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中华原简介(原创)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中华简介 2016-03-03 10:34:46
《中华原》是刘宏涛继《黄帝功德大典》以后的有一部力作,初稿完成于2008年4月5日,并进行版权登记。同年,还以《中华原,一片神奇的土地》为名,在《创业周刊》及其它报纸杂志进行连载。
《中华原》是刘宏涛继《黄帝功德大典》以后的有一部力作,初稿完成于2008年4月5日,并进行版权登记。同年,还以《中华原,一片神奇的土地》为名,在《创业周刊》及其它报纸杂志进行连载,本书通过文物考古、实际踏查、文献解读、历代建制、历代建筑、民风民俗、地源文化、地名非遗等多角度的研究与探索,反映中华原的风土人情及人文历史,反映黄帝郊雍,采首山铜,铸鼎荆山,创立中华后带给这片土地的影响。是对“中华”一词及其称谓的探索与记录。中华原,不仅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原点,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一区域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全世界华人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随着中华民族对于自己历史的追考,随着黄帝文化的不断具象化,随着中华原黄帝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和全球华人同根节活动的连年举办,中华原还肩负着中华民族和解,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目前,《中华原》已由陕西新华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献给全球华人和不断探索中华文明历史人的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001_副本.jpg

内容简介

  《中华原》同《黄帝功德大典》一样,是一部国家文化。本书第一次全面解读《史记》有关黄帝郊雍,采首山铜,铸鼎荆山,创立中华的丰功伟绩。第一次解读《诗经》《尚书》有关当时国家行政中心在雍的相关记载,第一次解读周秦汉唐盛世孕育过程以及对中国文明建设的影响。文献事件历史传承从上古到至今以正史为准,摒弃野史孤证不立的文化乱象。还目前天下黄帝纷争的一片蓝天。是一部非常难得、非常珍贵的具有文献性质的历史资料。 

《中华原》全书60万字,由陕西新华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向海内外出版发行,除部分内容在报刊杂志曾经刊载外,绝大部分都是与读者初次见面。全书共分为五个篇章(奇观篇、岁月篇、人物篇、电视篇、探索篇),分篇独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中华原的风土人情及人文历史,反映黄帝郊雍,采首山铜,铸鼎荆山,创立中华的伟大功绩。反映“中华”一词及其称谓的产生,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博大与精深。

中华原是中华文明的原点,是中华文明的源泉,是中华文明起初和根本的圣地,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由于地名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活化石”,它的民族性、历史性、继承性和至高性都是特定地理范围里的专有产物。因此,该书的出版是对中华国家文化的搜集和整理,是对现有黄帝志书文献资料的解读。是对中华原文明的解读。中华原,不仅是联系全球中华儿女的文化纽带,同时也是维系全球龙人的精神基因和精神圣地。是我们增加共同认知感,实现民族和解,实现两岸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不可替代的目标地。这一区域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全世界华人和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霍老 副本2_副本.jpg

 

《中华原》目录

奇观篇:

1.  日出 

3.  从西边出来的那个太阳 

7.  荆山“聚宝盆”之谜 

11. 荆山“莲花井”之谜 

14. 荆山“不腐人尸”之谜 

16. 荆山“金缕玉衣”之谜 

18. 荆山“人口增减”之谜 

24. 荆山苍蝇和蚊子之谜 

27. 荆山郑国渠越河之谜 

33. 盘龙湾 

36. 蚕丝鸡蛋 

40. “三宝”的故事 

44. 荆山“玉白菜”之谜 

47. 荆山“玉白菜”传奇 

51. 骊山  母亲河 

54. 永丰鸟 

57. 荆山树 

59. 砚墙 

62. 嵯峨 嵯峨 

66. 漆水遥 

     岁月篇:                    

