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儒将曹科挥毫写春秋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儒将曹科陕西房产 2010-04-21 21:10:00
文能兴世济民,武能安邦定国,能得文武双全之才,国之大幸也。曹科就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新时代俊才!

 文/李志杰 

    
    文能兴世济民,武能安邦定国,能得文武双全之才,国之大幸也。曹科就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新时代俊才!
我认识曹科是在2006年。第一次见面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爽朗潇洒,豪放热情,正直坦城,学识广博,谦和睿智。这样一些褒扬之词用在他身上都是贴切的。我的第一感觉是:曹科是军人中的学者,虽为军人但毫无霸气,思想敏锐且谈吐不凡,一番交谈便知他是一位有追求、有品位的人;他是学者中的军人,雅而不显书生气。思想深刻但不故作高深,刚毅直率的品格颇有将才之风度。几年来,随着相处渐多,对他的经历和为人,自然也就了解深了。
我写了一辈子文章,如果不写曹科,恐怕是一种遗憾。因此,我经过再三观察和思索,写下了曹科素描。
 

叱诧风云的将校


  1970年12月,荆楚大地上有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终于实现了长久的夙愿。满怀壮志豪情,谢绝了老师们让他继续留校学习美意,和未来上名牌大学的良机和苦劝。毅然决心从学校跨进了军营的大门。这是曹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如果不当兵,或许他是一位有着一张显赫文凭的纯知识分子,或许是一位学有专长的教师或科技工作者,或许成为作家或诗人,或许回乡当了民办教 师,更有可能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
 “生命没有第二次,人生不允许有假设,自己走过的路,那深深的每一个脚印都是生命的最美好的旋律,断然是无法抹去的。”曹科这样说。是的,他自己选择了他独有的人生路。一路走来,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用生命证实了这条路是对的。于是,军营里又多了一位青春焕发的战士,多了一位激情澎湃的军官。
2007年12月,曹科从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了,告别了他长达38年的军旅生涯。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千,说到动情之处,这位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军中大校,也禁不住双泪长流。
当我听到他如数家珍地诉说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既佩服他惊人的记忆力,又感慨那些逝去几十年的陈年往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细节都能记得那么清晰而准确。我更愿为他艰辛奋斗取得的成功而喜悦,同时也为他那些苦恼、忧伤和“不顺心”而难过。
    秦岭深处的山坳里,有他洒下的汗水;嘉陵江源头的小溪,有他倾听过的歌声;陇东高原的沟壑,有充填着他的诗句;古城长安的街灯,也闪烁着他的忠诚。我接触过不少曹科的老战友,他们介绍了许多关于他生动有趣的往事,冲开了我想象的闸门。
    当年曹科正值青春年华,从当战士、班长到担任排长、连队指导员,曹科在同龄人中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他爱学习,爱思考,大概也和年轻时养成的习惯是分不开吧!当我问及到这一话题时,曹科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不学习、不思考不行啊!人总得要有追求,好好工作,干出成绩,使自己的人生更厚实一些,不至于虚度光阴,不白活一世,这样就能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对人对己都有一个像样的交待。”这话说得既平实普通,又寓意深刻。仅凭这简单的几句话,我完全明白了,这样的曹科不优秀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优劣,除了先天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的努力。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家庭条件优越、个人天资很好的人却不思进取,惰性十足,一辈子一事无成。而有的人虽然出生贫寒,但是通过个人的勤奋和顽强拼搏,却书写了自己辉煌的人生。我想曹科应该属于后者吧!
