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全球巡演“临川四梦” 六百岁昆曲 春色今如许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临川昆曲如许 2016-08-03 15:04:03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与检票员一道挤在国家大剧院的戏剧场入口处,远远望着台上婉转绮丽,观众如醉如痴,禁不住眼眶湿润。

传梦 剧种想要发展,演员和观众要共同传承

盛夏的上海,酷暑难耐。上海昆剧团所在的绍兴路9号,却是一处梧桐森森、闹中取静的好去处。走进看似不起眼的小门,老房子里,咿咿呀呀的婉转曲调传来,600年的时光,仿似在这里凝聚、回旋。

昆曲名家张静娴正在唱《长生殿》,她将自己的看家大戏,手把手细细教给四周青春正盛的演员。这是上昆自2015年起开始建设的昆曲学馆。学馆中有包括该团中青年演员与部分兄弟院团中青年演员在内的60余名学员,通过3年的系统学习,实现传承100出经典折子戏、6台传统大戏的目标。

昆曲学馆的老师由20余名昆曲名家担任。“上海昆剧团拥有多达15位国家级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谷好好介绍,“今天的上昆,平均年龄35岁,2/3的国宝级艺术家在我们团,我们理应担当起传承好昆曲的重任。”

学馆实行的是小班化的手把手教学,每位老师传授每部作品时,本行当所有演员都有学习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还通过录像方式,将教学过程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料。

武旦钱瑜婷与小生谭许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前者正在学馆里学习闺门旦的戏,希望未来能文武兼备。“老师们都是大家,光是一个出场都反反复复给我们抠,强调出场时的精气神,带给观众的感染力。”谭许亚说。

吴双早已是上昆当家台柱之一,如今也在学馆里跟着老一辈名家们继续抠戏,“学戏是一辈子的事。”他说青年演员们比自己当年更幸运,不像以前都是逮着跑龙套的机会“偷师”,因为“学馆制”,“至少少走七八年的曲折道路”。

一批国宝级老艺术家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后辈;为中生代艺术家量身定制代表剧目,成为全国昆曲领军人物;新一代演员以扎根传承为主,有机会参演新编戏体验创作,他们是上昆后几十年发展的梯队财富。

在傅瑾看来,“临川四梦”的创作与演出,五班三代昆曲演员齐整亮相,行当齐全、文武兼备,“标志着昆曲的传承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四梦”最终成功得到完整呈现,同样获益于上昆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学馆制”人才梯队建设。

而对600岁的昆曲而言,最宝贵的,是观众的代代相传。

“有次看戏曲演出,演员谢幕时台下观众喊:‘祝我们的演员健康长寿,一直演下去!’台上的老艺术家也回应祝福:‘希望我们的观众长命百岁,一直看下去!’”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说,剧种要发展,就要有演员和观众一代代的传承。在“临川四梦”演出现场,他欣喜地发现,“像我这样的白发观众已成了‘少数派’!”

“在昆曲的保护和传承中,观众的培养也同样重要。我们看到,经过各地昆曲剧团的共同经营,昆曲观众队伍的年轻化正在成为事实。” 周育德说,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听昆曲几乎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这种时尚代表着一种希望。昆曲能做到的,其他戏曲剧种也应该可以做到。”

正如上昆的国宝级艺术家蔡正仁所感慨:“现在是昆曲演出的大好时光,看到台上台下年轻的面孔,我相信这样的好时光会一直延续下去!”(记者 曹玲娟)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