71.  中华原 

75.  不是诗的吟唱 

78.  秦始皇拜荆 

80.  刘邦选国都的传说 

82.  骂人唾脸的传说 

83.  仲山的故事 

86.  火烧白马寺 

87.  冢坑和马道沟 

88.  荆山后土祠 

90.  黄帝故里行 

92.  大有堡   

93.  化龙堡 

95.  鼎峙堡 

97.  铸鼎村 

99.  三鼎村 

101. 三贤村 

102. 三孔桥 

104. 阎良镇 

105. 金指王 

107. 铁锨沟 

108. 寻觅“荆山览胜”处 

110. 不忘阎良 

112. 关中麦事 

114. 猱狗 

117. 小北门血案 

119. 采茶的故事 

121. 桥刘事变 

123. 飞凤家

126. 瓦渣滩的故事

129.  宫瓦的秘密

132.  天麻生意

136.  赢人的四角

142.  故乡的河

 人物篇:                   

147.  外婆乔

149.  六爷

151.  回西刘去 

153.  老胡

155.  老四耙齿面

157.  仲德

159.  米龙印象

161.  面壁黄土闻惊雷

163.  农家女的爱与恨

167.  苟三

170.  邑人刘景羲

172.  世博会的西安人

175.  瞎娃养猴

176.  张三丰与“荆山悟道”

179.  扫帚星

181.  三大

184.  霍松林的黄帝情

187.  忠实感动

189.  黄帝魂

191.  三见王西京

194.  要挟

197.  长春

201.  破烂王

205.  孟祥

电视篇:                   

211.  飞越中华原 (30集电视连续剧)

225.  探索中华原 (系列电视纪录片)

 探索篇:                    

281.  我们的“祖国”在哪里

284.  中华民族为什么尊黄帝为始祖

285.  中华民族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

287.  中华民族为什么知道黄帝出生在“二月二”

289.  中华民族为什么把黄陵的黄帝陵叫“衣冠冢”

290.  轩辕黄帝无有熊氏名号

291.  中华原祭祀黄帝是从何时开始的

294.  从“前宫后寝”看黄帝陵的历史地位

300.  黄帝,我们的国家形象

304.  两岸学者倡议设立“国家黄帝日”

307.  中华原与黄帝铸鼎之荆山

314.  黄帝为什么要选荆山铸鼎

319.  探寻中华民族历史的“华”字

321.  “国花”小议——兼论中华及其称谓的由来 

327.  黄帝荆山铸鼎诸说 

345.  黄帝荆山铸鼎之鼎湖说

351.  对黄帝郊雍铸鼎荆山历史上若干问题的探索

368.  河居时代,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条城中河

371.  黄帝五城对中国都城建设及文明的影响

408.  秦汉的栎阳宫殿在哪里

412.  中华原大事记

415.  西安建都二十朝代说

417.  从《尚书•禹贡》看虞夏时期的国家行政中心

423.  从劳者之歌《诗经》看虞夏时期的国家行政中心

428.  从《黄帝荆山铸鼎碑铭》看铸鼎原地望

432.  从《黄帝功德大典》看中华文明的金三角

436.  从黄帝陵立仓颉像说起 

438.  太乙祖庭青华宫初探

442.  从“中山祀鼎”为马理说句公道话

446.  从黄帝陵获奖征文看马理的影响 

454.  论中国文化 

458.  黄帝文化核心圈文化发展战略与合作联盟活动倡议书

460.  中秋既望,全球华人同根节倡议书

463.  浅谈中华原景区开发与建设

468.  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473.  从尧都、雒邑和关学看地源文化

483.  数典中华,展望中华原未来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489.  后  记    

精彩书摘

中华原轩辕黄帝像_副本.jpg  

数典中华,展望中华原未来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总结历史,给人以启迪,展望未来,给人以智慧。中华原之大不大,中华原之小不小,几千年却传承不息。一百年前,一场内乱使中华原变得十室九空。一个小小的郑家村,劫难使拥有几百口人的村庄在一夜之间就仅剩下一个人了,但这位姓郑的祖先在灾难面前并没有被吓到,而是将郑家村改为振兴村,他要重新振兴自己的家乡中华原。现在,来这里的人就觉得很是奇怪,国家不是三令五申地不允许乱改地名吗?这里怎么还会有这么时髦的地名?其实不是。振兴中华,是这位姓郑的祖先早在一百多年前,在中华原面临劫难后的一声呐喊!