   他酷爱书籍,对各种知识如饥似渴地追求着。几天不看书,不做笔记,就感到精神虚空。他涉猎知识十分广泛,如哲学、历史、政治、文学、天文、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学等等,凡能弄到手的书就不放过,挤出一切时间去阅读。读书是他的嗜好,书籍是他的伴侣,买书藏书是他几十年坚持不变的生活内容。目前,他藏书已达一万余册。他生活俭朴,穿戴从不讲究,但花钱买书往往出手大方。曹科真可谓是光明的追求者,更是精神的富有者。
    曹科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从基层到机关,从普通的一名干事到科长、师级单位政治部主任,以至担任旅政委和军分区政委 ,每一个角色,都干得有声有色。每一个岗位,都有独立的建树。,长期“爬格子”,挑灯夜战写材料,头发大块大块的脱落,那辛苦劳顿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曹科是认真的人,工作上从不马虎应付。一遍写不好再来一遍,写了改,改了再写,一定要达到自己满意为止。
   一篇篇锦绣文章出自他的笔下。这种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刻苦学习的执著精神和聪慧的天资,造就了他相对高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良好的文字工作素养。更催生出了一串串值得骄傲的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不少荣誉和人们钦佩的目光。
    军人大都有一种豪迈的气概,处事干练果断,走路脚下生风,说话直言快语。这是军人的特点,也是曹科的风格。他不但善于动脑,而且是地地道道的带兵人。他当过班长、排长、指导员、教导员。同时,他还凭着良好的军事素质,曾担任过三期新兵连连长。队列训练、射击投弹、刺杀战术、百米障碍、军体器械等等,这些军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本领,他样样精通,率先示范。他说:“操场和训练场上的摔打,给我注入了许多军人特有的气质细胞,这些东西坐在办公室里是得不到的,靠耍笔杆子是耍不出来的。”这些经历都是人生难得的宝贵财富,为他以后在团、旅、师各级主官职位上更好地履行职责,得心应手地带兵、管部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培育了他那种特有的军人豪迈之气。
   曹科出生于荆楚大地,那是一方山河秀美、人杰地灵的古域。家乡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秀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赐予他一身的灵气和才气,使他蓄积了在人生道路上搏击风浪的坚实底蕴。入伍后,他长期工作、生活、战斗在陕西、甘肃,如今已整整四十个春秋。大西北的广袤、深远、浑厚、雄阔,尤其是大西北军营火热的充满激情的战斗生活,又给了他坚强的意志和豪爽的性格。“南秀北雄”,二者兼而得之,融合为一,这就是军中曹科的典型风范。
    自古雄才多磨难,豪气背后苦涩多,生活的道路从来不平坦。曹科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挫折,也有失意消沉的时候。许多次,在夜深人静之时,找一片空旷之地坐下,独自无语,脑子一片空白,静静地长久仰望星空。他告诉我,多少年来,他已经习惯了用这种方式来排解、释放心中的压抑和痛楚,以在静静的思考中理清思绪,总结经验教训。
    曹科毕竟是优秀的将校之材,困难和挫折压不弯他的脊梁,只能激励他更勇猛地奋起。他认为,人活的就是一种精神,精神支柱垮了,人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那样,人的尊严、价值和意义从何谈起?他之所以活得充实、坦然,正是由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始终活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精气神之中。就这样,在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终于百炼成钢。为军队建设,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回顾军旅生涯,他感到无怨无悔,他认为所有的牺牲和奉献都是值得的。现在,尽管曹科已经从部队退休了,但他仍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化事业,以满腔的热情,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续写着他人生的华丽篇章。

著作等身的作家

   生于荆襄秀地,从戎西北高原的曹科有着同南宋诗人陆游相似的人生经历。他崇尚陆游“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壮志,仰慕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旷世才情。因此,在他38年的军旅生涯中,写下了数百万字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学术论文,铸就了能文能武的儒将风采!
《恋在源头》是他1996年出版的一部吟颂军旅生活、咏歌西部风情、追朔文化之源、探索人生真谛、张扬生活之趣的散文集。
《恋在源头》,他首先眷恋的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我的家乡是湖北京山。这片土地聆听和接纳了我降临人世时的第一声,或惊喜或惧怯的哭喊。岁月流逝,远走四方,迈过了不惑之年,总急于想找回那一天的哭喊。”故乡是一片美丽富饶的沃土,千秋万载的太阳照耀着这方土地,世世代代的先祖们爱抚过这方土地。广袤、浩瀚、厚重、温暖、多情、滚烫、光明,经受过风雨泥泞的困扰,也得到过彩霞雨露的滋润;摆脱岁月的纠缠,淡忘苦涩的记忆,以一次又一次复而勃出的生机去养育一方人。这里位于湖北腹地,北倚大洪山,南临汉江平原,光热丰富,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山青水秀,气候温和。这里有山,有水,有丘岗,有平原。山是青油油的,水是蓝湛湛的,丘岗开满鲜花,平原孕育欢歌。四季转换,淡妆浓抹,总是透射出醉人的魅力,总有听不完的歌,看不完的景,品不尽的味,讲不完的美好传说。故乡是他生命的源头,是他灵气的结晶处,是他辉煌人生的起跑线!
