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表示,这份报告对于填报志愿并无多大参考价值,甚至专业本身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还是应该优先考虑学校。
中新网杭州6月26日电(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刘诗旖)日前,《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提出了“红绿”牌专业,引起社会关注,部分高考毕业生甚至因此在填志愿时陷入纠结。26日,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对此表达观点:报告并无参考价值。
2012年高考填报志愿工作已于6月24日开始,2012年浙江高考文科一批分数线606分,理科一批分数线593分。
分数刚刚达到一本线,浙江理科考生王玥(化名)可以说是淌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但是,“填报志愿”的难题又挡在了她的面前。
“如何填报志愿,我觉得很茫然。”王玥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她都被要求专注备考,很少接触大学和专业相关的东西。“几天时间就要定下学校和专业,我感觉自己有点被绑架。”
而因“填报志愿”烦恼的并不只有王玥,同是2012年浙江考生的赵泽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网上众多版本的学校排名榜和大学生就业报告让他反复纠结,很难确定填报专业。
据了解,《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多个专业冠以“红绿”牌。所谓红牌专业,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就业满意度都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绿牌专业则相反,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就业满意度较高,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赵泽表示,从报告来看,专业与就业率直接挂钩,因此,在做初期的选择时必须慎重。
那么,这份就业报告是否能作为填报志愿时的参考呢?专业的选择是否真的那么重要呢?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表示,这份报告对于填报志愿并无多大参考价值,甚至专业本身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还是应该优先考虑学校。
“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应该有太强的专业意识。”冯钢表示,现在很多大学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他们的通识水平,引导他们认识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以“专业”为名约束学生。“好的学校意味着好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学生而言意义更大。”
同时,他并不认同专业与就业挂钩的说法,他补充,现在很多人从事的行业并不是他们大学所学的专业。“在就业时,很多单位都是以个人综合能力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是否是科班出身影响并不大。”
社会学专家罗教讲则表示,专业的选择对未来的发展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宽口径的专业会拥有较好的就业率。
“很多学生参照各类网络排行榜进行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这其实就是一种决策的心理。”罗教讲表示,这种行为能够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作出理性的选择,而不是盲目地相信排行榜。
据悉,现在很多大学都可以“换专业”,让不满意最初选择的学生可以在认清兴趣所在后提出更换专业的要求。但是换专业却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并且只有很少的人能够获得这些指标。
因此,罗教讲建议大学在进行招生的时候,有必要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学校所设置的专业的概况,让学生对大学及专业有初步的了解,优化他们的选择。(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