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社区书记陈绪贤的故事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书记故事社区 2014-06-26 09:18:10
石泉的211个村和社区中,北街是唯一一个声名远播至全国的社区,也是全安康市为数不多获得国家级先进荣誉称号的社区。在全市开展“文明社区 和谐家园”创建、推动“评星定级晋位提档”社区党建工作中,北街社区2013年被市委组织部评定为“三星级”社区。

  在石泉的211个村和社区中,北街是唯一一个声名远播至全国的社区,也是全安康市为数不多获得国家级先进荣誉称号的社区。在全市开展“文明社区 和谐家园”创建、推动“评星定级晋位提档”社区党建工作中,北街社区2013年被市委组织部评定为“三星级”社区。

  这些年,中、省、市各级领导和新闻媒体来这里参观、采访的人不计其数。一个小县城里的小社区能扬名中省市,这一切都源于社区背后有个好“管家”——陈绪贤。

  陈绪贤,是石泉县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今年66岁。从最早的北街居委会到2005年正式成立的“北街社区”,陈绪贤在这里工作了30年。

  社区旧貌换新颜

  不论是最开始的北街居委会,还是2002年之后的北街社区,都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所有工作、会议都只能挤在支书或主任家中进行。2004年,在陈绪贤的多方筹措下,社区买下了一栋小小的旧楼,“北街社区”终于有了栖身之地。社区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有了自己的基站与能量,使突飞猛进成为可能。而这栋办公楼落户的过程,可谓是社区干部中的传奇故事,一度在石泉传为佳话。

  2002年8月,时任省政法委书记的董雷来北街社区检查指导工作,对北街社区在艰苦条件下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亲切地与陈绪贤等社区干部合影留念,关照陈绪贤,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这张合影成为了陈绪贤改变北街社区面貌的一个重要契机,她借着2004年到西安开会的机会,拿着社区资料和照片“莽撞”地闯进了省委大院,向有关工作人员递交了反映困难的材料。没想到,一个月之后董雷书记竟然真的将材料连同10万元专款批转到了北街社区。接到批复的陈绪贤激动地夜不能寐,在县上相关部门的资助下,她一鼓作气,将辖区内原本要以30万元出售给别人的一栋四层楼房以22万元买下来。
   
  群众食堂的开办

  60多岁的蔡老太,是一位寡居老人,无儿无女,乏人照料。有一年,恰逢阴雨连绵,蔡老太腿疾复发,躺倒在床难以下地。陈绪贤走访至此,从窗户叫醒老伙伴,才知她已足足挨饿三天。惊愕之下,陈绪贤立即找人救起蔡老太,喂她吃喝,给她换洗,这才慢慢好转起来。

  “给再多的补贴,饭吃不到嘴里,发再多的棉衣,老人穿不上身,算什么保障民生呢?”回想起蔡老太的凄凉晚景,陈绪贤坐卧不宁,心如刀绞,开始了更深的思考。“是否可以由社区牵头,集中供应伙食?”她随即召集了两名社区干部,买回两筐土豆,说干就干起来。那天,陈绪贤请来了蔡老太和另外几位老人,以酸辣土豆丝、凉拌黄瓜和西红柿鸡蛋汤开了头灶。

  没想到如此简单的一顿午餐,让蔡老太泪如雨下。

  社区食堂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办起来了。

   
  “陈婆婆”的故事

  2007年某月,陈绪贤接到群众反映,说一名年轻女子带着个小男孩在社区一老人家里闹得不可开交。陈绪贤急忙赶去,却听女子说,自己是带孩子来认父的。

  原来这个小孩是女子跟社区这家钟姓男子几年前未婚诞下的孩子,几年来她一直带着孩子在外流浪寄宿,眼看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却因为没有户口犯了难,只好回来寄希望于孩子的亲生父亲。哪知钟某不在家,钟家父母根本不承认有这回事。于是,女子一气之下就在这里缠闹开了。陈绪贤将两方劝住,她说,大人再难不能难为了孩子。为了让小孩落户,陈绪贤以自己的名义收养了他,又为他办好入学手续。谁曾想,那女子见陈绪贤这么热心,竟然悄悄撇下孩子一走了之。陈绪贤一直供养着这个孩子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技校。孩子现在已经快20岁,开始自食其力。虽然刚刚步入社会的他工资不高,但每年都会回来看望陈绪贤,“没有婆婆,就没有我。”

