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模范外来人才”建议以新眼光看新加坡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模范外来人才 2010-09-16 09:12:24
李显龙总理日前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称赞外来人才楷模时,作为负责设计本地最高组屋——达士岭组屋(50层楼)的建筑师邱彬铭与黄婉菁夫妇,正代表新加坡到意大利参加“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李显龙总理日前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称赞外来人才楷模时,作为负责设计本地最高组屋——达士岭组屋(50层楼)的建筑师邱彬铭与黄婉菁夫妇,正代表新加坡到意大利参加“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隔天早上,他们风尘仆仆地乘班机回返新加坡。黄婉菁(43岁)查看了手机短讯箱,赫然看到朋友祝贺他俩被标榜为“模范外来人才”的短讯,感到好不“惊讶”。

  她受访时笑说:“我当时在想,我什么时候成为‘外来人才’,怎么我都不知道,接着就反问自己‘我是外国人吗’?”

  黄婉菁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出生,跟随拥有香港身份证的母亲领取英国国籍的身份,三岁那年,随着父母迁居新加坡。对她来说,她是不折不扣的新加坡人,完全没有外来移民的意识。

  邱彬铭(42岁),则是马来西亚霹雳州怡保人,11岁跟表弟一齐来新加坡念书。当时,他在本地还有大姨和舅舅等亲戚,加上英文能力不错,两国环境也相似,新学校并没给他带来任何适应问题。

  两夫妇从小在本地生活、念书、结婚以至现在创业,这里就是他们熟悉的家,完全没有异国他乡的感觉。

  黄婉菁初级学院毕业,就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邱彬铭则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邱彬铭认为,这只是在移民局证件上的一种定义,他并没有因此被身边友人当作是外来者,而他自己也没有外国人在异乡的认知。

  他说:“真要追查每一个人的家族史, 大家也都是外来移民,你也可以在任何国家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呀,只要大家和睦相处,在现在的国际城市的观念中,根本没什么值得特别强调的。”

  对于新移民的课题不断地被讨论,他认为可能是因为外来移民的增加速度太快,新加坡人一时无法适应所致。他也认为,以本地生育率过低情况来考量,引进移民是必要的。

  黄婉菁也认同这一说法,她认为新加坡人应该对外来人才愿意到本地发展引以为荣,“因为这代表本地拥有吸引他们的条件,同时在外来人才的加入下,可以有良性的竞争,提高本地的专业水平。”

  邱彬铭附和地说:“和来自不同背景、文化的人一起合作,才可以擦出火花,带来不同的创意,不会一成不变。”

  他举例,这次到威尼斯的四名代表,除了他们夫妇,其他两人也来自不同国家,这样才可以相互脑力激荡,“撞”出不同的想法。

  此外,两人建议新加坡人应该要常以“外国人”的眼光去看新加坡,去重新认识新加坡的特点和特色,不要因为太熟悉,反而无法真正认识本地的优缺点,落入刻板沉闷的局面。

  黄婉菁说,外国人很可能比新加坡人更能掌握本地的特点,新加坡人则因为身在其中,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她举例说,当初在设计丹戎巴葛“达士岭”(The Pinnacle @ Duxton)时,两人就特地带着“外国人”的心态和眼光到处去参观组屋,从中攫取灵感,设计出“非一般”的组屋。

国籍不是问题 应重视移民对新加坡的贡献

  事实证明,他们的做法是有效的。达士岭组屋设计因此获得美国芝加哥高层建筑和城市住区理事会颁发的“最佳高层建筑”奖。

  她说,如果当初不是这样去寻找设计灵感的话,那可能就会被意识型态的框框限制,设计出千篇一律的组屋了。

  邱彬铭再次强调,国籍并不是一个问题,大家应该重视的是外来移民对新加坡的建设或所作出的贡献,相对的,外来移民也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信心,肯定自己对本地的贡献,不要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影响和新加坡人相处的关系。

  被问及是否有任何融入本地社会的困难或被“标签为外来者”的待遇,两人苦思良久,都不能在本地生活数十年的时间内找到任何经验。

  黄婉菁说,不只是他们两人没有经历过,身边各国朋友也同样没有任何“问题”。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