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卢剑利:互联网时代书画媒体究竟该咋办?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卢剑利互联网时代 2013-10-17 19:59:38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互联网站铺天盖地的统领了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大众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今社会主流道德理想与价值标准体现在媒体表现上则是一种快捷、时尚与实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互联网站铺天盖地的统领了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大众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今社会主流道德理想与价值标准体现在媒体表现上则是一种快捷、时尚与实用。

    时尚的东西必是要讲求快速、新鲜、趣味的,实用的则是将如何能使各自利益最大化。很显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好多元素并不被社会大众所重视,淡淡的超然物外,管它你争我夺,花红柳绿,我只一方素琴,独奏高山流水。

    中国书画媒体“危机四伏”

    书法美术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东西,不是人人都能欣赏,个个都愿接受的。这就决定了书画类媒体的受众面与其严峻的生存问题。有不少书画媒体从业者认为:书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近十几年中国的书画艺术发展很快,但中国的书画媒体却大多处境不妙。 不仅许多专业性书画报刊发展很难,连一些曾经红极一时的报刊书画副刊也是风光不再,或勉强维持,更多的则是改为娱乐版面,令人惋惜。

    书画传媒做为高雅的文化艺术层面却往往只为少数人所接受,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大众文化期刊泛滥而又过度追求卖点,以其平民化、通俗化,形成了不良竞争的局面,钝化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为大众化审美提供了成型的现实土壤。

    在大环境中,书画类媒体不能和其他媒体一样为了吸引读者制造卖点不惜一切刊发“独家报道”,增加发行量与广告量,而只能靠自身某种本质的东西去抓住受众。

    书画媒体的受众要求高收入、高文化,而这一人群在现实中比例还比较低 ,其发行量首先就无法和其他媒体相比;再者,书画艺术是一个严肃的、纯净的艺术领域,其固有的特质也决定其广告量不能和其他媒体攀比。就比如招聘、出租、医讯、遗失等等就不能刊登在书画媒体上,否则便有不伦不类、破坏美感、恶搞经典之嫌。大抵我们的书画媒体人都是深谙此中道理的,所以一直以来我们的媒体上没有出现诸如丰胸、人流、家装之类的广告,显得比较干净。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现象,至少证明我们在商品经济社会里还没有被金钱彻底的冲昏头脑。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独特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中国书画艺术魅力是以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为主,其笔墨技法是作者用来表现对象、抒发内心情感和表达思想信仰的工具。

    中国现当代书法类平面与网络媒体的兴起是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近些年,随着书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于展览讯息、名家的最新动态及成果、书坛热点问题的讨论等,牵动着每一位学书人的心。

    在书法领域,原来人们往往是通过杂志、报纸等传统纸媒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现在信息更新速度极快,大众也希望以更快更灵活的方式来获取有关书法的最新消息。因而在民间,各类书法网站便在这种大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了,现已达到几十家之多。横向比较来看,同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中国绘画类网站就没有如此之多的数量。

    随便上网浏览,诸如“中国书法网”、“中国书法家网”、“书法空间网”、“书法江湖网”等网站,栏目众多、讯息量大、图片量多质精以及与当今市场的紧密贴合是对其最大的感受,感觉颇像小型的书法博物馆。有网友打趣地说:“第一次上书法网站会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这么多的信息,容易让人面临选择困难症,这是网络的优势,但也是劣势。就好像买字帖一样,原来没有钱也没那么多品种可学,有时手里就那么几本字帖,但是这样反而对于精习一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句玩笑话也不无道理。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各层受众市场已经饱和甚至递减。超前的另类空间潜力巨大,传统的元素却处在消解的边缘。

    书画媒体也要吃饭也要生存,自恃高洁,继承了传统文脉发展了民族文化,自身却饔飧不继,捉襟见肘――表面一派典雅高贵,风光无限,事实上多是自己吃饭自己埋单,背后辛酸难为人知。并且由于近年来媒体泛滥,凸现出来的真正有特色有风格的不多,这就意味着有很多的媒体在平庸中套用模板,看似是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质上却是在搞“泛化”,将好端端的个性搞成了共性,没有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增彩反而制造了食之无味弃之不忍的“鸡肋”式文化垃圾,最终免不了淘汰的命运。而好多媒体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仍旧不断搜索模板大搞特稿,为眼前的小利而把长远的发展弃置脑后,老媒体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接近灭亡,网络新媒体盲目跟风越涌越多,仅靠刊登一些书画人的简历和作品来换些字画为继的路子只能是一种“短命”,这是中国书画类媒体的真实现状。

