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纪录片华阴老腔拍摄座谈会暨老腔高校传承研讨会召开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老腔华阴纪录片 2016-06-02 13:39:35
6月2日上午,纪录片《华阴老腔》拍摄座谈会暨老腔高校传承研讨会在渭南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李波主持。
纪录片《华阴老腔》拍摄座谈会暨老腔高校传承研讨会

在渭南师范学院召开

\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渭南讯(王鹏 徐晓晓)6月2日上午,纪录片《华阴老腔》拍摄座谈会暨老腔高校传承研讨会在渭南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李波主持。纪录片《华阴老腔》制片人张斌介绍了拍摄筹备情况,总导演李华俊介绍了拍摄的基本构想,编剧总指导李康美介绍了创作情况,会议主要围绕纪录片《华阴老腔》拍摄及老腔高校传承主题进行研讨。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艺人代表,华阴老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喜民
艺人代表、华阴老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喜民

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导演党安华
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导演党安华

中央电视台编导李华俊
中央电视台编导李华俊

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百献
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百献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李海龙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李海龙

中央电视台编导李刚
中央电视台编导李刚

渭南市作协主席李康美
渭南市作协主席李康美

陕西农村报社副社长、陕西农村网总编辑吴武刚
陕西农村报社副社长、陕西农村网总编辑吴武刚

渭南市委网信办科长郭茂盛
渭南市委网信办科长郭茂盛

纪录片《华阴老腔》制片人张斌
陕西农村报网络信息部主任、陕西农村网舆情中心主任、纪录片《华阴老腔》制片人张斌

中央电视台编导李华俊,中央电视台编导李刚,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央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陕西总编辑史佳、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李海龙、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百献、渭南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杨利民、渭南市作协主席李康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渭南美术家协会主席王鸣放、陕西日报高级记者卢萌、陕西农村报社副社长、陕西农村网总编辑吴武刚、西安报业集团理论部主任邢小俊、渭南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杨永红、渭南市委网信办科长郭茂盛、华阴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涛、华阴市文化局局长郝富仓、著名作家路树军及渭南师范学院专家教授、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导演党安华、艺人代表,华阴老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喜民、摄制组主创人员、媒体代表50余人出席座谈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老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它从西汉滥觞到现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位于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处的泉店村是它唯一的发祥和传承地。2006年6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华阴老腔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剧史的本源性、传承上的封闭性、剧种上的独存性、取材风格的张扬型、音乐体系的自律性、审美对象的广泛性、语言风格的原声性。它剧史悠久、发展脉络清晰,说唱特点突出,原音保留完整,因而具有戏曲史价值。它的主旋律是船夫号子的音乐化,是艺术源于生活的见证,因而具有艺术价值。它取材于历史战争,唱腔亢奋激越,充满阳刚之美因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近年来,华阴老腔先后代表陕西参加全国性艺术大赛,获国家级金奖三项、省级一等奖十多项。应邀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和大专院校演出。并先后赴美国、法国、德国、台湾、香港、等地演出。国外观众称华阴老腔为“东方古老的摇滚乐”。多次应邀赴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等媒体单位录制节目,在全国引起轰动。先后有一百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被誉为华阴的名片、渭南的符号、陕西的亮点,在2016年登上央视猴年春晚,受到了广泛好评。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