  一棵开花的树

  社区广场有一棵三米高的桂花树。金秋时节,桂子花开,沁人心脾的芬芳就香飘十里,随风满溢。

  这棵树,是社区在“平安创建”中结下的硕果,它的背后,有一个让人感慨万分的故事。

  家住东门岭的柯某,早年间被人蛊惑误入歧途,一度习练法轮功。2009年,北街社区负责了柯某的感化和监管工作。柯某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为帮他尽早自立回归常态,陈绪贤和社区干部凑钱给他买了架子车,帮他在市场找摊位卖菜,还叮嘱干部多到他那买菜,多找话聊。但凡陈绪贤家里请“春客”,都早早把柯某接来,像家人一样招待。每逢端午中秋,她也特地请柯某到社区参加活动,一起组织、一起过节,感受集体的温暖。

  在这样的人性关怀下,一颗冰冷荒芜的心渐渐复苏。2013年中秋,柯某将自家院中这棵价值两千元的桂花树连夜挖出送到社区,这个言语笨拙的男人,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表露对陈书记和社区的敬重,他说:“你们对我的帮助,我都记在心里,我没啥贵重东西,就送给社区一棵开花的树吧!”
   
  合唱团春风暖人心

  40多岁的夏某是合唱团和舞蹈队的积极分子。然而二十多年前,他却是北街片出了名的“搅屎棍”,嚣张跋扈,恶名在外,还因打架斗殴被判入狱。牢狱经历让他成了暴戾、自卑、内向的综合体。2011年,他被陈绪贤“拉”进合唱团,团结友爱、积极温暖的团风像一阵春风吹进他的心里,慢慢地,他变得爱说爱笑了,乐观豁达了,甚至开始主动帮助别人。
   
  当特困群众的主心骨

  社区群众刘阎堂有严重的类风湿,瘫痪卧床。他媳妇无业,大儿子意外死亡,小儿子小小年纪便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家境愈发艰难。2008年初,刘阎堂再次入院,连一千元抢救和医疗费都付不起。他媳妇找到社区,陈绪贤想方设法为其筹谋到一千元,送到他媳妇手中。2008年某天一大早,陈绪贤刚打开办公室门,刘阎堂媳妇就匆匆进来,突然跪地放声痛哭。原来,刘阎堂已经病逝,家里连安葬费用都拿不出。陈绪贤带着刘阎堂的小儿子先找到城关镇,为他家申请了三千元的困难救济。然后又带上他家的低保证找到县民政局,将他家的情况详细跟民政局领导汇报,请民政局免去了刘阎堂的墓地费。墓地找好了,但是棺木却没有着落。陈绪贤当了刘阎堂媳妇的主心骨,立即跟刘阎堂家的亲戚联系,劝说他们为刘阎堂帮忙找副棺木。最后,刘阎堂的哥哥答应将自己家储备的棺木送给兄弟。陈绪贤用三千元的救济款给刘阎堂买寿衣、请抬棺木的人工,终于将刘阎堂送上了坡。

  吴胜春:爱心接力

  北街社区经常开展的党员教育,让北街社区党员感受到党风的纯正,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和意义,在全体党员的带动参与中,社区道德风尚明显转变。吴胜春是北街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也是佳艺理发店老板。这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感恩社区的关怀,主动提出每季度为社区全部的孤寡老人义务理发,他说,要将爱心善心接力棒传给更多的人。二零一三年九九重阳节,他花了两天时间,为全社区一百多名孤寡老人理发修面。
   
  彭定思的故事

  老彭今年八十多,膝下无子,有一个养子在石泉工作,他便带着瘫痪在床的妻子从湖北赶来投奔,谁知投奔的人根本不理他。九几(记不清了)年,陈绪贤带人深夜治安联防巡逻时发现了正在路边垃圾筒捡破烂的他,问他:为什么不白天捡?他说,白天捡破烂的人多,他行动迟缓就捡不到了。他要靠这个养家糊口。陈绪贤经过详细询问才得知,他和瘫痪老伴在老街租了一间平房居住。虽然一个月几十块钱房租,但对于一个捡破烂为生的人老说,仍然是一笔开销,何况老伴还有病在身。第二天,陈绪贤便将以前社区办公地腾出一间空房给老彭住,并送去救济粮油。2002年,社区刚实行低保补助的优惠政策,陈绪贤便及时给老彭写了低保申请。在北街社区享受低保政策的,老彭是第一人。后来,社区有了公厕,陈绪贤考虑到老彭年龄大了,就安排他在公厕收费,每天收到的入厕费不论多少都归老彭,不用去捡破烂了。就这样,在陈绪贤的帮助下,他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现在老伴早已过世,逢年过节,社区工作人员都会带着粮油补助去看望他。老彭识文断字,一心想要报答陈书记几十年来对他一家的照顾关怀,今年六月,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记一个求真务实的共产党员》送到北街社区陈绪贤手上,发自肺腑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
   
