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我们走的教改之路确实如履薄冰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我们教改之路 2011-03-12 09:15:0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这是一位65岁老人的头衔,他叫朱清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这是一位65岁老人的头衔,他叫朱清时。

    毫无疑问,朱清时俨然成了去年风头最劲、也最难的一名大学校长。而他背后肯定有一个最劲最难的学校,这就是南方科技大学(筹),有人这样曾描述他们:宣称要在中国打造一所“教授治校”的大学,在教育部未批复的情况下决定自主招生、自授文凭。

    昨天中午,在政协驻地北京会议中心,朱清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说自己:一辈子都在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奋斗

    说现在的朱清时,就绕不开过去的他。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校长时,他坚持8年不扩招、“原生态参与评估”,甚至直陈现行大学教育弊端“大学像官场”,“应试教育阻碍创新人才培养”,也因此获得了网友“中国最牛大学校长”的称号。

    2009年,62岁的朱清时退休,本可以重拾学者生涯,清静地度过退休生活,却不曾想天不遂人愿,一所全新的大学注定让他再次出山。

    “深圳筹建南方科技大学,他们采用了一种全球招聘校长的办法,聘请国际猎头公司,由国内外专家组织了一个遴选委员会,猎头公司和遴选委员会运行到最后,大家投票把我列为排名第一的候选人,深圳市委最后就任命我来做这个南方科大的校长。”朱清时介绍说。

    同年教师节,朱清时从深圳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说到这,朱清时坦言,当初请他做南科大校长,他起初并不愿意。后来有人劝他,他才应了。“当年想改革没有条件。这算是一块试验田。我一辈子都在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奋斗,到退休,改革成效还不大,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去试一试,不可推辞。” 朱清时说。

    谈南科大: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法办校

    作为一个新型的学校,南方科技大学成立历经了不少曲折,对此,朱清时坦言出乎预料,而且也觉得 “很疲惫”。

    “我答应去当校长的时候,就是想建研究型大学,我感觉顺理成章就能办,但是现在感觉并不是那么容易,还有些困难。新成立的高校只能渐进式发展,从专科学院到大学,再申请研究生招生资格等等。”

    谈到南方科技大学的管理模式,朱清时介绍说,南科大也是政府出资兴办的公办大学,但是去行政化是一种管理模式。南科大成立理事会,大事由理事会裁决,经过理事会讨论后,大家投票决定,这是解决行政干预的好办法。

    而在他看来,南科大最大的特点就是依法办校。“我们是个公办大学,理事会是我们的老板,也是按照法律来治校。其次,学校采取书院式管理,学生和老师住在一起,随时都能请教老师。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我们只准备招收数百名学生,老师多,学生少,要把南科大办成精品学校。另外,我们的学生头两年不分专业,第三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

    谈3名浙江学生:向我表态想当科学家

    据了解,目前,南方科技大学(筹)第一次招生的45个学生当中,有3个孩子,是浙江人,而且都是来自浙江温州,他们分别是瑞安的陈杳(女)、乐清的张梦思、乐清的赵宇君。

    说起这三名学生,朱清时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而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陈杳。

    开学报到那段时间,我遇见了她三次,她还向我表态,她要当科学家,为此,我跟她说,‘我们会给你们创造最好的条件’。”朱清时回忆说。

    朱清时还告诉记者,包括三名浙江学生的45名学生已于3月1日赴广州参加两周军训,随后将开始课程学习。首届实验班学生基本为理科方向,实行书院制管理。学生入学前两年不分专业,之后依照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分别就读南科大将建立的各个研究所,完成专业和研究。

    学生管理方面,南科大将采取“书院模式”,即师生住在同一社区,教师中有生活老师也有学术专家。目前,45名新生住在启动校区公寓五六楼,老师住在二、三、四楼。一楼大厅,师生一起聊天;食堂里,师生一起吃饭。朱清时表示:“这是教改的一部分,我们所有工作都以学生为中心。”

    今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筹)将进行第二次招生,计划招收150人。朱清时说,“欢迎更多优秀的浙江学生报考南科大。”

    说教育:“钱学森之问”在于机制问题

    2011年3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这也意味着这艘中国高等教育的“破冰”之舟已经起航。对于南科大的将来,朱清时表示充满信心。“一年多来,我们已经逐渐发现了一些过去没有想到问题,我觉得,我们正在越来越接近筹办南科大时的一个愿望‘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这是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国家科技界最崇高的荣誉就是国家科技奖,每年奖给两个人,得奖人多数都是民国时期培养的人才,而且都有八九十岁了……这说明现在的大学没有能够培养出一流的大师。”朱清时说。

    在朱清时看来,目前的机制是中国的大学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大学发的文凭全部是国家承认的国家文凭,这就很类似于过去中国的农村吃大锅饭,现在中国的大学都没有积极性提高质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把中国大学都推到市场上去,让社会来评价,看社会是否认可你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来决定社会接不接受你这个学校的文凭,而不是靠学校的文凭是否由国家行政权力做后盾。”今年两会期间,朱清时的提案依旧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建议重新审查修改教育法律法规。”朱清时说。

    记者:办世界一流大学,南科大为什么一定要一步到位?

    朱清时:如果你想建一个世界一流的豪华别墅,不能先建猪圈啊。从第一块砖开始,你就要按照豪华别墅的要求去做。办世界一流大学也是一样,从招第一个人起,就要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去招。如果先招三四流的教师,在他们的基础上再招一流人才,很难。

    记者:南科大已开始慢慢前行,但质疑的声音仍旧不少,有人认为,南科大只有在深圳才能实现,不具备全国示范性。

    朱清时:30年前小岗村包产到户,所有人都觉得不可复制,是犯法的,现在全国都推广了。深圳最早拍卖土地,当时违宪,都觉得特区乱来,现在也都在复制。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做得好不好。

    记者:南科大第一次招生,原计划是50名,但真正报到的只有45人。对此,您怎么看?

    朱清时:我们走的教改之路确实如履薄冰。我可以理解,有些学生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压力。50名学生中只有5人没有来报名,我觉得很宽慰。90%的学生投了赞成票已是很高比例,已经非常不容易。他强调,45名学生已经不少,哈佛大学创校时只有7名学生。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