《恋在源头》,就是思恋军营。是解放军这所革命大学校,把一个农村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大校军官,培养成一个妙笔生花的作家。
《军号没有休止符》是曹科眷恋军营生活的经典之作。他写道:“军号声,永远是最勇敢的声音,永远是最健美的声音,永远是最年轻的声音。她的每一个音符都经受了高温的冶炼锻击,她的旋律在青春的琼汁玉液中浸泡。勇敢凶悍,她能使飓风逊色;温情缠绵,她能羞辱姣媚的春光;热情奔放,她能俯视五月的鲜花。没有军号的鼓舞、熏陶、洗礼、孕育,那戎装裹着的军人之躯里,一定没有钢梁铁柱般的骨头,一定没有执著忠贞的爱情,一定没有沸腾滚烫的热血!”军号吹响他建功立业的信念,军号鼓足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一个身着大校军衔的铮铮男儿,当他回顾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当他环视眼前的功勋证章,当他抚摸头顶上的种种桂冠光环,他怎能忘记催他奋进的军号声,怎能不眷恋终生难忘的绿色军营!
《恋在源头》,更重要的是热恋生活。曹科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坐谈会上的讲话》始终牢记在心: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热爱生活,勇敢地投入火热的群众生活中去,就会源源不断地创作出耳目一新的优秀艺术作品。《在家乡的档案里》写出了作者儿时小溪捉鱼摸虾的童趣,《母亲的教子棍》重现慈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冀,《崆峒云雨》写的是作者冒雨散步的情景和心语,“让雨丝穿透我的血肉,穿透我对陇东这片黄土永世无悔的深情”,“这雨,洗净了关于崆峒的无数古老而美好的神话传说,洗净了我的灵魂”。
作者通过撷取生活的浪花,写乡情、亲情、爱情、友情、军情和人情,表现自己的赤子之心,报国之心,情真意切,一片忠诚。他写人、写物、写景、写事、写军营,都显示出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热爱故土山河的情操。他写理想、写希望、写文化、写往事、写人生、写家庭、写官场、写兵心、写青春,笔下都喷涌着一种蓬勃向上的鼓舞人、激励人、感动人的艺术魅力,其原因就是他恋根恋源头。源头即是生活,所以他那样切切地热恋生活。
    曹科的另一本大作《晨风如歌》是他的第二部散文集。收入这部著作的文章,有的吟诵春天之美好,有的讴歌自然之神奇,有的感悟人生之滋味,有的抒发军人之情怀,有的叙说对文学之见解,情感真切,视角独特,哲理深邃,语言朴实生动,读后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红柯评价《晨风如歌》时说,曹科的文章处处浸透着这位荆襄之子的壮烈情怀,一个来自“千湖之省”的南方子弟,数十年戍于贫瘠荒凉的陕甘之地,正是激情孕育了他文章的大气。这里是周秦的发祥地,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黄土高原上文化积淀丰厚的平凉,触发了他的灵感,产生了《阅读泾河》《崆峒云雨》《抚摸崆峒后背》《陇东月》等优秀篇章。辛弃疾曰:“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揾英雄泪。”范仲淹又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我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这是江南才子戍边西北的诗意感受,也是当代军旅作家曹科的《晨风如歌》写作背景的诠释。
   对于曹科的散文创作,我以为著名作家、诗人姚学礼的评价是中肯的。他系统地归纳出曹科散文的五大特点:
   一、曹科的散文,具有“南秀北雄”的艺术境界。其作品猛看是豪放派,细读则倍感婉约隐于其中。曹科的故乡荆楚大地与西北高原相距千里之遥,有着巨大的“方位差”、“空间差”、“距离差”和“时间差”,这种差别就形成了人文精神和心灵思维的“雄”与“秀”的差别。曹科说:“岁月没有老去,只是让我们以亲身的经历和色彩的记忆去交换陈旧的日历。”曹科从军西北几十年,他对这片土地一往情深。为什么要写这方热土?作家下笔总是意在文之先的。他说,“是受了西部高原这苍龙跃动的振奋,是受了透射青春光彩的古老而年轻的黄土颜色的感动,是受了这片土地上淳朴之风的洗礼,是受了这里山山水水所蕴含的深沉的历史文化氛围的熏染,才拿起了手中的这支拙笔。”天然禀性与后天磨炼,使曹科将不同地域的距离感和时间、空间的差异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南北融合的审美境界,形诸于文学意象即表现出作品内涵的雄秀、阴阳、动静、虚实的揉合。
   二、曹科的散文,崇尚精神体验。他的作品不是就事论事,不是以景写景,更不是无病呻吟,他通过触景生情铨释时代的人文精神。在《崆峒云雨》中,作者的落笔是“崆峒云雨在孕育着,呼唤着,昭示着一种精神——美好是需要创造的。”在《抚摸崆峒后背》一文中,曹科说:“许多人怀着各自的动机和心态而来,又带着各不相同的体验和感受而去”,自己“抚摸一把崆峒后背,而崆峒后背还的确是对整个心魂的抚摸。”《回想当兵的感觉》《感受秋韵》《嫁接哲学》《感谢骨折》《家电遐想》《走出迷沌》等都透射出作者将时代精神的体验具体化为对人对物的文化心理的体验。
