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碎片化时代 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阅读者碎片时代 2016-11-30 12:23:11
不久前,一场“地铁丢书大作战”活动在北上广同时上演,众多明星参与其中,引发网络热议。据了解,该活动旨在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阅读。尽管有人质疑这是一场作秀,但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活动关注到年轻人的阅读需求,的的确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

纯粹阅读,变得有些奢侈

“主持词还要再修改一下。”“毕业联谊会的策划案写好了吗?”毕业前几个月,黄心馨的每一天几乎都是从回复微信消息开始的。大学四年来,她承担了一大堆琐碎的学生工作。从组织学院元旦晚会,到主持学校各类文艺演出,她的大学生活看起来分外精彩。然而,在被问及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时,她苦笑着说,“这个问题击中了我。惭愧得很,我大三时曾买来一本许宏的《何以中国》,计划认真阅读,可是直到毕业愣是没读完。”

今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读研究生的她做了一个决定,停止一切学生工作。“我终于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了。系里的阅览室很安静,长长的书架摆满了博物馆学的书籍,窗台上还会不时跑来几只可爱的小松鼠。”她这样描述自己失而复得的阅读时光。

而对于今年刚刚入职某金融公司的小楠来说,纯粹的阅读更让他觉得有些奢侈。工作后的每个周末,小楠都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去出租屋附近的首都图书馆自习。早上不到9点,图书馆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来这里自习的基本都是年轻的上班族,大家来这里不是借书阅读,而是准备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会计、证券、司法等等。9点钟,图书馆准时开门,小楠随着人群走进馆内,习惯性地来到金融学阅览室,找一个安静的位置坐下,打一杯热水,从书包里取出《基金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教材》,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然而就在一年前,小楠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看这类书籍。那时的他和朋友们一起创建了校内第一个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的文学社团,编辑文学期刊,组织读书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谈及工作前后的巨大反差,小楠无奈摇头,“工作后面临的压力太大了,为了提升职业竞争力,我还准备去考特许金融分析师,这几乎相当于重新读一个金融学硕士。”

除了周末,平时上下班在地铁上的时间小楠也不想放过。他颇为自豪:“上下班在地铁里一去一回大概1个小时,最近两个月我在背单词,我把厚厚的一本词典拆成若干册,5个单元为一册,5周背完。如果能利用坐地铁的碎片化时间背完一本英语词根字典,那也是蛮有成就感的。”至于为什么选择背单词,“为了将来出国深造做准备。”这位刚刚入职的年轻人这样回答。虽然几乎没时间阅读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但在狭窄的出租屋和逼仄的地铁里,小楠依然憧憬着有一天可以纯粹地自由阅读,优哉游哉。

“碎片化”无法回避,该如何应对?

“忙”让纯粹阅读变得奢侈也许是每一代年轻人都面临的困境,而拿起手机就“根本停不下来”则是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年轻人的突出阅读症候。

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

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也并非全无是处。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升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长此以往甚至是有害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他说。

“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手捧畅销的鸡汤文和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

“在当今时代,‘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敦认为,无数的网络文章推送到你的面前,完全视而不见显然不可能。对于青年人来说,不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更重要的是掌握解读的方法,培养理性思考的头脑,懂得辨别阅读内容的优劣。“一个具有解读能力的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在2000年前,还是现在,或者2000年后,都会是一个靠谱的阅读者。”(马铭雪 李昌禹)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