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李军:关于杜康张王庄记忆的乡愁思考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 2018-05-10 16:43:00
包联张王庄村大概快有两年的时间了。本来是带着扶贫的思考去的。可后来我慢慢的发现,解决现在的贫困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在物质的堆积上。当然了,贫穷的生命本质肯定是物质利益作为首要条件的。但是村子我去多了,就觉得对于贫穷的理解还是应该从生命的精神角度去思考。
包联张王庄村大概快有两年的时间了。本来是带着扶贫的思考去的。可后来我慢慢的发现,解决现在的贫困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在物质的堆积上。当然了,贫穷的生命本质肯定是物质利益作为首要条件的。但是村子我去多了,就觉得对于贫穷的理解还是应该从生命的精神角度去思考。因为生命的本真本来就是生命自我的体验。就说我包联的张王庄村吧,几十年前他们有村级农场,有存有财产,还有村上的用于灌溉的机井。可是时光流逝,这一切都成了一种回忆,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种眷恋。理论上讲,时代是在进步的。但是我们面对今天的贫困又不能不去想我们到底用逝去换回了什么?我们用生命的体验捍卫了生命留给后辈的什么意义?
 
 
第一次听到内生动力这个词汇的时候大概也就半年多的时间。当然了,从哲学的角度说,内生动力不是现在发明的,这是讲求生命原始动力的概念。对于生命的本我而言,没有内生的动力,生命的意义就不可能有所成就,生命的故事就一定会留下无法捡拾的缺憾。记得当年大妹在国外攻读关于贫困的博士的时候,我们就做了很激烈的交流。当时在我觉来,贫穷其实很好理解,贫困就是在社会的环境里没有享受到社会所带给生命的充分利益。所以很多时候我的感觉是贫困的起因总是和社会的不公平相联系的。但是当时大妹不同意我的这种观点。她认为贫困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我所讲述的只不过相对贫困的一些概念而已。可是生命相对于宇宙的存在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
 
是朋友的建议,也是一种需要。当我和大妹争论的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大妹有一年带来了自己在国外的导师。当时听介绍说这位研究贫困的专家是世界上很著名的贫困问题专家。我有幸认识,并陪他在家乡做了很久的社会调查。记得他走的头一天晚上,我们在一起做了时间很久的深度交流。也就是从那一次我才知道贫困不单单是我们所看到的社会现实,而是一种社会问题。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这位专家问我,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度里,GDP那么高,还有那么多关于就业的问题。要是在他们的国度里,有这样的GDP,失业就会被消除的,就业就不在是问题了。当时我想回答的,可最后没有说。现在看起来就更不能说了。因为昨晚上我写自家孙子和朋友,还有家乡的苹果,就被告知有敏感词汇被限制发表了。
 
 
当时外国专家要走了,我送他去机场的路上,他对我说,这次调查对他启示很大。他忽然觉得贫困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贫困自身的问题了。它超越了贫困的本质,成为社会的一种哲学命题了。已经过去有些年头了,据说那位专家回去之后写的论文已经在世界上著名的学刊上发表了。可惜我不懂外语,看不懂。尽管大妹给我邮寄了一份,我一直保存着,但是专家到底说了些什么,我是一点也不知道。不过后来我听大妹说,他导师对我的评价很高,说我对土地养育的生命哲学思考的很有意义。其实现在我们说贫困其实就应该从生命的本质起源开始,而不是脱离开生命的生存法则而去梦想着什么纯粹的精神源泉。
 
张王庄现在的经济产业就是苹果。也许家乡苹果产业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让我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我总觉得如今的张王庄只所以离不开苹果产业的发展,就是因为这种产业和黄土地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有时候我甚至于很幼稚的在想,其实我们现在所要从事的事业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关系。黄土地养育了一方人,可我们对黄土地的回馈又是什么呢?前不久我和村上的老人聊天,他们告诉我说,其实张王庄也曾经有过很自豪的日子。当年的农场就给村上创造了价值。可后来农场没有了,都分给大家了。看起来是进步,其实想想不是,而是一种对生命有机体的分裂。
 
 
我问村子里的老人,他们现在除了苹果产业,还有什么可以发家致富呢?村子的几位老人就在村口的一棵树下笑着对我说,他们说了不算,可如今要是一夜之间村子里没有了苹果树,还真的想不出来还能留下什么。这个村子里听说有手工挂面,很有点名气的。但是因为就是一户人家的手工作坊,所以只能作为一种现代的说法和符号保存下来。现在提出了发展村级经济。我想这样的思路的确很好。作为一种社会的存在方式,村这一级的确是不可以被忽视的。
 
