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象:鲁迅精神和我们的文学传统
鲁迅与民族魂
张江:鲁迅先生被称为“民族魂”。为什么偏偏是鲁迅获此高誉?仅仅是因为鲁迅逝世的时候人们把一面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盖在了他的身上?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终其一生,无论是日本学医期间的“幻灯片时间”,还是后来的弃医从文;无论是“救救孩子”的呐喊,还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鲁迅始终是在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而彷徨,而呐喊。
李继凯:有“民族魂”之誉的鲁迅,是我们心目中具有现代风范和引路作用的“大先生”。他年轻时就曾说过:“学说所以增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作为“大先生”的鲁迅便是既能引人多感,更能引人多思的极具感召力和启发性的一位现代文化巨人。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其伟大的“民族魂”,也必有能够代表其文化精魂的文化巨人。身处历史转型时期的“大时代”,鲁迅便是应运而生的文化巨人。很明显,“民族魂”与鲁迅的关联,不是偶然的遇合或权力决策,而是民众和知识界不约而同的长期感知与认同。
鲁迅的人生追求,可以看作是有异于古代文人“旧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的“新三立”(现代文化价值观重构中的立人、立家、立象)境界。许多人认为鲁迅仅仅是“破坏型人物”,缺少“立得住的东西”,其实,鲁迅在“立人”(倡导现代人的充分自觉)、“立家”(眷顾个人、集体、国家乃至人类之家)和“立象”(创造以文学、学术及书法等为代表的形象化、符号化世界)方面,贡献了许多标志性的重要成果,留下了丰富的深深地烙有鲁迅印记的文化遗产。
以现代人的清醒,以思想家的理智,以革命家的敏锐,以文学家的激情,来系统地、缜密地、持续地“研究”中国人,进行空前的彻底的民族反省,终生为民族及其子民们的自我更新而奋斗,并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在中国文化史上,迄今为止,仍应首推有着“民族魂”之誉的鲁迅!这或许可以说是对鲁迅研究领域“三家说”(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的积极继承和阐释。在“三家说”的整体评价中,包含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意蕴。即使最容易引人质疑的“革命家”之说,至今也会进一步激发人们对鲁迅与革命、鲁迅与时代、鲁迅与启蒙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尤其是结合鲁迅的一生追求和深切认知,对“有度”的革命和“无度”的革命的区别理解与准确把握确实很有必要。其中尤其要把握住革命与启蒙的兼容、互动关系,避免顽固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导致的误解和误用,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可谓沉重,我们理应从鲁迅的丰富思想中获得启示。
鲁迅与文学批评
张江:作为文学家,鲁迅当然首先是个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批评家。鲁迅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建树,可能丝毫不比创作方面逊色。鲁迅的文学批评不是刻意为之,也没有任何理论野心,他的批评文字大多分散在各种杂文、书信、序言之中,而恰恰是这种随性之作,反而蕴含着诸多真知灼见,今天读来仍然富于启发。
李林荣:对于历史人物的纪念,在凸显和强调他们凝固在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形象和业绩时,他们在其他方面的飞扬鲜活,就容易从我们眼前黯淡、模糊,以至于消失。鲁迅的文学批评实践,正属于我们每谈论起鲁迅时,多半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乃至忽略的一项内容。
今天我们从文学批评的视阈去回望鲁迅的历史形象,首先应看清楚相关的时代背景:在鲁迅所处的时代和鲁迅的思想意识里,文学和文化在整个社会空间是以新旧双重并置的结构存在的,而且旧的一重已是现实的强势存在,新的一重还只是观念大于实践、理想大于现状的弱势存在。当时的文学批评,在这个双重并置的文学、文化空间里,不但没有可以寄生其中或依附其上的强大丰厚的新文学创作的现成积累,相反,还要担当起为新文学和新文化的创造奋力闯开生路和通路的责任,从观念和舆论上为新文学和新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确立合法性、正当性,从现实影响上对充塞、浸透了整个社会空间的旧文学和旧文化展开整理和批判。
鲁迅作为文学批评家的一面,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凸显出了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思想光彩。他从改造国民精神的思想起点上出发的文学道路,第一步就踏在了改造中国文学自身的方向上。而改造中国文学的策略和方法,鲁迅弃医从文之初的选择,就是译介域外文学和熔铸在译介实践中的新文学批评的建构。“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1909年在为自己平生第一部译著《域外小说集》写的序言里,青年鲁迅曾对自己这种“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选择,表现得豪情满怀。
此后,虽经几度曲折,凭着表现深切、格式特别的小说创作和深刻犀利的杂文,而跻身新文学骁将之列的鲁迅,在创作之余,始终没有中断把对外国文艺的译介和面向本国文学的批评两相结合的艰辛探索。与他的创作所受到的广泛瞩目相比,他在译介和批评方面苦心孤诣的种种付出,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都远未得到足够广泛的认同和关注。但贯穿在“窃火煮肉”式的译介与批评实践中谋求中国文化复兴的鲁迅方法、鲁迅策略和鲁迅道路,越是在我们的民族需要大步前行、奋发自强的时候,就越是值得我们认真反顾、重新审视。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04日 24 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