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我们真需要这么多大学生吗?
根据人社部门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占据新增劳动力的55%。2015年预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500万人,大学毕业生749万人,正好占到50%。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新增劳动力的绝对主力,也成为国家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即劳动力供给的高层次化。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是有重要且积极作用的,也是目前国家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但是超过一定限度,不匹配,就不一定是好事情。
每年到底有多少大学毕业生失业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称,在毕业两个月后,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失业率为17.6%。按此比例,2014年有127万“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每年积累下来,会有多少?未来高等教育普及化后,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大学生就业难,有复杂的原因,比如人才培养质量与结构的问题。但是,有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必须重视。
人才永远是分层次的,一定要形成梯度,不应该在一个层面聚集。对于一个美国人而言,读完研究生再去开出租车没有什么,但对中国人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中国人极其重视子女的教育,但伴随着这种重视的,是对子女的职业期望也非常高。多数父母不会接受子女本科毕业后还从事端盘子、开出租车等服务业工作。目前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问题。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业,招不到人,出现大面积招工难、用工荒。
始于1999年的高校大扩招曾经引起激烈的争论。今天,虽然大扩招已经告一段落,但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战略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中国需要这么多大学生吗?高等教育还需要继续大发展吗?显然,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讨的问题。
对比发达国家的一些数据,我们的答案可能是,我们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做简单的数据比较。就如以上谈到的文化因素,其他国家是不存在的,却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当年的大扩招有着特殊历史背景与原因,支持方提到的一些想法,实际上未能实现,比如宽进严出。这些年高等教育“宽进”了,却没做到“严出”,于是伴随招生量的增加,高等教育质量直线下降。同时,当年反对方提出的一些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出来,比如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当年主管高教的教育部前副部长周远清曾明确表示:十多年后,我们如何应对这么多大学毕业生?
事实上,最近两年,无论是本专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遇到了严重的招生困难,学生与家长已经用脚对过度发展的高等教育投出了反对票。2013年,绝大部分省市都没有完成高招计划,河南、山东等生源大省,均有超过10%的招生计划没有完成。2014年,研究生招生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大量上线考生不愿意调剂到普通学校,只钟情于985等著名高校与部分名导师与专业,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读完也找不到一个体面的工作,为什么还要去读?”
高等教育是继续大发展,还是做一定的调整?这个问题必须面对并作出回答,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社会的大问题了。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