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2016,我们这样脱贫——陕南两个小镇的脱贫故事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陕南小镇两个 2017-01-06 15:37:41
秦岭南麓腹地的留坝县,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留侯镇。古镇始建于汉代初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6年,留侯镇当选陕西十大魅力古镇。留侯古镇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更有汉张留侯祠(张良庙)坐落于斯,“汉代三杰”之一的张良曾隐居于此。

留侯古镇:

搭上“旅游 ”的致富“高速列车”

秦岭南麓腹地的留坝县,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留侯镇。古镇始建于汉代初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6年,留侯镇当选陕西十大魅力古镇。留侯古镇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更有汉张留侯祠(张良庙)坐落于斯,“汉代三杰”之一的张良曾隐居于此。

近年,留侯古镇搭上了“旅游 ”的致富“高速列车”。古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改变了老百姓的思维观念和生活习惯,实现了“旅游 ”的多方融合,当地群众在特色旅游发展中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

赵罗明:

在“留侯老集”传承“八大碗”美食

天气渐冷,今年的留坝县“留侯老集”又开集啦。2014年年底,留侯镇恢复了“逢场赶集”,这一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民俗文化“留侯老集”,被精心打造为以“逛老集、购山货、寻乡愁”为核心的特色旅游品牌。

赵罗明原以务农为生,全家人的年收入有一万多元。留侯老集“复集”之后,他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地道的“八大碗”。留坝“八大碗”做法流传了几百年,经过赵罗明的改良,更符合现代大众的饮食习惯,仍不失浓厚的乡土“灶火”气息。

“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我家生意都很火爆,尤其是冬天逢场赶集的时候,忙得脚都快不沾地啰!”赵罗明说。在留坝“四季旅游”的成功推广中,赵罗明的年收入已经将近十万元,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将“八大碗”做成了全县的特色餐饮品牌,外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

近年来,留坝县成功将汉张留侯祠申请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又将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名胜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还借助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契机,恢复了“留侯老集”。目前,留侯镇已有38户农户开办了农家乐、农家宾馆。

“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再忙我们都乐意。”赵罗明喜悦地说。除了农家乐服务技术的培训指导,留侯镇政府还为想要开办农家乐、农家宾馆的贫困户提供资金扶持,并通过“开店三年以上奖励家电”等政策鼓励农户长期经营。

夏建清:

在家门口提高了“幸福指数”

夏建清是留侯镇营盘村人,几年前一家四口人还挤在两间老屋里,靠着“贫地薄田”养家糊口。因为缺钱少房,两个儿子年龄渐长还娶不上媳妇,这成了老夏的一桩心事。

在2008年留坝旅游发展初期,夏建清便在离家最近的紫柏山风景区做起保洁工作,一年能拿到两万块钱的工资。看着父亲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两个儿子也寻思着要搭上“留坝旅游”这班高速列车,加快自家脱贫致富的步伐。在县扶贫部门及镇、村的帮助下,他们先后在县旅游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每人每月有了2000多元的收入。

夏天,22摄氏度的留坝成了游客心中的避暑胜地。老夏瞅准商机,在紫柏山顶建了一个样式别致的“蒙古包”,向登山观光的游客售卖冷饮等。现在,老夏家里修了新房,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大儿媳也在紫柏山国际滑雪场的餐厅里做服务员。这一家六口人中,有四个人都成为了旅游直接从业者,全家一年收入十几万元。老夏笑着说:“我的心事算是放下了,现在就盼着早点抱上孙子呢。”

目前,留侯镇正在建设营盘国家级旅游度假示范区,依托紫柏山张良庙风景区、国际滑雪场、青少年足球研训基地、自行车漫道等,为贫困群众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以前在外打工,辛苦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更别说修新房、过富裕日子了。现在收入不比外面打工低,还能和家人待在一起,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一家人的幸福指数高了啊。”夏家大儿子夏正武说。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