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连续实施惠民实事 补齐民生短板共享发展成果
农村贫困人口提前五年实现脱贫
在蓝田县簸萁掌村,簸箕形状、三面环山的地形曾经是这个贫困村脱贫的最大瓶颈。入冬以来的一场降雪,让村里滑雪场建设工期更加紧张。村民陈红卫在滑雪场干零活儿,每月有3、4千元的收入。过去靠种地为生,每年冬天都是他最闲、也是最愁没钱花的时候。
簸箕掌村村民陈红卫:现在每月工资顶上我过去种粮食一年的收入。
从2012年开始,西安市在实施整村移民搬迁的过程中,依托簸箕掌村的生态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和村里共同开发乡村旅游,打造集温泉、宾馆、滑雪场、民俗街区为一体的“簸箕掌景区”。为村里每户困难群众免费分一套新房,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每年3200元的低保金和临时救助作为兜底;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景区内优先安排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陈红卫的爱人在民俗街区一家门店打工,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这样以来,两人每月的固定收入就有5000元左右。如今,簸箕掌村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5000元,比五年前翻了四倍。
蓝田县簸箕掌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我村所有贫困户,一户有一个人来公司上班。
蓝田县扶贫办主任王高峰:我们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使群众能够增收致富。
城市低保连续提高 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前几天,西安市城市低保再次提高到每人每月565元,而碑林区东关社区却发生了一个怪事:有人过来申请退低保,李西勤就是其中一个。三年前,李西勤的爱人因病去世,母子俩相依为命。社区不仅帮李西勤申请了低保,还为她提供了临时救助、医疗补助、子女入学补助等,帮助她渡过难关。如今,孩子上班了,李西勤在也找了一份看车棚的工作。李西勤算了一笔账,看车棚每月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要比低保收入挣的多。
西安市碑林区东关社区居民李西勤:生活一下就给好了,就把低保让给更需要的人。
西安市碑林区东关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江林:现在有的人主动提出退出低保,自己来干事。
西安市民政局局长王碧辉:民政系统兜底线、保基本这样的完善的社会帮扶体系,使困难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西安市坚持将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的“两个80%”用于改善民生,4年累计民生支出2428亿元,年均增长近18%,累计脱贫50.7万人,先后六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临时救助标准由过去的最高3000元提高到8000元;医疗救助封顶线从6千元提高到6万,办成一大批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大事好事,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得到大大缓解。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