  开展三创活动时期的故事

  北街社区既要管理社区居民楼院,还分管了一个农贸市场。三创要治理路边摆摊脏乱差的问题,对于社区来说“工程浩大”。城里人卖菜已经习惯了支摊摆放,但很多从山里来的农民在市场没有固定摊位,用自己的篮子、背篓、塑料纸“见缝插针”,随地摆放。很多烂菜叶、菜蒂随处乱扔。“这是他们的习惯。因为他们也不知道往哪里扔这些垃圾,而且卖东西也不能跑来跑去。”陈绪贤对他们很理解,但是却不得不主动去帮助他们纠正这些不良习惯。陈绪贤请慈善企业购买了一些钢丝床,早上五点就带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赶到市场路边,将五六十斤重的钢丝床一张张支起。六七点,从山里赶来的农民就在她们支好的钢丝床上摆放自家的山货,陈绪贤和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在菜市场监督,谁乱扔乱放了,及时制止。从早上天不亮,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卖菜的都走了,她们才收起钢丝床下班。这样一连坚持了一个礼拜,陈绪贤和社区工作人员硬是用她们的行动让卖菜的人都养成了文明摆摊设点、随时收集处理垃圾的好习惯。
   
  夜不收摊的菜市场

  不管哪个地区的菜市场,摊主能放心大胆、夜不收摊的少之又少。但北街社区的这个菜市场,长期摆摊设点的菜贩子很多都不收摊。每天黄昏过后,很多人将自家摊位的菜码放集中,用塑料布一盖,再用小砖头压住塑料布四角,然后就回家了。社区这些年通过三创建设,群众思想素质普遍提高,讲文明重道德的多了,小偷小摸的人也很少有了。尽管这样,陈绪贤第一次看到摊主们不收摊,还是有点担忧。这些留在菜市场的菜有比较贵的反季节蔬菜,甚至还有腊肉等比较贵的菜,若是被人偷了去,也是摊主们的损失。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竟然没有一个摊主丢过菜的。二零一三年,省公安厅杜厅长下基层视察社区治安工作,陈绪贤笑着说:要知道我们社区的治安好不好,请您晚上不要走,到我们农贸市场看看就知道了!
   
  让低保应保尽保

  陈晓杰,是北街社区东门岭红花小区居民,眼睛残疾。自己看不到,丈夫又无业,一家的生活时常靠父母和亲戚接济才能度日。有时候,她丈夫能找到一些零活,有时候真就是山穷水尽了。陈绪贤走访发现她的情况后,让她申请低保,好强的她却不好意思。陈绪贤回到社区之后,很快让文书帮她把申请写好,低保证办好后,又亲自送到她手上。

  一只鸡的故事

  社区群众李某,家境困难,符合低保条件却没提出申请。陈绪贤和社区干部主动为其办理了申请,并通过小组复核、张榜公布、上报城关镇复核等手续,使其享受了低保政策。去年春节前的一天,李某偷偷将一只鸡放在陈绪贤家门前。得知情况后,陈绪贤取出一百元钱让人转交给李某,并转告说,如果有鸡送人,说明家庭不困难,就应取消低保名额。这事传出去,让很多办事的人打消了“走后门”的想法,群众也对社区工作心服口服。
   
  闹心的生日

  2004年,陈绪贤56岁生日。下午,陈绪贤回到家中,几个亲朋晚辈早已等在饭桌前,屋外突然传来两个人的辱骂声,粗话连篇,不堪入耳。陈绪贤的家人非常气愤,她拦住了家里人,强忍住心中的委屈说,让他们骂,等他骂累了、气顺了就好了。屋外的人从黄昏直骂到天黑,才忿忿离去。一个好端端的生日就这样变成了窝心的一天。

  原来,北街社区在改扩建规划小广场过程中,涉及到一个几平米的小土坡。那儿背阴潮湿,无人整理,旁边的住户顺势兴了几株花草。广场开建后,那户人家就想捞点补偿。谁曾想这几平米地本就是社区所有,要“赔偿款”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愿望落空后,这家人阻拦施工不说,还屡次到社区找麻烦,迁怒于当时的社区主任陈绪贤。

  闹心的生日过完,陈绪贤带着几位社区干部,又一次叩开了这家人的大门。经过耐心细致地解释,他们终于明白,广场是建给大家的,修在他家门口,其实受益最大的还是自己。现在,只要天气好,当年带头闹事的大叔每天都会带上乒乓球拍,和几位老伙伴“一决高下”,看到广场有了脏污,还会主动清理,从有名的“顽固分子”变成了“积极分子”。提起当年“闹”书记的鲁莽举动,大叔羞愧难当,直言“丢人啊,不该给书记找那些麻烦!”。
   
  六十岁生日的红包

  在石泉,老年人到六十大寿,讲究大办,宴请宾朋好友一起祝寿。陈绪贤在社区工作几十年,受到她帮助和教育的人实在数不清。有些早年她帮助过的人,现在生活好了,总想着要报答陈书记的帮扶之恩。六十岁生日那天,很多了解她的社区居民千方百计给她送来红包。陈绪贤说,心意领了,她也非常感动,但是红包不能收。她把社区群众托人送来的红包全部交给了社区刁文书,并叫她一一送回。

