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家庭医生离我们还有多远?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家庭医生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0-09-17 08:41:47
日前,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透露,北京市将争取在两年内为每个家庭配备“社区家庭医生”,由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和护士三人一组,每组为200户家庭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的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在上海,政府同样承诺,未来五年内将实现全民家庭医生制,通过家庭医生。

 

  ■ 将新闻进行到底

  主持人:姜晨怡 (本报记者)

  ■ 对话背景

  日前,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透露,北京市将争取在两年内为每个家庭配备“社区家庭医生”,由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和护士三人一组,每组为200户家庭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的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在上海,政府同样承诺,未来五年内将实现全民家庭医生制,通过家庭医生,家家户户可在家接受远程专家转诊会诊、定时定点个性化健康指导。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实现这样的服务需要怎样的技术和制度支持?欧美的家庭医生制度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作用呢?

  ——国外经验——

  家庭医生以医疗保险系统为依托

  嘉宾:姜彤(美国Kaiser医疗集团医生)

  主持人:家庭医生在美国很普遍吗?美国的看病流程是怎样的?

  姜彤:一般来说,首先要看家庭医生,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病症就由家庭医生帮助预约转诊,可以去看更专业的医生。与英国、欧洲等全民医疗的地方不同,美国的家庭医生不是以社区或者医院为体系的,而是以保险公司的系统为依托的架构。

  病人首先要选择保险公司,购买保险,随后可以在那些和该保险公司有合同的医生中,选择自己适合的家庭医生。医生的名字、简历、经历等等都在网上,选择成功后保险公司会帮助你们建立联系。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也就是说,只有买了保险才能够享受家庭医生服务。当然了,如果你年满65周岁,美国政府会给你一种医疗保险,这样不用自己花钱也可以有家庭医生,看病的保障也相对高。

  主持人: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都提供怎样的服务?

  姜彤:家庭医生一般都是全科医生,他们能够提供基本的、比较常见的病症的医疗服务。例如给病人进行例行体检,处理感冒、发烧等一些基本情况,回答病人有用药、药量方面的咨询,处理紧急外伤,监测打疫苗等。

  但是,由于每个病人加入的保险公司不同,他的年龄、病史等情况不同,选择的保险种类也不同,保险的费用也就不同。在看病时,可能同样的检查不同病人的花销会大不相同。美国的保险种类很多,费用也高,一个家庭一年在医疗保险上花上万美元是很正常的。

  主持人:如果没有钱买保险怎么办呢?

  姜彤:可以付现金,但是大多看病都要提前预约,除了急诊。此外还有一种叫做Walk In的诊所,也是不需要保险谁都可以看,就是费用很高。现在有一种新兴职业叫Billing,翻译过来是帮助医生处理收费的人,例如根据不同的保险、病人的年龄等,计算不同病人的检查、诊疗、手术、咨询、药品的费用。美国有相关法律规定,保险公司和医院经营分开,医生和药品分开,这样保障了患者的权益。

  ——医生建言——

  家庭医生应该纳入医保范围

  嘉宾:倪语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博导)

  倪语星:家庭医生的构想应该是参考了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制度。国内的情况是,不管大病小病、甚至仅仅是怀疑自己有病都要去医院,因为缺少可以咨询的地方。老百姓的心里是到大医院,造成部分医院非常拥挤人满为患,这也是造成看病难的原因之一。其实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到医院看病,有时有个医生帮他分析、指导一下,需要看病的时候再去看病,这就是家庭医生的作用。一定要全科医生,不一定要很精,但是每科都懂一点,严重的问题帮他转诊,没有严重的问题就处理、开药、咨询,患者不需要到医院去。医生组成应该是全科医生。过去国家的培养好像没有专门培养全科医生的,现在划分的越来越细,内科里面还有消化科、心脏科等,外科里面有骨科、刀伤等,所以应该先从全科医生的培养做起。全科医生的医保覆盖比较合适,他们所属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周围这片居民,比较方便和熟悉。

  ——业界声音——

  服务体系是制度设计关键

  嘉宾:李农(Avaya中国区副总裁 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

  主持人: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口密度很大,要想实现这样的家庭医生服务,需要怎样的支持?