 三、“返朴归真”的写作理念。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审美取向和人生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一度盛行,使得文学这个原本应该高尚圣洁的殿堂也泛起了“沙尘暴”。曹科的文学创作却一直恪守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主张心灵的“返朴归真”,“觅回些许平静与自然”,而不要“总玩弄深沉,躲进深沉”。在《中秋月》一文中,他写道:“不施粉黛,没有矫揉造作,美就美出个本色来。美是随和自然,不需要打扮。浓妆而硬造的美是一种虚弱和胆怯的表现。”正因为坚持了这样的审美观,曹科的散文读起来真朴感人,清新自然,如涓涓清泉,沁人心肺;似啾啾鸟鸣,赏心悦目,给人以慰籍,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激奋,给人以享受。
  四、“时空交汇”的恢弘大气。曹科的散文大度大势,快笔完成,铁板虎气。这种大气,是他以军人的广阔胸怀来写一些激浪横空、大江东去的感触的。这种大气,雄浑而不狂野,因有潜质的“柔情”和“秀美”作支撑。作者把宏大的题材内容与自己饱满的情感相交汇,写出了作品的空间宽阔感和贴近生活的亲密感,《走进晚霞》《简化岁月》《仰望风流》《时空交叉看平凉》等作品都具有显著的这种特色。
五、哲理深邃的诗化语言是曹科散文的又一大特色。他是一位散文家,又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气韵流畅,节奏铿锵有力,语言脍炙人口,文词润枯、疏密、饱涩的搭配和大量排比句的应用及铺张陈设手法,使文章结构跌宕起伏,语句绚丽多彩,意境深邃幽美。他在《写作的苦与乐》中说:“写作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谈心,对弈,握手,辩论,争执,是自己和自己过意不去,是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统一,自我欣赏与自我厌恶的统一,自我杀戮与自我提拔的统一,自找苦吃与自寻乐趣的统一,是自己设坡自己爬,自己结扣自己解,自己藏宝自己掘,自己筑堤自己扒缺口,是自己发明创造,荒野探矿,独辟蹊径,也是为前人做的雪球增添新的厚度。”基于这样的艺术思维,曹科充分发挥他学术渊博、多才多艺的优势,采用诗赋的、书法的、小说的、音乐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铸造散文的艺术灵魂,使他的散文内涵丰富,形式活泼,艺术感染力极强。
曹科又是一位诗人,已出版了《爱在远方》《绿印心痕》等诗集。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样式,按照《辞海》的诠释:“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炼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尚书•舜典》里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经•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 就是蕴藏于心激荡的思想、情感和抱负。所以朱自清论断道:“‘诗言志’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俄国作家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在诗。”对于曹科来说,诗是一种特殊的符号,一种与军人内质和属性相融合的象征。曹科用枪去写诗,那是血写的诗;他凭着气概去写诗,那是无言的诗;他以忠诚去写诗,那是理想和信念的诗。他在《上宝塔山》一诗中写道:“夕阳胭脂染宝塔,登高望远纵思遐。人在江海倚砥柱,心付长河宿天涯。”宝塔山是延安的标志,延安是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的指挥中心。诗人登上宝塔山,不仅仅是观景恋旧,而是“心付长河宿天涯”,其胸怀之宽广,志向之高远,令人折服。其诗作以景抒情,以物寓志之技巧,令人叫绝。又如诗作《调西安工作》:“八月才闻汉水音,七一移岗走西京。迎罢春秋辞南北,军人不变是忠诚。”作者把“革命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安家”的无限忠诚融合在诗句里,让人感到真切,感到自然,感到这种忠诚是出自肺腑,出自本质,这种情感用诗句来抒发,比喊口号更能震撼人心。著名作家方英文专门为曹科的诗集写了评论,他写道:“曹科先生的诗作有三大特点。一是太白遗风明显,游踪到处,必生平仄。所谓名胜,其实就是江山,就是江山最娇艳的缩写。一个军人,一个诗人,一个真正的男人,内心深处都无不活跃着‘江山情结’的。二是作者有高度的职业爱恋,始终享受着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耀感,举凡军旅生涯中的演练比武、沉浮进退,包括战友离别、朋友善事等等,都情动于衷,渍之诗笺。三是品样俱全,诗词歌赋无所不包,雅好十分宽泛,实在不容易。”我以为,方先生对曹科诗作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他从字里行间探究出曹科诗作的底层蕴含,触摸到了那些诗句的本质。