     传统书画是否存在危机是业界争论已久的一个问题。一些人向互联网妥协,认为纸质媒体最终必将被电子媒体所成功取代,而书画媒体会在日益繁忙浮躁的现代生活中逐渐干涸直至消亡;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于丹、易中天、孟母学堂等文化现象中嗅出一股子乐观味儿,从而坚定地认为国粹就是国粹不可能被消解,数字化浪潮虽然势不可挡,但中国书画艺术毕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只此一家的,中国人不买账老外也有好这一口的,危险不会来至少不会来的那么快,保守的乐观派甚至对书画媒体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书画媒体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是人们意识形态的反叛。真的善的美的高雅的虽然是人人都想求的,但是社会的节奏已经决定了一般人不可能在现实之又现实的生存环境中静下心来去醉心于水墨清韵――人在浮躁的环境中不得不浮躁,在功利的背景下必然难以超然陶然。“书画热”热的是书画本身还是书画背后的东西?值得深思。

    其次,时尚财经家居等实用媒体的冲击与外来文化的渗透 。在我们的书画家用笔墨去人家的颜料库里蘸花了笔作出一些以特色自居的中国画时 ,有文化嗅觉的人还是会生出若有所失之感――这样的风气绝对不能占主流,否则,百年之后我们的后辈看到的将不再是本土的书画艺术而完全是西方社会的复制品了。2005年中美联合举办的中国文化节的徽标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预示。中国书画媒体不能把握书画家的心灵与手笔,但是完全可以做到保护我们的民族特色文化,可惜好多媒体并没有看清“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理儿,非但大刊期刊有失民族性的作品,还盛赞其作者,这种舆论导向值得深思。

    第三,网络蛮横地切断了书画类媒体的覆盖面与发行量,以其资源共享的免费性与随时随地的便捷性将纸质媒体堵进了死角,即使是爱好者,在免费与高价中还是会犹豫再三的,高成本被免费性取代已成了一种趋势。如果在市场上比不过其它以实用性为主的竞争对手,书画媒体是否还有坚持下去的必要?要做大作强书画媒体,是坚持书画艺术本来的面目与方式哪怕付出血本也再所不惜,还是顺应时代大潮艺术为市场服务?这是我们所应该考虑的。

    据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大众文化媒体(纸质)所占受众市场份额将会递减,即发行量下降。这种发行量下降的表现形态为:少数名刊上升(由纸质上升为电子版),多数名刊下降,部分小刊死亡。现实问题很是让人担忧。

    最后,在社会分层状况下,上层的人已不满足于物质追求,他们更多的是结交文人雅士,讲求风雅,有了钱了有了名了你也出书我也搞书画,尽显品位,于是问题随之就来了:靠“名人效应”,我们的媒体宣扬的到底是什么,是其书画艺术水平还是艺术以外的东西?这种宣扬又能走多久?随着“名人效应”的泛化,书画界已被搅得乌烟瘴气,鱼龙混杂,书画媒体行内也有了尽人皆知的秘密,并且“约定俗成”的规矩越来越多。这是受众带来的问题,也是媒体自己制造的“裹脚布”,这个问题不根除,书画媒体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只能渐行渐远。

     其实,我国纸质媒体的发展停滞已有好些年了,发行量下滑,纸质走向电子版,高成本走向低成本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纸质媒体会消亡吗?书画媒体又该何去何从?书画类网站很多,但是形式和栏目设置的雷同感是现在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里面就涉及到办网站的人的侧重和着眼点了,比如书法空间网注重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呈现,中国书法网偏重为书家提供展示、交易的平台,书法江湖网多有批评的声音,中国书法家网则是众多书法家用于宣传的阵地,中国西泠网在篆刻艺术方面更有优势。一个网站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或招牌栏目,否则时间一久,就会被湮没在众多网站之中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此类网站的增多,人们已经开始逐渐褪去对其初生时的新鲜感,就好比艺术展览,刚一出来的时候人们都极为热烈地去参与,时间一久也就对此习以为常了。现在网友开始学会有选择地关注或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了。据介绍,目前在各书法网站上发帖和交流的次数已经出现退潮的现象。但就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这种“唯我所用”的心理很正常,反映了艺术人群更为理智和成熟的态度。

