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李兴武:画我一生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一生李兴武 2010-06-11 20:42:00
他就是李兴武,其人弹得一手好乐器,小提琴、板胡、手风琴,吹拉弹唱,信手拈来。不过他最大的爱好却是国画。

  文/ 汪晟

作者简介
   李兴武,1944年生于陕西省蓝田县,1961年被保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院校学习,毕业后服务于军队工作27个春秋。1987年专业后历任西安市国税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西安市税务学会秘书长等职。现任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陕西分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很低调。花白的头发,穿着也很简单,随身背着一个很大的箱子,就像是他心爱的玩具一样寸步不离,可是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后来才知道,箱子里装的是小提琴。晚宴上,在朋友们酒过三巡之际,一曲悠扬的小提琴在角落里静静响起。起初大家并没有特别的注意,随着琴声愈来愈清扬,现场也愈来愈安静。一曲奏罢,鸦雀无声,过了许久掌声雷动。 
    他就是李兴武,其人弹得一手好乐器,小提琴、板胡、手风琴,吹拉弹唱,信手拈来。不过他最大的爱好却是国画。

十四岁学画

    李兴武是陕西蓝田人,幼时家境贫寒,很少有机会接触音乐、国画这些“阳春白雪”的东西。直到他十四、五岁的时候,才在街头巷尾看到别人画画,看到雪白的宣纸上经过艺人的一番描摹,也许是随手点缀几下,也许是浓墨重彩,但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就呈现在眼前。少年的李兴武觉得既神奇又迷惑,于是萌生了学画的念头。
    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好的老师教,只好自己揣摩。随着年纪的慢慢增长,对画画的领悟也越来越高,但没有名师就没有更高层次的进步。人生就那白纸不断学习知识,可转动的时钟让时光不断飞逝。李兴武就这样在艰苦的童年里,不断地在苍白的画纸上描摹着童年,描摹着色彩斑斓的明天。
 

军队里成长


    时光飞梭,转眼间李兴武就长大了。1961年保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院校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对年轻人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童年的一切似乎都要推倒重来,唯有一件事情放不下,那就是绘画。在军队里时间非常紧迫,每天值夜班到晚上8点,但一有时间就练习画画,幸好军队里有出板报、写标语的任务,李兴武全包了,虽然辛苦但李兴武却干的津津有味。当时的《人民军队报》、《解放军报》给李兴武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李兴武常常模仿着报头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因此李兴武的军队生涯从来不会枯燥,他总是把绘画和部队宣传结合起来。


    记忆最深刻的是和一个四川战友一起画幻灯片的日子,两个人各负其责,愣是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那些密密麻麻的幻灯片对画质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在友好的气氛中,两个人精诚合作无怨无悔。在这样的部队环境中,李兴武的绘画功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以后专攻国画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在这之前,李兴武的绘画都是自己摸索。1987年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深造,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三年之后带着一身的技艺满载而归。归来后的李兴武踌躇满志,对国画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下笔也更加游刃有余。

师从李兴安等人


    自从系统地学习国画以来,李兴武也结识了几个重量级的画界巨擘,如李新安老师。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李兴武就到李新安家里去请教,李新安从来都是耐心解释,诲人不倦,有时候还会留李兴武一起吃饭,就让李兴武非常的感动。说起李新安来,李兴武总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认为不论是人品还是画品,李新安都是同行中的翘楚。
    同时,李兴武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期间,还结识了肖焕、赵文发等名家,并不断积极进取,学习这些名家的一技之长,而终成自己一家之言。

无偿捐赠汶川大地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国哀痛,李兴武知道后夜不能寐;全国各地莫不伸出援助之手,他当然也没有闲着。李兴武本人是世界华人文化研究院的研究员,当时研究院一声召唤,李兴武二话没说连夜作画,第二天就向汶川捐赠了自己的三幅作品,在北京海淀拍卖之后筹得善款1万多元,全部捐赠灾区。与此同时,他还从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里拿出500元缴纳特殊党费,用来资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虽然这是一点绵薄之力,但是李兴武的捐赠和其他人的援助一起从精神上鼓舞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

