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动教育 > 正文

家长抱怨学校“影子作业”:过得像“打仗”

行动教育
来源: 标签:影子家长学校 2015-11-09 16:32:59
  还以为不用写作业,原来少写一样都不行  现在拼的就是家长,谁盯得紧、咬得住,谁的孩子成绩就能上去  没作业确实不行,大家都学那么多,我们也得赶上大流啊  儿子潼潼上黑榜了!这几天,天津小学生家

 

  私下询问了几个相熟的家长后,陈晓娟这才醒过闷儿,原来老师每天发到她手机“e校通”上的“学习目标”其实就是作业。比如,“请督促孩子练习并能写出今天课堂上学的3个复韵母和8个字”“练习并记住课上学习的英语(精品课)对话”“有能力的孩子用‘一图四式’来表达6 4=10的内涵”……

  乍一看,好像哪一项都不是要写的作业,可实际上,要完成老师的每一个要求,都得下不少功夫。“还以为不用写作业,原来少写一样都不行!”陈晓娟说。

  北京家长田晖在女儿上小学一个多月后也发现了“不留作业”的真面目,“老师虽然说作业和练习都是自愿完成的,但孩子只要写了,第二天老师就会奖给小星星。数学、语文天天都有小测试,不管是默写拼音、生字还是口算,孩子平时如果不天天回家练习,根本过不了关,只能默默看着老师给得满分的同学拍照、晒在微信群里。”

  田晖说,老师还不如明明白白留作业呢,现在家长自行掌握作业量,难免有些好强的人会给孩子加码加量,结果把全班的负担都加重了。

  田晖女儿的班里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国庆放假前,语文老师对孩子们说,自愿默写一页拼音就可以得一个小星星,假期结束,班里有孩子一下子领了20多个星星,田晖女儿只得了5个。小姑娘不服气,回家一口气默写了6页拼音。

  为让孩子能“领跑”

  每天过得像“打仗”

  这些隐形的作业,让家长又爱又恨:一方面帮家长指出一条“赢在起跑线”的“秘笈”,似乎“多写多练,成绩就好”;另一方面也“催”得家长为之揪心不已、疲于奔命,因为“总有人比你更拼”!

  女儿上小学这俩月,在班里得的“表扬星”能排到前5名。为这,北京小学生家长王丽卿感叹,每天的日子过得“跟打仗似的”。

  早上6点起床给孩子做早点,然后叫孩子起床,洗漱、穿衣、吃饭……趁孩子吃饭的功夫,插空随便收拾一下自己,胡乱塞几口吃的,就争分夺秒把孩子送出门。下班时间一到,她便第一个冲出办公室,把孩子从姥爷家接回自己家,做饭、吃饭、收拾碗筷之后,就开始跟孩子的作业“玩命”。

  在她眼中,这时候一天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因为其他的忙碌都是体力上的;而孩子的作业,则必须集中一家人的智慧和心力才能做得“漂亮”。

  晚上7点开始,孩子一笔一画地在本子上默写今天课堂学的拼音和汉字;王丽卿则一边给孩子做明天上课要用的字母卡,一边“绞尽脑汁”按照老师要求编小儿歌帮助记忆。

  抄完生字,王丽卿赶紧检查,“都对了!明天上课别写错了啊!”她嘱咐道,在生字本上签了名字。又让孩子把卷子上的错题做一遍,签名。然后拿出新做的字母卡,用自己刚编的儿歌,教孩子每个念了5遍。

  随后她掏出手机,扫出老师发在群里一个二维码,这是今天要求听的英语录音。她让孩子跟读了两遍,又让孩子把书上一小段歌谣背诵下来。老师还要求“要边唱边表演”,特别指出:“把动作做漂亮!”看着孩子边咿咿呀呀念叨,边乱比画动作,王丽卿有点茫然,怎么才算“动作漂亮”呢?

  还有一页数学作业,都是计算题,孩子完成得挺快。王丽卿看了一遍,错了两道,改!这时候,孩子爸爸已经把课堂测试的错题抄好了,让孩子重做,签字。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作业总算写完了。

  接着,陪孩子练琴一小时,已经9点了。孩子打了几个哈欠,说,“妈妈,我还想玩会儿手工。”

  王丽卿有点心疼,但还是点了点头。才不到7岁的孩子,总得有点自己玩的时间吧。

  等把孩子的事情都安排好,收拾完毕,王丽卿也困得不行了,“有时候自己没刷牙没洗脸就跟着一起睡了”。王丽卿说,自己每天都挺焦虑的。虽然老师说很多作业都是自愿完成的,“但是大家都在做,谁敢落下?”她生怕因为自己疏忽,让女儿失去领先的优势。“现在拼的就是家长,谁盯得紧、咬得住,谁的孩子成绩就能上去!”

  黎媛媛在一家机关单位工作,自从儿子上了小学,她和孩子每天晚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要完成老师发的作业要求,一晚上就全搭进去了。”她坦言,老师在留作业时往往会指出,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有能力的孩子”选做的。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比别的孩子差,人家做了我们也应该做,造成孩子的作业“似乎总也写不完”。

  学校真的没作业

  家长心里更没底

  这种攀比和焦虑像一种传染病,在家长之间快速蔓延。

  天津小学生家长李倩,女儿刚上一年级。这些日子,她总是问自己,当初给孩子选择这个学校到底对不对?

  孩子上学前,李倩曾想着把自己现在住的房子卖了,再贷点款,买个热门小学的学区房。

  可今年起,天津严格执行“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也就是说,无论上哪所小学,升初中时都是通过电脑“摇号”。李倩认为,“那就没必要择校啦,在哪儿上都差不多!”

  她家片内学校是一所很普通的小学,前年换了个年轻校长,提出的口号就是“快乐学习”,李倩挺欣赏这一理念的,“孩子的天性不就是玩吗?”

  上学这俩月,孩子放学回家真的没什么作业,一些抄写的作业通常在学校就完成了,唯一一次让家长协助完成的英语作业是“唱一首英文歌并录成微视频”。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