    书画传媒“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重重危机下的书画媒体优势空间仍然存在。

    其一,民族文化心理。书画是本土的文化,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已成为了一个公认的神圣而洁净的领域。“琴棋书画”是格调高下的代名词,以往是,现在是,将来也不会变。

    其二,国家政策保护。如同好多即将失传的剧种一样,书画也面临着严峻的衣钵传承问题。好在国家又非物质文化保护相关的政策倾斜,这是一个很有力的保证。

    其三 ,全球一体化的巨大市场下,中国书画媒体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由于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高,许多国家已越来越关注中国文化了,他们无疑是中国书画媒体的另一拨受众,并且这个数目不会低于国内。

    其四,书画媒体一向以成熟稳重古雅的面貌出现,其广告市场利用空间巨大。如果创意得好、开拓得好,于广告商好于媒体好于受众审美水平提高更好。这个看似狭小的空间因其没有被大幅开垦过而比其他媒体更具有发展潜力。

    有人将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划分为这么几个阶层:老板阶层,中产阶层,白领阶层,打工阶层,知识阶层,农民阶层等。随然说生活水平提高人的欣赏水平也相应提高但是能上升到大雅层面的毕竟还是有限。

    中国书画类媒体众多,公开发行、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且比较有影响力的大致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术》杂志,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杂志,湖北省书协主办的《书法报》,天津美术院主办的《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日报社主办的《美术报》,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中国书画杂志》,江苏美术出版社主办的《画刊》杂志等等。一些地方内部印发的DM杂志和内部资料也都开辟有书画版面和书画专题,如此如此,不胜枚举。各类媒体以自己的方式运转着,竞争着,竞相夺艳。

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美术报》是国家级周刊,其先天条件就是集专业性与时效性为一身的。以新闻的眼光来看艺术(人物或事件),从艺术的角度来做新闻,日报的形式,专业报的版面,新闻艺术化,艺术新闻化,所以在读了它以后读者会感到既了解到了时事又欣赏到了好作品又收获了理论知识。这种收获对于一个只看日报或者只读专业教材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其特色之一就是艺术与新闻的关系。其次,叫做“美术报”,却又并没有只局限在美术的定义里,而是将书画、瓷器、影象、珍玩、印艺、紫砂壶艺术等也包含了进去,如果说这是办报人的界限不清又太贪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正是大美术观的体现,即承认生活中处处有美。事实也本就如此,这就更加证明了《美术报》人的眼光与学识。第三,内容包罗万象,是大美术观的内在体现;形式也比较亲切,既没有特大幅的作品,也没有“扎堆”的现象,图片小而多,多而不杂,从中可以窥见编辑的色彩学知识与心理学修养;文字信息上,有“精品意识”,再大的大家,也不会多开一个版面多选一幅作品,在版面上,《美术报》是很吝啬的。   按照一般的思维来看,《美术报》应该是个局限性很大存活率很小的刊物,因为受众面太狭窄了。而她却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了壮大成了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专业性媒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逐条分析过后,除了感叹他们的眼光与理念之外,更多的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振奋,那就是让我们所有书画传媒人从中看到了希望! 除《美术报》之外,比较权威的还有《中国书画报》。该刊创于1986年,由受众面极小的一个小报纸成长为中国书画界最具权威性的平面媒体,其中除了内容形式本身足够吸引人,使人信服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其现代化与正规化的管理模式。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刊物,最出色的人一定办最出色的刊物。成功的团队里面总有一个成功的头领,这是成功的定律。不仅如此,《中国书画报》最显著的特色还在其“双向”的办报理念,正如《中国书画报》执行社长何东说的那样:“当人们想对中国画作更多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研究时,他们更信赖美术专业媒体,人们不仅是赏析作品,学习知识,更多的是想透过媒体直接参与其中,交流经验,进行学术研究,关系中国画的发展,并为之出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传媒应担负起引导中国画发展的责任。”其双向互动性不言而喻。双向的是互动的、运动发展的,也是民主的、公平的,正因为民主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权威。在他“报纸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应该是引导本专业发展前进的指导者”的理念下,如此专业的媒体不成功,更有谁堪?