这个振兴村有点像我们的中华民族,饱经沧桑不亡,历尽磨难而新生。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者的不断发现,再次印证了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黄帝郊雍上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创立中华是信史。在此之后,鼎每每与这里不停地发生关系,夏禹铸鼎、汉武祀鼎、武则天再造九鼎……由于北魏曾在中华原设置中华郡,唐曾在中华原设置鼎州,这里一直是京畿要地,栎阳、池阳、频阳(即今阎良、三原、富平)的三阳县还被定为赤县,中华一名的赤县也就是从这里来的。这里原为中华原,中华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有令人骄傲的四朝盛世,而这四朝盛世也都孕育于此。周秦汉唐是中国产生盛世最多的时代,成康之治、静王之兴、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等等。周秦汉唐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展与延续。古代长安还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共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它不仅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具盛名的城市,同时也曾长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此,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华文明,其实就是指西安这座城市的文明;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国五千年国家史,其实就是指五千年前黄帝在西安的荆山铸鼎,创立中华的国家史;我们平时所说的五千年建城史,其实也就是西安五千年前的建城史。西安所印证的是上下两个五千年的文明,也诠释着中国文化的繁荣。由于地名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属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也是人类活动的“活化石”。它的民族性、历史性、继承性和至高性是特定地理范围里的专有产物。所以,中华一词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财富。 