   曹科的军旅生涯中,担任过甘肃省平凉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宝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乡土诗人报》副主编,《大西北诗报》副主编,写作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文稿盈柜,著作等身,展现出光彩耀人的儒将风度。读他的文字,总抑制不住浮想的飞翔,激情的澎湃。一个的真实的透明的活生生的曹科,就在他的作品中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示。

笔走龙蛇的书家
书道法门朝天开,点画线条通灵台。
墨荡涟漪载玄妙,笔底轻风自外来。

    这首《研书有感》是曹科书法创作的精辟体验,它道出书法艺术的真谛,也描绘出了他成为一个书法名家的艺术轨迹。
   曹科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躯体内永恒流动的鲜活血液,是祖先传承给子孙后代的一根没有裂痕的文化链条,是古往今来国人审美理念的沉淀物的内核,是金碧辉煌的高雅艺术殿堂里璀璨夺目的一盏明灯,是中华艺术园林中一朵沁人心脾滋润魂魄的奇葩,是书家真情的渲泄和学识的物化。”因此,他对书法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苏东坡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继而为画。”书法是曹科文学才情的延伸和升华。
受家父的教诲和熏陶,他自小研习书法。四十余载矢志不渝,即使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岗位上,也坚持“海绵挤水”。利用点滴时间刻苦练习,书法水平不断有长足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11月,曹科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规格很高的个人书法作品大展,同时首发《曹科书法作品集》。位于陕西省图书馆旁边的美术博物馆,是西北地区最豪华、设施最完善的现代化美术博物馆,是国内外著名艺术家能在此办个展而引以为自豪的艺术殿堂。陕西省许多政要和著名书画家及各界群众数千人参加了曹科书法作品展。展厅外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如潮水般涌来的人流摩肩接踵。展厅内人头攒动,闪光灯此起彼伏,人们争相观赏、品评满屋精美的书法大作,盛况空前,蔚为大观。著名书法家、艺术评论家茹桂教授对曹科书法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书若人然”。曹科的书法作品,“筋”是柔韧活脱的;“骨”是遒健清利的;“血”是浓密而莹彻的;“肉”是劲健而贴体的;“姿态”也是飞动流转、活泼照人的。曹科既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又通诗文,这使他获得了审美的胸襟和强烈空间感觉,行笔施墨,情真意挚,挥洒自如。从其所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足见用功之深。曹科书法诸体皆能,楷书笔力遒劲,法度谨严,清淡瘦雅;隶书沉稳秀逸,精整端庄,温雅妍美,有序而不呆板。行草潇洒活脱,方园有度,黑白自如,婉转连绵,大小错落,一气贯注而变化生姿,有“相避相形相呼应之妙”,给人以一种震宏不息的飞动之美,抒情意味很浓。曹科书法是其军旅生活及文化与审美情怀、个性与气质的外化。曹科为人处事琴心剑胆,挥毫泼墨挺健婀娜,因而作品形成形与灵的统一,超越了实用性写“字”而迈入写“志”的文化层面与自由王国,给人以滋养情感、净化心灵、提高素质的审美享受。
    著名书法家胡树群对曹科书法作品称赞不已,说其“横云列陈,大气磅礴,驰毫骤墨,酣畅淋漓,大有千军万马唱大风之势。每一个字都是一座山峰,峰峰相连,便形成了青藏高原的巍峨。”见过曹科书法作品的人都不会怀疑这样评价的可靠性,因为胡树群先生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是贴切的。“字如其人”,书法是生命的图式。一个人的性格、学养都是能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反映出来的。曹科胸怀远大,壮志凌云,又脚踏实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他珍惜时间,无时无刻不在用热血和汗水铸造着人生的辉煌。因而,他的每一个字,都是前进道路上留下的一个脚印,每一个脚印里都荡漾着他奋斗的汗水。他的每一幅字,也是一首歌,是一首响彻云霄的进行曲;他的每一幅字又都是一首诗,记录着他人生旅途中不解的情怀;他的每一帧书法作品还似一声军号鸣响,激励他向更高的艺术顶峰冲击!
