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刘卫昌: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全国自强模范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模范爱心蓝天 2010-03-10 16:04:00
1991年在家乡办起了肥乡县第一所民办学校——曙光学校。由1名教师7名在校生发展到目前有18个初中班,18个小学班,1700余名学生,并在肥乡县创办了目前唯一的一个聋哑特教班。
 
 

刘卫昌,男,40岁,肥乡县曙光学校校长,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肢体残疾。

1991年在家乡办起了肥乡县第一所民办学校——曙光学校。由1名教师7名在校生发展到目前有18个初中班,18个小学班,1700余名学生,并在肥乡县创办了目前唯一的一个聋哑特教班。到目前他已累计投资800多万元,曙光学校已成为肥乡县规模最大的一所民办学校。

刘卫昌一周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右腿致残。到了8岁开始上学时,别的孩子都蹦蹦跳跳地走进学校大门,而他却拄着双拐,一跛一瘸地赶往学校。遇上雨雪天气,父亲就背着他去上学。
在刘卫昌11岁那年春,父亲听说曲周医院能治他的腿,便狠心卖掉了家里养的1头猪,送他到医院治疗。经过几个月的医治和锻炼,他虽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但能够甩掉拐仗,用自己的双腿走路了。
1981年,刘卫昌考入肥乡县北关中学读高中,县城离家十几公里,每逢星期日,他都要步行回家,一是怕父母惦记,二是回家拿些干粮带到学校,目的是省下一些饭钱。刘卫昌没有自行车,腿又有残疾,回一次家要走6个多小时。母亲看着儿子肿胀的腿,总会心痛得流泪。家人劝他不要再上学了。但他咬咬牙,坚持读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1984年参加高考,却以几分之差落榜了。

大学梦破灭了,回乡后村里有人冷言相加:“一个瘸子,考不上学,完蛋了!”父母也是满脸失望,有了这次痛苦的经历,刘卫昌认真思考,一个残疾人怎样才能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刘卫昌为自已选择了一条边务农边学习的道路。1989年,他参加成人高考,以优异成绩被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函授部录取。虽然终于实现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但当时学校规定每两个月面授10天,因家里十分贫困,这10天的住宿成了他最发愁的事。夏天,等别的同学都睡去后,他就找一个没有人的角落,铺上从家里带来的床单睡在楼道里,早晨醒来常常被蚊虫叮咬得浑身疙瘩。冬天,他就和要好的同学挤在一张床上。就这样,他学完了3年的大学课程,以优异成绩取得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颁发的大学毕业证书。

刘卫昌参加函授学习期间,发现村里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不仅不上学,还东游西逛,经常惹事生非,经过了解,这些孩子没有升上初中,小学不再接收,农活又不会干,家里村里都很犯难,这里,他产生了一个念头,他要自己办一所学校,专门招收这些失学儿童,一方面,能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课堂,继续学习文化知识,将来还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另一方面又能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这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难事,首先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当时刘卫昌已25岁,家人希望他早日成家立业,但他铁了心要当这个“孩子王”。家人见拗不过他,只好让他把准备结婚的3间房当成了教室。1991年,刘卫昌招收了村里7名失学儿童,办起他的曙光学校。

学校建起来了,但困难仍很多。为了取得学生家长的信任,刘卫昌向他们承诺,等孩子考上初中再补交1年80元的学费。这样,他平时教学所用的笔墨纸张都得自己先垫上,一家人为此省吃俭用,母亲拿出卖鸡蛋的钱,为学校买粉笔、纸张,老父亲戒掉了半辈子的烟瘾,1992年春节,全家人没有添一件新衣服。

刘卫昌招收的7名学生,都是成绩特别差的失学儿童,为此,他不得不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哪里差,他就从哪里多费心思。在这7名学生当中,有个学生听力较差,说话时发音也不准确,授课时刘卫昌常常对着他的耳朵喊话,当这名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说话时,他高兴得又蹦又跳,可刘卫昌的嗓子已经喊哑了。
 

这一年,刘卫昌的辛苦没有白费,7名学生全部升入初中,其中有两名还考入县重点中学。这一下在三乡五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到了曙光学校。第二年入学的人数达到了63人。突然增加这么多学生,使他既兴奋又感到压力大,师资、校舍、桌椅,都牵扯到资金问题,他只得向亲朋求援。后来,在家人、亲朋和县残联的帮助下,学校的规模一步步扩大,师资队伍逐年壮大,教学设施也逐渐完善起来。

16年来,曙光学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曙光学校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孙文龙,超过研究生录取分数线100分,名列全国第一,被天津美学院录取;2007年曙光学校第二届学生刘少一,考上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2003年10月曙光学校聋哑学生的舞蹈《小螺号》和《走进新时代》在“邯郸市残疾人第一届文艺汇演”时荣获三等奖、优秀奖;2004年11月,曙光学校肢残学生张晓冕的小品《上学》在“河北省第六届残疾人文艺汇演”时荣获二等奖。历年来在县初考、中考中曙光学校成绩名列前茅,在2005年初考、中考中,曙光学校六年级学生贺小琪荣获全县初考总分第一名好成绩;初三学生未翠翠(全县中考总分第7名)、李伟燕(全县中考总分第九名)、郝木兰(全县中考总分第十二名)也都以优异的成绩达到了邯郸市一中的录取分数,有九名学生达到500分以上,65名学生考入肥乡一中。2006年有26名达到500分以上,121名学生考入肥乡一中,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名。

身为一名残疾人,刘卫昌能深深体会到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痛苦与艰难,也更能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和愿望。为了使更多的残疾人获得就读机会,于1996年他自筹资金创办了肥乡县第一所特教学校。他办学的出发点就是让这些残疾儿童学到知识,将来能为社会做点事,和普通人一样成个家,过上幸福的生活。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先后招收82名聋哑学生,这些学生不但同正常孩子一样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学会了舞蹈表演,并在文艺汇演中获得了奖项。迄今为止,曙光学校共培育出3100名学生,使 33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并升入高一级学校,82名聋哑儿童接受了正规教育。

由于办学成绩突出,1997年5月13日出席了“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的接见。同年5月由国家人事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同年8月中央电视台将刘卫昌的事迹拍成专题片《绿叶对根的情意》播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同年12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相聚京城》的拍摄,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了解到刘卫昌的事迹后很受感动,特为曙光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8年3月刘卫昌当选为邯郸市肥乡县两级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后连续三次被评为县优秀人大代表,2001年又当选为邯郸市优秀人大代表。

1999年5月刘卫昌被评为“邯郸市十佳自强模范”。

2000年4月刘卫昌被评为“河北省自强模范”

2003年7月,刘卫昌当选为邯郸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2003年9月刘卫昌当选为肥乡县残联副主席,肥乡县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4年12月刘卫昌事迹载入由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河北省教育厅合编的《河北英杰》(三)自强成才篇。

2005年5月刘卫昌的曙光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

2006年9月刘卫昌被肥乡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7年1月,当选为邯郸市优秀人大代表。                                    

春风化春雨,大地育新苗,刘卫昌要把生命化作一粒粒种子,播撒给学生,让自己残躯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伸……,这就是他此生最大的快乐和欣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