现在可以说算是走进了扶贫最艰苦的时候。因为扶贫不是贫穷本身。要把几十年甚或是更长时间留下来的贫困在很短的时间里彻底的消除,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我都在想,也许我们用这样的填鸭式扶贫模式换来的可能是社会弊端的根除。也许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不是贫困本身,而应该是造成贫困的精神根源。也许是我受到了大妹所说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启示,也许是我在张王庄村带给自我生命的一种自知之明。我怎么觉得现在提出的内生动力的概念才是解决贫困最根本的出路。贫困是留给生命自己体验的。所以生命的质量才是消除贫困最主要的动力源泉。
 
 
过去有诗人说,怀着希望的死是幸福的。我不理解。我总觉得死对于生命的存在就是绝对的悖论,是不可能得到有机的统一的。但是现在我似乎隐隐的有些明白,其实在决定生命感知的时候,精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其实现在我们在调研很多关于贫困的过程中都会发现,相对于社会来说,生命的质量才是确定自我在社会中获取多少属于生命营养的物质财富。这不是社会的无能,而是社会留给生命的一种挑战。也许就是因为我有了这样的思考。也许是因为县上有了这样的工作实践。尽管还有人觉得现实中的一切不该只沉睡在梦幻之中,可我想,梦幻的生命也许也是一种生命解脱苦涩的有效途径。
 
这和唯心唯物无关。既然我们现在面对现实没有办法在瞬间更改物质带给生命的体验,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生命的精神原理来促进物质利益的转化呢。家乡有了一座乡愁馆,尽管布馆的感觉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可我觉得这样的理念,这样的对生命的一种责任却是不可挑剔的。现在有句时髦的话,叫做“留住了乡愁也就留住了根”。根是什么?我想不说的煎熬爱也是会明白的。生命的根其实就是生命的源泉。生命的根其实就是我们面对世界所要展现的什么。可乡愁是什么呢?从我第一次走进家乡新建的乡愁馆,我就在思考,我们需要留住什么?我们应该给生命什么样的记忆?
 
 
还是朋友的一次提醒,也是朋友的一次建议。当我想着自己包联的张王庄村需要为未来奠基的时候,我想到了乡愁。于是我和村上的干部商量,能不能在村里建设一座和乡愁有关的展览馆呢。大家很高兴,也很激动。有人说,早就该有一座这样的建筑,不为别的的,就为给自己的生命留点念像。村里穷没有钱,我们只能化缘。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大家听到要留住记忆,留住乡愁的时候,都给了无私的奉献。说心里话,我当时真的有些激动,觉得做一件和生命息息相关的事情并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想象的那么艰难。大家的热情是很高涨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建筑就有了雏形。接下来就是关于怎么布馆了。
 
其实只有一百五六十平方的地方,按说没有什么可布置的。按照现在流行的布馆方式,就是收集一些老古董,写点文字就可以了。但是我却在想,我们留住乡愁不是为了留住昔日曾经让人伤感的那些记忆,留住乡愁其实就是让我们在昔日的品味中感受今天的滋味。我想召集一些文化人座谈,想听听大家对乡愁的理解和感悟。尽管张王庄的纪念馆很小,可我想,大小表述的不是容量,大小论说的不是展现,我们要把一种记忆留给生命。我们要把一种怀念留给生命精神。其实我们用不着去诉说几千年的历史,我想那样的举动还是留给博物馆吧。我们现在所要留下的就是唤醒生命的激情,唤醒生命留给世界的力量。
 
 
我告诉大家,我也不懂乡愁,但是我懂生命的体验。我们不用去追根寻源,我们就把一段历史的演变过程留下来就行了。张王庄现在的支柱产业就是苹果。不管将来怎么样,可现在和过去就是苹果产业拯救了张王庄的人们从昨天走到今天。我对大家说,三十年前我们剪果树的用的剪刀肯定和现在的不一样。当年我们喂猪用的石槽也一定和今天有差别。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我想这回我们既然给张王庄定格是记忆,那就不是卖弄,而是把一种历史的演进展现给还有梦想的张王庄人。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给这座建筑就叫张王庄乡愁馆呢?为什么要叫做张王庄记忆呢。我说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张王庄记忆才是张王庄过去的真实,张王庄记忆才能唤醒这里的人们从今天无所顾忌的走向未来。也许我们要消除贫困还需要很多艰辛,可是当我们走进自己的历史记忆中的时候,如果能焕发出一种生命的激情,生命的力度,哪还有什么我们是不能越过的呢……
 
 
留住记忆是为了创造未来。留住记忆是为了明天更加美好。也许生命的精神就应该在记忆中走向涅槃。也许张王庄的未来就在昨日的记忆之中……
 
祝福张王庄!祝福我的家乡!祝福黄土地的明天更有记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频道精选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