其实,数典中华并非今人。早在1896年,兰州大学的创办者刘古愚先生就上奏清廷,提出了应对列强的不断侵入,宜把西安作为首选之地。1903年,辛亥先驱被誉为“少年国学大师”的刘师培提出“黄帝纪元论”,并在《攘书》中指出“迁都陕西”,“中国在二十世纪必醒”。此后,孙中山请章太炎做《中华民国解》,章太炎先生所作的《中华民国解》归纳起来,其实也就是四点:其一,中华之名,以别于四裔而为言。其二,中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这也就是人们常常在《诗经》上所看到的词,“民之初生,自土漆沮。”其三,雍、梁之地,东至华山为限,缘起如是,名其国土曰华。其四,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章太炎先生在这里还指出,中华最重要的一条是人,古代圣贤,伏羲、炎帝、黄帝生于雍州,后者至尧、舜、禹生于梁州,雍梁为本。这也就是我们在《陕西通志》里所看到的“雍梁什九和各州什一”的说法。“圣神,皆为兹土所生。”(见《陕西通志》)于是,孙中山掀起了尊黄(帝)运动,实行黄帝纪年。1908年重阳节,同盟会祭扫黄帝陵,在黄帝陵前宣誓,要为扫除专制建立共和而共赴国难。辛亥革命胜利以后,孙中山还派人专程到黄帝陵祭祀,赋诗告慰先祖。孙中山在建设国家的大纲中,提出了三步走的建设思路。“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利”。意思就是说,在将来国家的建设初期,为了谋取国内的发展,首都应该放在位置比较适中的武昌。国家进一步发展了,还要谋求各少数民族的共同富裕以使其心服,就应该把国都放在靠近各少数民族地区较多的西安,以利于国家的西部开拓。国家再进一步发展了,为了巩固其在亚洲的地位,首都宜放在伊犁。孙中山把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为西安,就是要为我同根同宗同祖的少数民族共同谋福祉。即使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孙中山的建设国家大纲,对于稳定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继孙中山之后,国民党元老黄统先生(陕西省白河县人)早在1912年,就提出“陈请中央政府迁都关中文”。1920年,他出版了《开国攻略》一书,再次重申迁都关中之议。1926年,他又出版《进言——策革命,规同志》,叙述国都位置的重要性:“国之重心,系于首府,相度奠定,未可忽诸。”黄统先生还从审天时、查地利、肇人和,从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上论述关中:“适不在列强的势力范围之内,有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之势。”1931年9月,在“九一八”的炮火声中,黄统先生出版《匡时九要》,就迁都于关中更加具体化和更加具有操作性做了说明。黄统先生分析南京六朝金粉,余韵犹存。北京多晚近帝王遗规、官僚积习和腐败奢靡之风盛行。“而关中则土厚水深、风气刚劲、人情质朴,若能以彼习尚,衍为国风,诚救国救家救民族之所必取也。”黄统先生“危难时刻的精神国都”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也仍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1932年3月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中央委员”们提出的以西安为“西京”的决议案,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决议案的附件就是“开发西北计划大纲”。以张继为主任的“西京筹备委员会”在这个决议案中,无疑吸收了黄统等人再申中山见解以及应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需要所做出的。尽管这个决议案历时13年而最终被搁置,但黄统先生的见解不能不被后人所重视。黄统先生指出:“按昔之都关中者,旨在泾渭之南。咸阳之气不聚,长安之局不宏,皆远不及泾渭合流之北。”黄统先生在“天之心、地之心、人之心”的基础上(按天空九宫格局,雍州对应天心,雍州同时是大地原点。雍州也是黄帝的出生地,是中国人心所向的人文始祖。故雍州有三心之说),提出了“中京”(中国之京),“应择于渭河北岸,地当三原、高陵、临潼、富平一带”。由于历史的原因,黄统先生不可能看到今天西安杨官寨遗址考古的被发现,看不到盘龙湾遗址黄帝五城之一的被发现,看不到黄帝陵等黄帝五城的被发现,但黄统先生的见解是令我们后人敬畏的。在此之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两党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同仇敌忾,同祭黄帝陵,毛泽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同时都写下了《祭黄帝文》。1937年8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年9月2日,八路军又被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9月3日,3万多群众和八路军一二〇师在中华原(富平永安村)集体宣誓,朱德总指挥亲临现场做动员讲话,贺龙被任命为一二〇师师长,并率领全体将士挥师出关,奔赴抗日前线。1939年7月7日,于右任先生亲笔为中华原抗日阵亡将士书写纪念碑,此碑初立于中华原富平县老县城南门路东北,现也移至永安村。和20世纪80年代树立的抗日誓师纪念碑同映春秋。到了1944年,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蒋介石来到西北视察,很感慨地说:“西南是抗战的根据地,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而毛泽东早就把陕北这块黄土地定为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同时还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转折点。毛泽东在转战陕北将要离开这块黄土地的时候,也曾深情地说,“我们一定要回来!”“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总理返回延安,当他看到陕北所面临的困境时,愧疚之情难于言表……

数典中华,我们马上还会发现,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把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地放在了四项工作的首位。西安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西部开发,在历史上曾累累被搁置,累累受挫,累累变成一纸空文。除了当时的各种历史原因外,西部开发也确实是一块硬骨头,因为西部强,则中国强。西部富,则中国富。这个道理是历代有识之士人所共识的。在中央“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中,西安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更重要的是华夏文明的原点。中国不能是一个永远的积弱大国,而应当是一个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而正因为如此,西部开发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自己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验。所以,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央提出重走丝绸之路,开发西部,就是为了不断缩短中东西部的贫富差距,拉动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国家经济增长极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华民族在与世界各个民族的友好交往中,其实质是不同文明的精神碰撞。而只有精神文明的碰撞,才会引发友好结交,才会形成经济上的双赢与共赢。

 目前,西安市政府已经将中华原荆山景区由第十一大景区提高到第七大景区,并明确为西安国际大都会的后花园、东北亚旅游线路的“皇冠明珠”、西安市的副中心城市,等等。目前,《黄帝功德大典》已经为中华原“黄帝文化博物馆”(简称黄帝馆)做好了文献支撑。“中国鼎王”卢银涛大师在设计联合国“世纪宝鼎”和“民族团结宝鼎”后,又为中华原设计了全球“华人同根宝鼎”和“中华原鼎”。我们完全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华原黄帝文化博物馆的建设,随着中华原黄帝文化的不断具象化,随着中华原景区的不断开发,随着全球华人同根节的年年举办,随着全球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华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不仅仅局限于此。因为任何城市的命名都是依据地名命名的。中华原不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被消失,中华原不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被遗忘。所以,中华原未来的这个城市名称,也就完全可以以中华原的地名被命名为中华市了。

