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提到的何克曾在凤县当校长 牺牲时年仅30岁
描写何克在凤县的事迹,因为一个小差错被命名为《黄石的孩子》。
西部网讯 “我们不会忘记英国曾经向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和道义援助。一个中文名叫作何克的英国记者,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的欢迎晚宴的祝酒辞中,专门提到了何克,来表达对英国人民的敬意。而在何克当年生活过的凤县,当地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英国友人,双石铺镇有一条巷子专门被命名为“何克巷”,和县城的“艾黎路”一样,用来纪念这两位国际友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凤县,乃至整个中国做出的贡献。
抗战初期决定留华考察
何克1915年出生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193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何克随姑母环球旅行,经美国、日本,于1938年初抵达上海。在这里,何克目睹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暴行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华考察。
决定留华的第一个夏天,何克便与日后自己事业的伙伴,新西兰人艾黎相识,并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工合”运动中。“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由以艾黎为代表的国际友人和国内爱国人士共同发起,旨在保证抗战时期的军品、民品的生产,稳定敌后市场。
处于连接陕、甘、川三省交通中枢的凤县双石铺则是在全国首先开展起“工合运动”的地区,1939年来到凤县的艾黎,不仅指导了当地的“工合运动”,还创办了旨在培养工合组织人才的培黎工艺学校(类似于今天的职业技术学校)。
一人带三门课的“救火”校长
校名中的“培黎”二字,意为“为中国的黎明培养人才”。招生对象主要为沦陷区出逃人员的子女,以及战争遗孤。在这里就读的学生,一方面学习纺织机械、化工、会计等专业知识,一方面去工合组织进行实习。学生的衣、食、住由学校供给,而学校开支则由国际工合协会资助。
培黎工艺学校是学生的天堂,但却是校长的“噩梦”,因为条件太艰苦,学校创立一年内便有8位校长主动弃职。本是“工合”西北办事处英文秘书的何克,1940年经艾黎邀请来学校“救火”。
在这里何克不仅担任校长的职务,还身兼英语老师、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三职。甚至在学校经费不到位的情况下,还要经常骑着自行车从凤县赶到宝鸡,向“工合”宝鸡办事处要钱“救火”。
牺牲时距日本投降仅23天
由于艾黎被国民党定为亲共危险分子,使得他和“工合”运动受到了来自当局的巨大压力。1942年9月21日,重庆国民政府发电到双石铺,通知艾黎:“行政院决定终止你在中国工业合作社技术专家的职务。”1943年8月19日,陕西省政府向凤县发出密令:“外侨艾利(黎)行迹诡秘,即交由新镇长秘密监视,并电中央设法调离该地。”
经过对时局的分析,艾黎和何克决定继续办学,为反法西斯战争保存实力,但学校必须搬迁,带着钱和机器离开国民党势力统治下的宝鸡。1945年4月,何克和艾黎带着学生从秦岭腹地的凤县出发,前往河西走廊的甘肃山丹,就在转移途中,因为破伤风,时年30岁的何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此时距日本投降只剩23天。
主题影片却摆了大乌龙
2008年4月,一部由中、澳、德三国合拍,著名影星周润发出演,记录艾黎和何克事迹的影片在全球上映。但影片却在凤县掀起了轩然大波——明明是发生在凤县双石铺的事情,却被命名为《黄石的孩子》,并在湖北黄石举行全球首映仪式。据影片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回忆,是编剧觉得“双石铺”在英文中很难发音,就把它简化为“黄石”。在拍摄的时候,讲德语的几位制片人以为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地名,也没有进行纠正,于是便产生了这样的乌龙。
对于这样的乌龙,片方表达了自己的遗憾,而凤县有关方面也表示了谅解。“虽然该片出现了一个与史实不符的错误,但他们对片方还是要说声感谢的。是他们拍摄的这部影片让人知道了何克这位载入了凤县史册的国际主义战士,弘扬了主旋律,书写了人间大爱。”凤县县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坦言。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