  我欠女儿太多了

  陈绪贤的女儿红红遗传了母亲好强、独立的性格,14岁时就开始独自到西安求学。15岁时,女儿留校打暑期工,没有回家。陈绪贤去看女儿,刚下火车,女儿只说了半句“妈妈你终于来了”就扑到她怀里大哭起来,再也说不出话。

  原来由于女儿打工的老板没有及时给付学生工资,汇到学校的生活费又因学校放假根本没有到达女儿手里,女儿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她哭着问女儿,傻孩子,为什么不向同学借点钱?女儿倔强地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再饿也不借别人钱!心疼的陈绪贤第一次把工作暂时抛开,在西安陪了女儿三天,每天都给女儿买好吃的菜。回来之后,她第一次伤心地对丈夫说:“我欠女儿太多了,她那么好强,都是因为我!”
   
  女儿的免费设计

  红红中专毕业后,又自学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建筑设计专业。北街社区改扩建时,没有用于设计的专项资金,女儿的专业能力就派上了用场。每当有人跟陈绪贤夸这个广场建得好的时候,这个已经年迈一贯谦逊的母亲都会自豪地说,这是我女儿给设计的!
   
  娘家人来过年

  陈绪贤是旬阳人,然而,从社区成立到现在,她却只回旬阳过过一次年。

  2012年,陈母实在思念女儿,带着儿子儿媳一起到石泉来过年。没曾想,一整个腊月陈绪贤都早出晚归,每天都是很晚才回家,话都说不上几句。

    大年三十,为了看望社区群众,陈绪贤直到中午两点才进自己家门。兄弟埋怨她:你这里连腊肉都没煮一块!等会团年饭怎么做?让妈吃啥?没见过像你一样的社区干部!那些人比你亲妈还重要?陈绪贤满心歉疚,她抓起购物袋,一手拉起弟媳,直奔超市。整个县城只剩下一家超市还开着门,值班营业员告诉她,我们三点打烊,还有半小时,你们买东西快点。于是,偌大的超市里,只见陈绪贤和弟媳两个推车狂购。半小时后,陈绪贤得意洋洋地提着大包卤肉熟食和蔬菜回到家中说,看,这不是一大桌菜吗!直看得兄弟和母亲又好气又好笑。
   
  请留守妇女到家过年

  去年,社区有一个从内蒙嫁到石泉来的女子,因为家庭矛盾,独自在石泉过年。陈绪贤去到她家,见家中冰锅冷灶,女子独坐在屋垂泪。陈绪贤二话不说,拉起她就往自己家走。坐在饭桌上,陈绪贤给她倒了杯酒,说,闺女,你今天就在我家过年,一个人在这,爹妈不在身边,你就把我就当作娘家人。这女子颤抖着接过陈绪贤递来的筷子,忍住眼泪,用生涩的普通话说,陈书记,你比我亲妈还亲。要不是你,这年,我本都不想过了。

  吃完年夜饭,放完了守岁鞭炮,才送走这位内蒙女子
   
  特殊的要求

  ——党员双向管理为群众办实事

  (故事一)蔡又林,县人社局副局长 县创业就业局局长

  双向管理后,蔡局长到北街社区党总支领任务。陈书记说,蔡局长要领的任务有点特殊,社区党总支要求,根据你的能力大小为社区老人和孩子办一件实事。北街社区一组,就在北街社区附近,巷道坑坑洼洼,还有高高低低的石坎,巷道里又无路灯,每到晚上,给出行的群众造成很大不便。蔡局长了解情况后,爽快地答应了社区党总支要求,不但把年久失修的巷道重新翻修了,还给巷道装上了路灯。

  (故事二)林业局局长刘宇星

  北街社区一组有个早期的旱厕,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到当地住户的生活。但是因为周围住户和地势复杂,很多年都改变不了恶劣的现状。林业局刘局长从北街党总支领到任务后,找技术人员、雇工人,将旱厕改为水厕,并将连接的臭水沟重新修理硬化,环境很快改善了,周围居民拍手称快。

  (故事三)民政局原局长黄太元陈国刚

  桃园小区西边,原来在路边有一块乱泥地,每到下雨天积水之后,老人和孩子无法通行,有人便用砖和石头搭在水里过路,来来回回,这个乱泥地水坑脏乱的无法形容,而且还给老人和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民政局两位领导在党总支领任务后,将这块地水泥硬化,并砌了贴磁砖的花坛。乱泥地变成了美丽的路边风景。(文/陈媛 李思纯 记者 张艳霞)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