数典中华,在中华大地上,目前尚无任何一个地方,无任何一个地理环境,无任何一个地理名称能来替代中华的历史存在。如果我们在纸上画一张两岸统一的路线图就会发现,这张线路图的目标地就是中华原。原因是目前内地和台湾都沿用了黄帝的“中华”一词。两地目前也达成了“两岸兄弟一家亲”和“一个中华”的共识。既然如此,在黄帝的面前,在黄帝荆山铸鼎,创立中华的面前,搁置自己的见解,进行两岸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本世纪最伟大的复兴梦想,而且也是大家的共同理想追求。两个沿用“中华”的政府,在黄帝的面前,在黄帝创立的中华面前实现国家统一,都应该是不会提出任何异议的。这样一来,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就不会影响到中华国家的正常运行。新设立在中华原上的这个中华市,也就是实现两岸统一,举行统一大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地。伏羲的《易经》曾经影响过西方的哲学,西方的哲学家们说,我们的哲学来自中国。德国人依据伏羲《易经》的二进制发明了计算机,计算机在21世纪把世界带进了一个数字的时代。而伏羲《易经》的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崇拜的学说。既然是两岸统一,既然是国家统一,事物的一正一反就会使社会更加稳健地向前发展。正能量的东西,阳光的东西,光明的东西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并得到进一步的发扬,黑暗的东西,腐败的东西,负能量的东西就会被社会唾弃并得到进一步的遏制。中国人期盼的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全新的中华,就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孔子论政曰:“近者悦,远者至。”只有大家都在干自己最愿意干的事,把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谋福祉等同对待,全球华人自然就会回到自己的精神圣地。世界等同待我之友好民族也会来到这里。因此,未来的中华原还肩负着团结全球华人,实现两岸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这时候,中华原才是中华儿女真正的徽志和象征。  

中华原不仅与台湾人民息息相关,同时也与香港和澳门同胞们息息相关。中华原是紫荆故里。北紫荆南移以后,紫荆花如今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历史上“三兄哭荆同唱合”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中华文明“合”的思想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精神所在。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应该允许人民有着自己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国家只有一个,中心只有一个,中华只有一个,她就是全体中华民族共同认可的精神家园。因此,未来的中华原也肩负着团结港澳同胞的历史责任,肩负着团结全球华人精神纽带的历史责任。

今日之中国,不仅有着文化发展的极佳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尤其是我国的全民文化创新活力长期不足,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强,影响了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推进。而当今西安的地源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黄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文化。所以,未来的中华原实际上也是一种中国地源文化的重新回归。以史为鉴,古代盛世无疑也对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如果忘却历史,则是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背叛。随着黄帝文化的具象化,随着中华原黄帝文化景区的建设,对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历史和文化软实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挖掘黄帝文化元素中发现,黄帝元素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元素,黄帝文化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文化。黄帝精神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精神,黄帝形象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形象。黄帝就是中华和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原已经有四朝盛世,如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真,如果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顺利建成,五个盛世才应该是中华真正意义上的旗帜和象征。   

