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极品书画家徐宏毅:心手相应 法无定法
著名书画家徐宏毅赠墨宝中央电视台翰墨栏目编导李耀猛
在活动中,徐宏毅先生精心创作《与善同行》与《天道》2幅书法作品,义捐给海峰养老院。第一幅作品中 “善”字,创新用墨,相得益彰,字里行间流出人心之美,万象之美。第二幅作品中的“道”字,字体酣畅淋漓、气势恢宏、生动传神,极具活灵活现、形神兼备的艺术感染力。据海峰老年公寓董事长周春年先生介绍,圣诞节前夕,徐宏毅先生义捐的两幅作品将参加北京的某大型义拍活动。届时,所得收入全部用于丰富公寓老人的夕阳生活。
1963年2月,徐宏毅先生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黄埔军校17期学员,母亲是普通劳动妇女。少年时期的徐宏毅,社会家庭条件都很艰苦,但也养成了他以苦为乐的精神。没钱买墨汁,就自己制作嘛。用家里锅底烧结的烟灰调水做墨,经常弄得满脸黑污,整天脏兮兮。每天一放学回家,除了帮助父母干家务,就是苦练书法。与书法结缘是小学时从临摹毛泽东诗词、毛主席语录中的“毛体”、“向雷锋同志学习”标语开始。直到现在,他还对“毛体”书法钦佩不已。第一次进学校大门看到照壁上题字:“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我深深地被大气磅礴的毛体书法所吸引,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如痴如醉的书法之路!”每天上学一进大门,我都要驻足凝视揣摩。有的学生私下议论发笑,甚至还报告给老师:“我们班的徐宏毅是不是傻了,总是一个人站在照壁前发呆,老师你不信去看看!” 渐渐地,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逢年过节,乡亲们纷纷要求写春联、刻印章。毕业后,徐宏毅就自己开了印章铺,治印5万多方,因手艺精湛,被誉为“西北印王”。 1989年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深造。学习期间,有幸遇到石宪章老师,他说:“学书法,不是为了钱,为了钱,你就别学,你应该去做生意。书法之路是很清贫的。”“他的这段话让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2013年进入清华大学书法高研班学习。我很赞同沈尹默先生如此评价书法:“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显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绚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有人问我,“数十年来,徐老师你一直在苦练书法,不觉得又苦又累吗?”我想说的是:书法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培养了认真做人,用心做事的态度。因为我热爱,所以这是一个愉悦的艺术旅程!
矢志不渝踏上书法之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学的伟大复兴,越来越多的人把书法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书法作为无声的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让人们感到书法艺术的心灵震撼和修身养性的无限魅力。欧阳中石老先生提出:行书要当楷书写。这是学习书法的严谨态度和宝贵经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学习书法是一个不断修炼的寂寞之旅,是禅修之路。我与书法家徐宏毅先生相识多年,与他的工作生活接触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既是满腹才气的老师,又是一位勤奋好学、热爱书法绘画并喜欢作诗的书法大家;一身唐装,标志性的后梳背发型,一派儒雅风范,正所谓“胸藏文墨怀若谷”。
“我与书法的结缘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没笔没纸时就用树棍在沙土上练字。同学们看到他练字缺纸张,纷纷以废弃不用的作业本相赠……”今日,徐宏毅先生提到当时同学们的相助之情,常目泛泪花。笔者听到他最多的话,就是:“感恩”二字。
感恩书法,感恩天下人。后来,毅然带着对书法艺术的狂热与责任,踏上了到京城寻梦的路。他告诉笔者,是书法让他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书法让他懂得了篆书的圆转流美、隶书的朴拙古雅、草书的行云流水、楷书的匀亭工整和行书的灵动洒脱;是书法让他结交了无数的同道挚友,与他们互相激励前行……
厚积薄发方硕果累累
徐宏毅先生作为中国实力派书法家、画家,中华国礼签约书画家,其作品有“极品书法”之美誉,很受世界友人的喜爱。
笔者曾有幸参加过徐宏毅先生在北京市昌平区的社区书法兴趣班,他忠告书法爱好者:学练书法,建议先从楷书入手,然后再进一步练行书、草书。行书实用,运笔灵活,一气呵成,雅俗共赏。
中国的书法艺术,难道只能是阳春白雪的人方能欣赏、下篱笆人则被拒之千里吗?非也!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也开始学习书法、交流书法。徐宏毅先生说:“你的字写的再狂野、再直抒自心,如果大家都不认识,是否阻碍了文化交流与书法传承呢?”
