极城30周年庆典”活动在西安举行

李伟伟创意
来源: 标签: 2018-05-13 13:40:19
论坛邀请了教授赵永昌、蔺保群、钱伦镕、俞明三、卢启旺等多位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以及旬阳人打拼在省城、心系家园的各位乡友,开坛论事,使其成为推动“中华太极城”品牌建设的一次盛会。
“三太文化论坛暨吴建华发现中华太极城30周年庆典”活动在西安举行 
文图/冯建喜




冯建喜新闻观察讯:5月12日下午, “三太文化论坛暨吴建华发现中华太极城30周年庆典”活动在西安唐铭小厨家举行。
 
论坛邀请了教授赵永昌、蔺保群、钱伦镕、俞明三、卢启旺等多位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以及旬阳人打拼在省城、心系家园的各位乡友,开坛论事,使其成为推动“中华太极城”品牌建设的一次盛会。这对打造具有世界声誉的“中华太极城”品牌,加快旬阳经济转型升级、激发新的增长活力、实现以文促旅,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展示旬阳良好形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此次论坛由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主办、由太极城哲学创新研究院、旬阳人文学会、旬阳太极城文化研究会联合承办。论坛对吴建华研究的“三太文化”展开讨论,畅谈太极城的发展前景、文化价值、建设使命与眼前的任务,以及如何将旬阳太极城建成“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哲学智慧城市”,如何一如既往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助推“旬阳人”升华为“太极人”,从而用“三太文化”达到“厚旬阳”、“兴中华”与“融世界”的长远目标。
吴建华认为,这既符合旬阳地域文化特点实际,又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要求,更符合旬阳卯足力气去迎接大旅游到来的迫切愿望。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旬阳是养育吴建华的一方热土。省文化厅高级研究员、文化学者、作家吴建华,1988年在文学创作中登高望远,偶然将老城岛与对岸的小河北半岛结合并观,发现被人们叫了千百年的“金线吊葫芦”旬阳县城竟然是一幅完美绝妙的太极图,于是出版《太极岛始光》,引发了对太极城文化的漫长研究。
 
吴建华和他的团队们,在长期观察与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理论,构成了旬阳太极城八卦山水全县一张网的旅游格局。

随后吴建华又出资注册了“旬太城”商标,提出了背靠历史建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面向未来创建“中华哲学城”的宏愿。围绕这个目标,在旬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首倡创建了“王愚纪念馆·旬阳英才展览馆”和“中华太极城哲学创新研究院”,在全国形成了百余人的专家学者队伍,出刊《创新哲学通许》十余期,出版了多种学术著作;同时成立了旬阳县人文学会,创办《太极城》刊物、团结全国各地旬阳在外的创业成功人士,以“打造旬阳人品牌、成就中国人梦想、关注弱势群体、走向智业文明”为己任,使之撰写出版的《中华太极城传》50万字的专著,成为用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依据。

如果说“发现”是一种灵感,就爆发在一个瞬间。而对“中华太极城”理论的研究,却需要时间和学识。吴建华从1988年发现至今,已经持续了30年。当初为了破解“旬阳地方文化与太极大文化”之争的难题,他提出了“太极·太极图·太极城三太一脉厚旬阳”课题,指出只有坚持太极、太极图和太极城“三太一脉相承”,才能增强增“厚”旬阳的文化意义。
30年来,吴建华孜孜不倦,他在研究东方太极文化的同时,研究西方的科学精神,将“太极图双鱼眼与椭圆图两焦点”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椭圆哲学。即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太极图,也可以看成是椭圆图,前者宏观、整体,但缺少精准;后者精准,但缺少整体把握。椭圆哲学,将椭圆几何原理引入太极图计算,使其二者互补,相得益彰,不仅指出物质是椭圆的,而且指出物质是椭圆运动的,并且椭圆是可以计算的。

这样一来,吴建华的三太文化,就从原来的“三太一脉厚旬阳”上升到了“太极、太极城、太极人,三太一脉兴中华、融世界”新的高度。他强调“太极人”是秉承太极文化传统,融汇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成长起来的中华儿女、太极子孙,是实现中国梦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他倡导打造旬阳人品牌,就是打造太极人品牌的具体体现。







研讨会上,旬阳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贾守军致辞,太极城哲学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蔺保群先生介绍了哲学院研究成果;旬阳县太极城文化研究会刘家荣会长介绍了三太文化研究与宣传情况;旬阳县人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晓燕介绍了人文学会打造旬阳人品牌的成果;赵永昌、俞明三、玛丽娜、丁华山、蔺保群等学者以及在省公安厅工作的王宝仓处长、科教网创始人李伟伟、旬阳县文化旅游中心主任关征兵、旬阳西安商会的执行会长潘怀宏、旬阳县人文学会文艺部部长潘鲁延河等分别发言。














论坛发言踊跃,很多人意犹未尽,还有很多嘉宾想表达自己的高见,却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如愿。与会代表认为虽然是学术研究,但“三太文化”的研究成果呈现出的很多观点和思想的碰撞让人受益匪浅。论坛达到了“觅知音、求共识、重推动”预期目的。(冯建喜摄影报道)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