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人大会议是十二届全国人大的最后一次例会,记者梳理了5年来在陕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看一看在过去5年中在人大代表的努力下,陕西和全国一同发生了哪些改变。
记者:“这是一张履职问卷表,这个表中设置了议案、建议数量,涉及的领域,建议落实情况,陕西变化等四项指标,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梳理一下在陕全国人大代表5年中履职的情况。”
记者利用人大代表工作的间隙,邀请他们对5年来履职情况做一总结。接过我们递上的表格,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在自己所提的建议、议案一栏,选择的是“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大西安建设、治污降霾、绿色生态和就业创业”。担任本届全国人大代表的5年,上官吉庆先后在宝鸡和西安工作,有关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问题,一直是他作为人大代表持续追踪、积极建言的内容。
记者:“通过您的这些建议您觉得哪些在国家层面得到了回应,出台了哪些(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比如说科技创新吧,西安现在不是已经列入了全面系统创新改革试验区吗?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这一块现在西安的推进力度很大,不管是在军民融合还是双创工作,都较于五年前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和推进。大西安建设现在已经引起了中央和省里的高度重视,西咸新区由西安代管了。”
上官吉庆代表说,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尽心履职和不懈努力下,5年来党和国家在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精准脱贫等方面,都对陕西给予了重点支持。这5年当中,是陕西收获多多的5年。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下一个五年对陕西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发展黄金期,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我们追赶超越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杨丰岐来自延安安塞区,在五年的履职中他共提交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议13份,其中有关“退耕还林”补助政策调整的问题,他连续提交了3年,全都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回应和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候沟门村党支部书记杨丰岐:“包括今年我都还继续提了这个加大退耕还林指标的支持资金补助的建议,得到国家这方面的支持,现在搞得基本上山已经变绿了,环境也比较好了,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逐步在增加。”
杨丰岐说,5年间,他亲眼见证了发生在广大农村、百姓身上的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中,也有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议政和建言,这是他的责任和荣耀。
全国人大代表、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候沟门村党支部书记杨丰岐:“比如说教育上,我们村上的幼儿园也建起来了,农民的看病药品都是零差价,再一个就是农村建设这方面,建了新社区,包括广场、超市,基本都是逐年得到了提高。”
周喜玲是来自我省基层政法战线的代表,五年来,她共提交建议28条,其中有关法治建设的建议占到了一多半。2014年,周喜玲在与当地公安机关一同办理一起精神病人致他人死亡案件,在适用强制医疗程序过程中,出现了操作难的情况。经过了解,周喜玲发现这个问题不是个例。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周喜玲提交了《关于完善强制医疗程序有关规定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周喜玲:“最后得到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公安部专门派人和我沟通联系,并表示我提的建议带有普遍性,也确实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我的履职,我也可以说是见证了咱们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立法越来越规范化,执法监督力度越来越强。”
在本次问卷活动中,记者随机采访了17名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占全团总人数的4分之1。通过对代表问卷的梳理分析,记者发现:代表们最关注教育、科技创新、脱贫攻坚、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等内容。其中接受问卷的6名女代表最关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创业和养老保障等民生问题。
据有关方面统计,五年来,在陕全国人大代表累计提出各类议案62件、立案62件,提出意见建议1794件。这些议案和建议都体现了各位代表敢于担当、高度负责的使命意识。
记者:“正如人大代表们在履职问卷里,对这5年变化的总结中写的那样:过去的五年陕西的经济更有活力,创新成为新的发展模式,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代表们认为,5年的履职不仅是一段参政,行使权力的人生历程,更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百姓的心愿,人民的呼声就是人大代表尽心履职,不懈努力的最高目标。我们为代表的工作点赞,为陕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