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民间、乃至学界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不能说前30年时时、事事都不好,但整体比较,还是后30年文明了许多、进步了许多。这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嘛!

俞智敏照片
对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民间、乃至学界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不能说前30年时时、事事都不好,但整体比较,还是后30年文明了许多、进步了许多。这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嘛!
之所以要发如上一通感慨,是因为刚刚读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小册子,通过俞智敏先生朴实无华、却娓娓动听的陈述,一个奋斗者的苦乐人生在我眼前展开,他那种百折不挠、奋力前行的强者精神,让我久久心潮难平。
按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俞智敏无疑是一位成功者。古今中外,但凡成功者,天赋、机遇、奋斗这三个方面的优势,似乎都是缺一不可。俞智敏显然也是如此。
先来说天赋。所谓天赋,就是一种天生的资质。完全否认天赋是不对的,但过分强调天赋,甚或把天赋绝对化,也同样不对。要特别强调的是,人与人在天赋上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智商的高低,也体现在潜能类型的不同。陈景润有数学天赋,刘翔有跨栏天赋,俞智敏呢?显然是有拳击天赋。否则,他就不会在和一本书皮都快被磨烂的《阿里自传》相遇之后,立马就产生了“拳击为我而在,我为拳击而生”的强烈信念,更不会数十年如一日地投身拳击事业:业余练习拳击,代表陕西参加全国比赛,成立业余拳击队,创办拳击俱乐部……在这个领域里风生水起地整出了大动静。回顾俞智敏的人生历程,你怕是不能不承认,这个有着拳击天赋的汉子,还真的是“为拳击而生”!
可以说,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在他最具发展潜力的那个领域里大放光彩的,然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这样一些词语又告诉我们,人类历史上,被埋没的天才、被抹煞的天赋,恐怕也是数不胜数。即以俞智敏为例,1978年,当新中国历史上一个更文明、更进步的新时期开始之时,俞智敏高中毕业,步入社会。在这样一个比过去开放许多的时代里,俞智敏才有可能与“阿里”不期而遇;在这样一个比过去自由许多的时代里,俞智敏才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职业、投身拳击。不妨设想一下,倘若这个让无数人获益的新时代延后几十年到来又会怎样?几十年在人类的历史上只是短暂一瞬,着眼于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俞智敏这样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恐怕就永远不会有在拳击领域里创造传奇的机会了。所以,对自己生活着的这个时代,俞智敏(又岂止是俞智敏),要长存感恩之心。
最后,要说一说奋斗。如果对成功者用“100”这个数字来表述的话,那后面的两个“0”,分别代表着天赋和机遇,而前面的那个“1”,则代表着奋斗。这就是说,缺少了奋斗,天赋和机遇,统统都会变得毫无价值。这是一个人人都明白、但却只有少数人才会始终不渝全力践行的真理,也因此,任何一个领域里的顶尖成功者,才是寥若晨星。俞智敏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位。面对他,我们不能不油然而生敬意。
还有几句绝非蛇足的话要说。
前几天,在一个演讲比赛上,我曾对参赛选手这样说:“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上,我们的确应该每时每刻都力争成为胜利者。但遗憾的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永远成为胜利者。这不要紧,只要努力了、尽力了,我们就不是失败者;并且,只要真诚的给胜利者鼓掌,我们就能成为高尚的人。胜利者只有一个,但高尚的人却可以有很多。我们当然不能放弃争取成为胜利者的努力,但更为紧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一定要成为高尚的人——愿以此与在座的诸位共勉。”这一席话,主要是针对在比赛中没有取得最好名次的选手说的。沿着这个思路继续说:胜利者(或曰成功者)不也同样应该成为高尚的人吗?俞智敏是一个成功者,但他绝非日进斗金的富豪。然而,在百折不挠、奋力前行的过程中,俞智敏扶危济困的义举却比比皆是。在眼下这个有不少人“穷”得只剩下钱的时代里,从成功者俞智敏身上展现出来的这种高风亮节,真是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