    曹科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他不仅以功力娴熟、风格独特的书法作品为人称道,更以精辟深邃的书法理论为书坛所注目。由于他精于文学,擅于言辞,与同道研讨翰墨,给后学讲授书法,总是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常有惊世骇俗的独特见解。
   针对中国书坛的现状,他在一篇书法论文中提出了书法要跟上时代,要继往开来,应走“四化”道路:一是美化,书法必须以自己“新美”、“大美”的面貌追随时代,跟上潮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一度出现的否定传统,以“丑”为美的书风,是当前功利主义浮躁之风在书坛刮起的一股逆流,是违背书法艺术本身属性的。二是简化。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史。发展书法艺术,应有统一的规范,不能随心所欲的滥制臆造,以致书法作品使人不知所云,不解其意,不得要领。三是多样化。提倡书法艺术学术上的争论,允许有风格上的异同,鼓励技艺上新的探索和实验,催生书法艺术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四是大众化。让书法走入大众之中,让大众培育书法,书法艺术的前景就会更加灿烂。
  曹科的书法艺术发展“四化”论一提出,就在书坛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学者指出:书法艺术走“四化”之路,既指出了影响近代和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症结所在,又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展祖国文化“软实力”提出了一条可喜思路。曹科不但在理论上探索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而且身体力行,努力为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作为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驻会副会长,他积极参与策划和实施陕西省“慈善杯”书法新人新作选拔大赛,为这次全国首创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书法新人推介活动的园满成功作出了贡献。
     曹科的书法艺术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许,得到了专家的一致首肯,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及军内外各种大展中获奖三十余次,其中获金奖十余次,被《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解放军画报》/《国防在线》/《今日世界》/《华商报》/《人民军队》/《西北民兵》/《陕西画报》/《西部法制报》/《三秦国防》/《老战士报》/《陕西书画报》/《慈善书画》等多家媒体刊载报道,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艺术馆和著名人士所收藏,尤其退休之后,到他书画工作室求字者络绎不绝。他出版的《曹科书法集》,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钟明善、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雷珍民分别题签,对这一大作表示赞赏。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对这部书法作品集进行了评价和推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既是曹科书法艺术魅力所致,也是曹科高尚的人格魅力所致。
   大校军衔的曹科从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仍担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驻会副会长、长城书画院副院长、双拥书画院常务院长、天人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他专心致志地进行书画艺术研究和创作。他以一个军人的姿态继续向书画和文学艺术高峰冲锋。他说: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书法艺术几千年的实践以及目前正在发展的实践,是永远挖掘不尽的矿藏;又宛如东去的大河,浩浩荡荡,生生不息,日夜弹奏着生命之歌的强劲旋律。天地之间,一切都会变化,一切都会逝去,唯实践永恒。曹科说,“我要在实践的土壤上播撒忠诚和汗水,永不言悔,永不言退。我坚定地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道酬勤是正理。书法艺术正在前进,作为一个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我将义无反顾地不懈奋斗!”
    这就是曹科,这就是挥笔写春秋的一代儒将!我们颂扬钦佩他的昨天和今天,更期待着他的明天。
(稿件来源:《陕西房产》广告杂志,2010年5月出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