法无定法
徐宏毅先生在书法思想上具有追求完美、学于古人而超越古人的决心。他认为书法创作应该“法无定法”。法无定法,源自《金刚经》中“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人们生活处世,如果了解并没有一定的法则,然后才体会到:其实没有固定的法则就是最好的法则。书法艺术创作亦是如此,不能仅拘泥于形式。如果只照搬照抄古人的技法,没有创新和突破,又何谈发展?徐宏毅先生一直在强调书法创作应该“法无定法”,既是自己的感悟,也是对广大书法艺术从业者的良谏。
“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书法是一种水墨艺术,通过水墨的无穷变化给人以艺术享受。墨分五色:浓、淡、湿、焦、枯,但不讲究留白,一味的求太满与太空,都无法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他认为,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使人心情激荡、爱不释手,根本原因是这幅作品有“生动”、“和谐”之美。一幅作品艺术效果是由作品的内涵所决定,众所周知《兰亭序》平和含蓄,《祭侄文稿》气势雄浑,王羲之和颜真卿二人在艺术内涵上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行、草书须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从字里行间中读到作者的性格与修养,练书法的人都清楚写书法是练气功,必须气沉丹田才能达到力透纸背。观徐宏毅先生创作时,无论行书、草书、楷书、隶书,他总是运用自如。《花开见佛》、《天赐鸿福》、《室雅兰香》等作品更因独特创新的写法而获国家级专利,知识产权亦受到保护。《花开见佛》中的“花”字,自如怒放,俊逸轻盈;《天赐鸿福》中的“福”字,华贵典雅,浑然一体;《室雅兰香》中的“雅”字,刚柔相济,喷薄欲出。法无定法,不拘泥于古人的技法,他别出心裁巧安排,反而写出了风格迥异的别样之美。
成名后不忘回报社会
经常听到徐宏毅先生谈起,一个人不管你学历有多高,文化有多深,家产有多雄厚,如果你对社会没有任何奉献,只是一味地向社会索取,那么你就是一个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人!“我不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徐宏毅先生成名后,从西安到北京,各种高等院校、文化讲堂、电视台等地方,都留下了他对社会的感悟、对大学生的劝勉、对企业家的告诫…… 2013年4月,徐宏毅先生在陕西西安正参加一次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四川雅安芦山地区突发7.0级地震,他毫不犹豫地将在拍卖上获得的全部收入捐献给灾区。在北京,他通过向各企事业单位开展公益书法讲座,进社区授书法等方式,使得不少初学写字的书法爱好者,通过听他的讲座,走上了自学书法之路。徐宏毅先生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华夏文明的符号,本就不应该高高在上,让书法艺术飞入平民百姓家,是我应尽的责任!” 时刻不忘践行承诺,率先垂范,他就是这样一位对社会、对书法传承有高度责任感的艺术家。“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相信中国的文化探索会越来越深奥,徐宏毅先生的艺术之路也会越行越宽广!
CCTV资讯证券频道《瞭望天下》栏目与著名书画家徐宏毅颁发荣誉证书
简介 :
徐宏毅,笔名(徐春,徐春华),法号恒华,素有“西北印王”之美誉。1963年2月9日生于西安,从小学习书法和治印,治印大约在5万多方。
先生书从唐楷入手,隶书习曹全碑,草书习张芝、王義之等笔法。作品《天道》被国家体育总局水立方永久收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被国家煤炭博物馆收藏;2013荣获中华国粹金奖、2014年荣获全国书画创意金奖、2012年荣获全国德艺双馨称号、全国书画百杰人物;现任中国科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神农书画院院长、北京天开寺书画院副院长、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华国礼签约书画家,其作品堪称极品书法,很受世界各国友人的喜爱。曾获荣誉:
2012年荣获全国德艺双馨称号。
2013年荣获中华国粹金奖。
2014年末,第十一届中国“诸葛亮”策划奖专家评审团综合评定,授予书法家徐宏毅“2014年度中国书画创意金奖”。
2015年2月7日,受邀参加CCTV《感恩中国》栏目,并现场讲演。
2015年5月30号,北京京作坊红木家俱馆为徐宏毅老师创办多媒体公益书法教室,惠及京城广大爱好者。
2015年10月24日,受邀参加CCTV《星光大道》录制。
2015年11月29日,到北京海峰养老院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