分析认为,中国书画类网络与网站要想做出点成绩,在运营前期所投入的时间成本都较高,而且随着网站的扩容,网络维护费用也随之增大,想在几年之内能有所回报是不可能的。就当代中国目前的书画类网站生存发展现状看,做得有特色、能正常运转的书法网站其实也不过四五家。所以,做书法网站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固定职业,而不是单单依赖于做网站生存。

 

    虽说如此,当前中国书画类网站也有各自的生存之道。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获得收益:

    一、网上商店。比如中国书法网下属的就是琉璃厂在线,这些网店包含有很多店铺,经营物品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书、画、印作品,文房四宝,古玩及古旧图书等。

    二、网络教学。在网上发布招收学生的信息,让大家通过视频、在线交流的方式来学习书法,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大家面对面的交流方式,非常便捷。

    三、网络展览。几乎每个书法网站的首页都会在醒目位置单辟很大一块地方发布一些书家的作品拍卖、网络展览的信息。书画家水平高低都有,根据发布时间、内容长短、面积所占大小,从最高200元至3000元左右不等。据说每天都会有一些书画家打电话要求加入,可见当今书画家对于自我宣传的重视程度。其实这也是一种连带效应,网站越做越大,影响也会越大,刊登信息的人也会越多。

    在网上办展和现实中办展差别很大,网络展览最大的好处是受众面广,现实中展览的观众多是由邀请的嘉宾和自由观展群众组成,但网上展览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浏览,并且可以和作者进行在线互动。此外,网络展览不像现实中办展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也是书画类网站在这方面的巨大优势。

书画网站应与纸媒并行发展

    计算机网络时代对文化的普及、新闻讯息的流通速度都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有不少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画媒体领域网络有可能会代替纸媒,其实不尽然。比较来说,在新闻和展览方面,网络或许更具优势。就图片来说,报纸、杂志的版面毕竟还是有限的,但是网络可以随便上传,而且图片质量相对较高。网站的话题讨论互动性强,也是纸媒所不能替代的,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话语权垄断现象。

    时下的电子商务疯狂席卷整个互联网站,于是书画交易网站出现了很多,比如一个书画家那一幅书画作品在各大网站叫卖,而书画家本人却对互联网还不是很了解! 当今制作书画家的电子商务网站遇上很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一幅书画的价值往往比网站价值还要大很多,也就决定了书画类交易网站只能做代理,因为你不可能去做收藏家,所以导致书画交易网站的发展很缓慢。   眼下,中国书画类网站,不少网站提出来给个人书画家在网上建立网络展馆,搭建互联网全方位展示平台,这个想法的确前卫.但长远眼光分析网络展馆不能产生更多的互动,书画家本人不会浪费时间上网来关注更新内容,首先懂电脑的书画家人群并不多,其次书画家本身只是对其书画作品的价值买卖感兴趣,而且比较疯狂,这样做就增加了运营成本-----要用人力去更新!不过收取一定费用的话还是比较可取的,一般的书画类网站定位在2000元一年,同时书画家就拥有了自己的个人网站,比较来说还是有发展市场可言的。

    为此做电子商务就需要名气,因为书画家经常上网的人比较少,所以做书画网站的浏览量不会特别的高,应该说比较低,在排名方面就没有什么优势!其次,书画的价格变化比较快,和书画家打交道不容易,滞后性比较强,现在的情况就是书画行业人士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不懂行业,都是外行人做内行事!此外,就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周期来看,在时效性上相对滞后,新闻有可能变成“旧闻”,这也是纸媒现在略显尴尬的处境。

    但话说回来,在信息的过滤、报道的严谨方面,还是传统纸媒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大部分网友觉得在网上读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会很累,还是读纸质的比较舒服,而且书法是与各种艺术相关联的,对笔墨纸砚的玩赏、书写时的情绪和感觉等多方面,都是网站所不能给予的。所以网络和纸媒不存在冲突,只能说是各具优势,二者取长补短,将会给今后书法的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书画类网站是快餐时代的宠儿,办站容易,但坚持做出特色,显得更为重要。专家认为书画类网站面临的困难在于网站人群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某种坚持,因为有坚持,才会带来更大的阻力与困境。