  李农:我个人认为现在医患关系的结点在于病人太多、医生太少。我想家庭提供的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支持和服务,不会是大病什么的都能看的。我们有一个客户提出了远程银行的概念,原来很复杂的、必须要去银行才能办理的业务,比如贷款、理财产品购买等等,现在通过打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了。我认为远程医疗并不是要把所有的设备都搬到家里去,而是通过社区医院网点的支持,方便患者。

  远程医疗就是过去去医院才能做的事情,现在通过一些手段,不用去医院就能解决了。很多患者去医院都是咨询、开药,却要耽误一整天,医院也觉得这样的情况没有必要来,但老百姓却找不到这样可以提供医疗帮助的组织。在国外一种叫做Health Care Center(医疗服务中心)的机构非常普遍,提供市民咨询病情、开药这样的需求。可以打电话问药的剂量、感冒怎样用药,都有专门的医务人员支持。这样就减少患者去医院,实现远程医疗的支持。

  但是目前还不知道由谁来组织建立这样的医院,也许是政府部门、医院,甚至是药厂。这需要一个很庞大的医疗服务中心。这些医生护士病人之间怎么进行联络,我们提供的移动办公的解决方案、手机座机联动的解决方案就可以应用在远程医疗上,视频方案也可以提供高清晰的点对点的视频传输。

  主持人:什么是适合我国的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实现这样的服务需要怎样的条件?我们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

  李农:家庭医生就是要对整个家庭的病史、情况非常了解,进行归纳总结,提供一些建议。打一个电话就知道你是谁,你的病史等。现在我们在进行的有挂号系统和预约提醒服务等,还包括传染病医院视频解决方案。

  主持人:孕妇在家接受胎心监护、远程医疗专家会诊等服务,是否需要病人增加额外的仪器费用?这是否有可能引起变相的收费?会不会影响家庭医生服务的推进?

  李农:我觉得这个概念是,在社区医院里检查,把片子传递给更有经验的医生。完成最初期的检查,数字化的传递过去,或者通过电话和视频来对你进行诊断。搬一堆东西去你家不是家庭医生和远程医疗的概念。家庭医生帮你约一些三甲医院,医疗私人顾问的形式更贴切。比如测量血糖、胎心监护,把数据传过去,保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做好通讯畅通,实现医院内部沟通无障碍。这主要是服务体系,而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 相关新闻

  北京社区居民可享24小时“家庭医生”

  根据日前公布的北京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全市3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将结成服务团队,努力成为当地居民24小时的“家庭医生”。

  根据方案规划,“家庭医生”要为周边居民提供“管理健康”的契约式服务,其中不仅包括健康档案管理、预防免疫、老人儿童体检等几十项政府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要提供“随时需要,随时帮忙”的24小时健康咨询或急救帮助服务。

  “家庭医生”一词,源于国外成熟的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在国际上,“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是契约式、终身陪伴的健康服务和疾病管理关系;“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由享有服务的居民个人付费。

  不过,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解释,北京要创建的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完全由政府付费,但也尝试使用“健康服务契约”的形式,来承诺未来能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内容,希望取得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希望不久的未来,很多北京居民能对社区医务人员,形成一种家庭成员般的信赖关系。  

  新政摘录

  1.试点社区门诊延至20时

  据北京市卫生局配套措施显示,为扩大服务范围,满足学生、上班族的看病和健康需求,城八区的26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在不久后提供延长至每晚8时的社区门诊服务。

  2.社区24小时急诊服务

  开展社区“24小时全天候服务”试点工作,方便群众就医。

  3.社区向大医院预约转诊

  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试点,完善双向转诊与预约挂号制度,引导居民分级就诊、有序就医。

  ■ 短  评

  实现中国式的家庭医生服务

  姜晨怡

  北京市将争取在两年内为每个家庭配备“社区家庭医生”,由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和护士三人一组,每组为200户家庭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的公共卫生服务。这并不是一条孤立的新闻,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纷纷表示,要建立服务居民的家庭医生制度。

  然而,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制度的支持是实现“中国式”家庭医生的关键。如某些医务工作者所言,全科医师的待遇与地位一直偏低,毫无吸引力,有资历的医生们根本不愿意去从事这一种性质的工作;由于淘汰与流动机制不健全,相关法规和现实情况完全限制了医生的流动,缺乏人才的流动与更新。如何在制度设计上保证家庭医生的质量,同时又保证家庭医生的收益,是这个服务体系中的关键。

  在回答什么时候能实现家庭医生制度时,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表示,正在向两年内保证每个家庭都有家庭医生的方向努力,将先在东、西城试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拥有贴心方便的家庭医生服务。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