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醍醐寺展背后故事 或有更多日本珍宝亮相西安
这种不带手套布展的方式曾经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据日方前来布展的工作人员解释,不戴手套布展,一是防滑二是保证手感,在日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把各大文明的珍宝请到陕西展出
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至今,25年的历史里只引进了不到二十次境外文物展。不过在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引进外展的频率明显提高,每年最少引进一个外展,同时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而这一变化,也和陕西经济近些年来的加速提升轨迹相吻合,经济实力增强也让陕历博有了去和外国人谈判的筹码。这次“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展”的文物就是根据中方的策划要求,由董理去日本亲自挑选的,其中不乏日本的重量级国宝。
“现在我们出得起钱,就不能像以前那样由老外策划展览,然后给什么我们展什么。我相信过不了几年,我们就能陆续把世界各大文明的精美文物都引进到陕西展出,重量级的文物展也会越来越多。”董理说。
越来越多人关注博物馆是好事
我们也不怕个别人说多花钱,也欢迎观众积极评价我们的展览,因为这些年国人的文化素质提升很快,观众有追求观赏高水平展览的需求,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董理补充到。
也是从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起,进入博物馆的人数越来越多,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也迫使馆方增加展览数量,引入境外优秀展览,不断提高办展水平。比如这次醍醐寺文物展,有人看过之前在上海博物馆的第一站展出,有人甚至去过日本醍醐寺探访这些文物,有了对比就有了诸多比较和评论,于是展览期间网上在赞誉声一片的同时,也有质疑和误解之声。
董理说:“观众多了,便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十分正常。比起以前公众漠不关心,媒体少有评说的状况,这令人十分欣喜。现在的游客参观博物馆,不光要看清楚,还要看明白,更要看舒服,要求展览好看、好玩、有意义。这其实是一个随着社会进步,公众对于博物馆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关心到关心、热心甚至操心的一个可喜变化的过程,公众开始爱上博物馆,开始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期间包括有质疑有误解也是很正常,没什么可怕的,这正好反映了我们社会文明的进步,是好事。”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