关中自古天府之国,百二河山,有四塞之固。中华原原隰厎绩、水流桥上桥下,一片稻子莲花,富庶之地,天下太平。关中居河上游,气候清爽,不燥不湿,无奇寒酷暑。中华原居国之中心,外控边陲,内控全部,风会大同。在安全问题上,无论是古代的冷兵器时代,还是今天的三维一体的现代化战争,还是未来的核战争,中华原都有着我国疆域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大秦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山,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它像伟大的父亲一样庇佑着自己的儿女,它是上天赐给中华儿女古今抵御外来侵略的一道天然的屏障。古语就有君子不处危墙之下,中华民族已经有一个百年的屈辱历史,我们不能让这个历史重演。“秦中自古帝王州”,兴王之地。入之则安,则兴,离之则衰,则危。历史的经验教训多次地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还有一个中华的时空问题。目前的“北京时间”,是东八区时间的一个代表,东八区的中点为常州一线,位于东经120度,而北京为116.4度,“北京时间”的国家授时中心位于今天中华原南部的骊山脚下,中华原东部余脉的蒲城县西是“北京时间”的发射中心,也就是说,北京时间的“刚才最后一响”并不是北京时间,而是中华原时间。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测定,以太阳为参照物,中华原与北京日出的时差为14分至15分,日落时差为15分至45分。也就是说在中华的时空概念里,北京和中华原有一个地区误差。两地的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并不是一个时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时空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时间的发布,而且还牵扯到主权、礼宾交往、国旗的升降,等等。现在的国旗升降是以北京地区的日出和日落为标准进行的,这个时间和中华原时间在实际中存在了一个时差。东八区时间覆盖了整个中华民族所居住的所有区域,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用北京时间作为中华民族的时空代表,显然不如用中华原时间作为代表更符合实际,更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因此,未来的中华原还肩负着一个时空概念的回归问题,那时候,它就不再是一个地理的概念,而且是真正意义上民族的时空概念。

“巍巍大中华,滔滔我华夏,黄帝开国我就有了它。”5000年前,黄帝被万国推选为天下共主,在仓颉的陪同下,南巡华阳(今洛南县),得河图洛书以创书契。而文字、城池、国家、青铜冶炼术正是当时世界文明所必须具备的四大元素。我们的黄帝还夜游华胥,对如何治理国家进行调研,黄帝经过28年的奋斗,使天下得到大治,后世称为大同。这应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个梦想。黄帝之所以郊雍铸鼎,就是要让中华的世世代代子孙,要永远记住中华这个伟大的国家,就是要让中华的世世代代子孙,永远永远都记住中华国家的至高无上。古人曰:天下大事,事必正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语)。只要是符合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大事,只要是符合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大事,只要是符合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事,大家都会争着去做。正所谓,“众之所欲,天子所从”。古人还说,獭知祭鱼,鸦知反哺,羊有跪乳之恩,人有涌泉相报。数典不可忘祖,追宗方能不忘使命。时至今日,西部开发,一带一路,应当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历史复兴的又一个梦想。中国人不能让中华的国家永远是一个积弱的大国,而应当让她还是一个现代化的强国。中华民族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版权信息

《中华原》 

作者:刘宏涛 

出版发行:陕西新华出版集团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第1版   

 页数:492 

开本:787mm X 1092 mm 1/16 

印张:31.75印张  12插页

字数:600千字

ISBN: 978-7-224-11578-9

 定价:325.00元 

作者像_副本.jpg

作者简介            

刘宏涛,1953年2月4日生,西安阎良人。曾求学于北京鲁迅文学院。中国发明家协会会员,荣获联合国“科学与和平”贡献奖。现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常务会长、黄帝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长安书画家画库编委、湖南省直机关书画会特聘高级书画师、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会长、陕西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和陕西省慈善文化交流研究会副会长。

曾发表小说、故事、散文、电视文学剧本《骊山春》等。其中散文《外婆乔》入选《中国改革开放20年作品精选》散文卷,40万字的长篇小说《柿沟》在《文经纵横》杂志连载。《黄帝功德大典》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丝绸版《黄帝功德大典》被黄帝陵永久性收藏。30集电视连续剧《飞越中华原》和系列电视纪录片《探索中华原》正在筹拍中。个人传记入选《中国书画篆刻界名人录》及《世界名人录》。并多次受到温家宝、王光英、陈慕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本书初稿完成于2008年4月5日,并进行版权登记。同年还在《创业周刊》以及其他刊物上,以《中华原,一片神奇的土地》为名进行连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原的风土人情及人文历史,是对“中华”一词及其称谓的探索与记录。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