    在互联网书画艺术类传媒中,雅昌艺术网无疑是做的比较成功的一家艺术专业门户网站,雅昌艺术网创办至今已经由13年了,该网站是全球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专业门户与最活跃的在线互动社区,是获取艺术资讯的首选媒体平台,是艺术品收藏投资及爱好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如今已成为全球艺术界最为推崇的互联网品牌,拥有逾100 万专业会员、800 万人次日均浏览量。

    雅昌艺术网由综合资讯频道、艺术专业频道、互动社区、电子商务(交艺网)、地方站及英文网组成,兼具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的专业市场数据分析报告,为艺术收藏投资者及爱好者提供全面、丰富、及时、权威、深入的艺术界资讯。同时为艺术品经营机构及其他商业机构提供定制性综合式媒体推广解决方案。 雅昌艺术网遵循在内容上全面、权威、客观、深入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成为"视角决定观点 专业源自数据 第一艺术门户"的艺术通讯社。

而新近在互联网腾讯微信中出现的全球移动互联网时代书画界人物的网络家园--中国书法美术人物公众平台(Chinese assembly of Calligraphers & Artists,CACA)!较之《中国书画报》和《美术报》而言,略显年轻,是一个真正处在发展时期的移动新锐媒体,其口号非常鲜明:打造中国权威性、专业性书画类网络移动新媒体。 

    据了解,中国书法美术人物公众平台(微信)由世界社会系统工程协会文化系统工程委员会(WlSSE-CCSE)、北京实现者社会系统工程研究院文化系统工程中心、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有限公司.腾讯大秦网,新文人艺术产业投资机构等为主要发起单位。特邀中国书画界公众人物(姓氏拼音为序)陈履生、方增先、哈孜.艾买提、何家英、李铎、郎绍君、栗宪庭、刘文西、刘勃舒、刘大为、刘骁纯、欧阳中石、皮道坚、申万胜、邵大箴、王西京、杨晓阳、杨之光、张海、周一波等为艺术顾问,是中国书画文化推广系统工程的核心载体,是中国首家聚焦书画界人物的移动媒体。 

    中国书法美术人物公众平台(微信)汇聚了书画家、评论家、书画经纪人、收藏家、企业家等社会精英,主要开设中国书画公众人物推介、高峰论坛、文化资讯、中外文化交流等栏目,服务于书画界人士,推动中华文化的跨越发展、持续发展!

    中国书法美术人物公众平台(微信)自2013年5月开通上线以来,以独特的书画艺术视角和快速传播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使用手机微信的书画家认为:“中国书法美术人物公众平台(微信)》的开通为更多现代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书画的窗口、舞台和大屏幕。”中国书法美术人物公众平台(微信)栏目比较丰富,特别为书画艺术人才而开辟了“推介展示”、拍卖与展览等栏目和板块,为海内外艺术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宣传与展示自我的舞台。由此看来,好的媒体首先得具备全面性,不管是专业视角还是信息采集抑或作品的内涵,唯有全面而充实的内容才能从第一印象征服受众。《中国书法美术人物公众平台(微信)几乎每天发布四五条书画界最新动态信息,一个专题一种风格,地域宽泛,不拘格套,惟才是用,深得人心。轻扫“二维码”,只要有手机微信的人人便可进入,新时代的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锐意进取的精神必将使其成功之路愈走愈宽阔!

     不管是哪家媒体,成功的是这样成功,不成功的却仍有各自诉不尽的苦处,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市场只允许少数的成功者胜出,中国这么大,仅靠几家书画媒体显然是不够的。既要肩负起传承文脉的使命,又要在数字化冲击中保持自己的面目——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怎样走才算是符合“与时俱进”的标准?要怎么样才能既用了力又讨得了好?中国书画类媒体正“拔剑四顾心茫然”。

    面对竞争,我们觉得书画类媒体只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使普及与提高并重,努力提高传媒的专业化水平”这才是真正的发展强大之路,我们从《美术报》与《中国书画报》、雅昌艺术网坚持十余年的运营经验中不难发现这些。(卢剑利)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