痴迷乐器的故事


    上中学的时候,李兴武非常的喜欢乐器,不管是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他都是一样的爱不释手。中学的教室里有一架很古老的手风琴,一般人没有机会接触到,李兴武也一样。但是一有机会李兴武就偷偷地溜进去练习弹奏,很快就被老师发现了,私自弹奏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没过多久,李兴武看着风头渐渐过去了,就又去偷练了。现在回想起当初的一幕幕,李兴武开怀大笑。每当学校节目演出时看到老师弹奏那熟悉的手风琴,李兴武都很羡慕,但是没钱买,直到多年以后工作了才花了40块钱从北京买了一个“百灵鸟”牌的手风琴,总算是圆了少年时的梦。

和乐友一起含光门演出


    2005年李兴武退休了,在退休前后的这几年是李兴武最快乐的时光。他和一些同样喜欢乐器的乐友们发起、成立了一个民间乐团,每年的四五月份就在含光门附近自娱自乐,吸引了300多人的观众团。这个乐队一个有十几个人,他们喜欢练习一些革命歌曲,回忆红色经典,这个乐团已经存在了8年了,李兴武每年都会准时参加。
    李兴武在乐团负责伴奏,演出前他都骑着三轮车,把音响、乐器等一系列的硬件设施拉到现场。如果有现场观众想唱几句,李兴武二话不说,拿起乐器无偿伴奏,一曲终了,掌声雷动。但李兴武不为所动,依然躲在角落里默默地调试着他心爱的小提琴。

成都火车站拾金不昧


    时光的钟轻轻倒回25年前,地点是成都火车站。李兴武和妻子到成都去,带了很多行李,下车的时候人潮拥挤。车上的好心旅客帮助李兴武从车上下东西,下完之后二人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火车已经开走了。等到他们细细检点行李时候,才发现多了一个包裹,李兴武和妻子大惊,赶紧打开寻找有关线索。还是妻子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钱包,上面的信息显示,该包裹是四川绵阳的一个工程师的,他是去自贡探亲的,包里装有木耳、白酒、3000元现金和8000块钱的存折。他们迅速发动关系联系失主,不久联系到失主的姐夫,是成都司法局干部,第二天就及时的把包裹交到失主手上了,失主感动的一塌糊涂,坚持要报答李兴武夫妻,二人坚辞不受。
    这件事后来被《西安晚报》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一时之间李兴武夫妇成了名人,但是他们依然淡泊名利,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做好本职工作。

夫妻一起资助大学生


    李兴武的妻子是成都人,带有成都人一贯的豪爽。妻子有一个同学叫查友丽,也是成都人,家庭条件比较差,兄妹七个,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靠拉板车为生养活一家人。后来这个同学考上了西安的一所高校,但是没钱读书,妻子这时已经在部队提干,每月的工资40元,于是她就把每个月的工资拿出20元用来资助这个同学。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20 元是一个很大数目,并且他们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们夫妇俩无怨无悔的资助,直到她大学毕业。

以画会友,平生大幸


    李兴武为人厚道,常以画会友,并为自己能以国画给朋友带来美的享受而感到无比欣慰。一直以来,李兴武都在实践一句列宁的名言“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为别人带来利益”,并时时刻刻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李兴武这么多年专攻国画,尤其精于牡丹,在圈里已经小有名气。于是许多慕名而来的朋友求画,李兴武并非来者不拒,但凡求画者是带着诚意来的,不管你是贩夫走卒还是司机炊事员,李兴武从来都是无偿赠送,只为了能够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有时候求画的人多了,李兴武怕自己也记不清楚了,他就把这些人一一登记在本上,总是尽量满足朋友们的需求。

李兴武谈画


    李兴武不仅能提笔作画,对绘画也有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他认为绘画是让自己内心得到安宁、心情愉悦的一种方式,更是修身养性的绝妙法门。他还透露了自己多年作画的心得,要想把画做好,以下三个境界缺一不可。第一,先要勾勒出轮廓,这是决定着造型的关键,此为第一层境界;第二,笔墨功夫在画外,这是多年练习和生活阅历赋予画者的,强加不来也夺不去的东西,此为第二层境界;第三,个人修养,这是一个人穷尽一生的追求,更是画者作品高下的决定因素,此为第三层境界。
    待三层境界达到,自成名家。


    李兴武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但对于生活、对于绘画的热情仍不减半分。他的一生都在画,用一支小小的画笔,他描摹蓝天,描摹大地,描摹他心爱的牡丹,描摹他平平淡淡却又色彩斑斓的一生。

 

(稿件来源:《陕西房产》广告杂志,2010年3月出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