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使命是什么?声音: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拿荣誉
“同一个时期,只爱一个人,只做一件事”
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他会聊爱情。在一次和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他开篇第一个问题便是:理想的爱情是怎样的?
周涛说,他一直觉得,很多人经历了大学之后,棱角被磨平了,不再相信有童话般的爱情。“这也是我想跟大学生探讨的一个问题。我希望电子科技大学出去的人,同一个时期,只爱一个人,只做一件事”。
周涛希望自己的学生“认可一些朴素的价值观”,“更单纯地看这个世上本质的东西”,比如世上有童话般的爱情,比如努力付出就有回报,等等。
他把对“朴素价值观”的追求也应用到了学术研究和公司创业当中。
在拿到博士学位6年后的今天,周涛依然记得自己在瑞士读书时博士生导师给他传递的一个观念:要做原创的东西,做有品位的东西。
刚到瑞士时,导师给他布置了一些“颇有挑战性”的题目。周涛先是花了两三周时间做了大量的文献检索,读了上百篇相关领域的文章。没想到导师反问他:我们研究的问题已经很清晰了,你看文献干吗?就用你自己的方法做,解决完问题,你再看有没有以前的人解决过。如果有,你就自认倒霉,如果没有,你就原创成功了。
“导师告诉我几件事:一是要去找大问题;二是找大问题中有长期影响且别人没有做过的问题;三是要用原创性的方法做。”周涛总结博士求学经历时说。
看不惯抱团、傍院士风气
谈到今天的学术环境,周涛不无遗憾。他曾经跟一位科研工作者聊到未来若干年的科研工作打算,对方回答的是多少年之后要成为“杰出青年”,要拿多少个省部级奖项,要拿多少个重点项目,还希望认识一些院士之类的学术大牛……
“和他聊上一个小时也不知道他想解决什么问题。”周涛叹息说。他认为,科研的使命是你能不能真正作出重大贡献,要么是揭示新现象、开辟新方向,要么是解决功能的难题。
周涛坦言,自己也在参与这类评选,但是没有真正进到这个圈子,也没有很在意这些头衔,因为“头衔不会给你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带来任何帮助”。
“我不是看不惯这制度,而是看不惯这个制度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风气,例如抱团、傍院士、为了得奖而去造一个当前容易得奖的东西、盲目地追社会热点等。”周涛说,“一个科学家如果觉得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很牛,继而去琢磨这些部门支持什么方案,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家了。”
作为一家企业的CEO,周涛也在坚守一些“朴素的价值观”。“如果政府官员或其他合作方要求你给他送钱,我就绝对不会做。我如果做了这件事,精神力量、人格力量都会萎缩。” 从童年开始读的武侠小说依旧在影响着他,“金庸笔下的那些大英雄大豪杰,不仅是要做一些大事,还要通过正义的道路去做这些大事”。
2009年,周涛开始筹备企业,2010年他的第一家企业开张。为什么要创业?周涛说,这跟他在瑞士读书的经历有关。他在瑞士从事统计物理研究,并接触信息物理,就是用统计物理的方法研究信息挖掘、信息导航等问题。
“信息科学和一般的基础数学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产品真正改变社会经济,你很难向学术界或者社会说明这个产品是有用的。”周涛希望自己的一些研究能够解决社会问题。
他们曾经针对非法集资做过研究,试图通过异常检测、异常分析,以及一些网络图像分析,做一些预警和打击非法集资的事情。“要去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才能说明你的工作价值”。
周涛创办的成都数之联科技集团致力于帮助政府和企业设计大数据顶层规划,为客户提供数据采集、存储、治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等大数据全产业链综合服务。
2016年1月,周涛和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一起,入选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活动主办方认为,周涛用大数据分析的新视角,重新审视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他带领一群年轻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自己坚实的脚步。
颁奖词说,周涛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特别是网络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方面作出了系统性的贡献,其创新成果解决了重大科学问题,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了百姓生活。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