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简医春秋 铸大医精魂
5月9日,简州大地一片欢腾,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落成典礼暨“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标志着简阳市卫生事业发展又一次实现质的飞跃。
风云叱咤73载,简阳市人民医院完成了一个县级区域性医院向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嬗变的世纪涅槃,成为四川省首家县(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了全国文明单位的蝉联,并建成了我省西部县级医院最先进的医疗硬件设施。
她是一座丰碑,铭刻着资阳卫生事业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发展的每一个印迹;
她是一路风景,展示着资阳卫生队伍德正风清、大医精诚的文明形象;
她是一段传奇,演绎着资阳卫生项目建设超常发展、一鸣惊人的现实流变。
历史·峥嵘岁月
记者进入简阳市人民医院,院长、书记陈云谈起医院这几十年的发展,感慨万千。翻开简阳市人民医院院史,峥嵘岁月里,继往开来的创业之路展现眼前:
1939年11月,简阳县简城公园河边,简阳“国立医院”诞生。4张病床,13名员工,简陋的办公用房和病房,这是当时简医的所有家当;1952年1月,“国立医院”改名为“简阳县人民卫生院”;1956年又被定名为“简阳县人民医院”;1979年,“简阳县人民医院”部分迁入现址;1986年,全部搬入现址;1994年,更名为“简阳市人民医院”;2001年,资阳撤地建市后又名“资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2002年,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2011年,成为四川省首家县(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并蝉联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
今日·硕果累累
数十春秋,简医的经历是:创办(20世纪30年代)起步(20世纪50年代)探索(20世纪80年代)发展(20世纪90年代)腾飞(21世纪初)。
由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式”医院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配套、环境优美,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为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国际爱婴医院、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教学医院,四川省卫校、甘孜州卫校、内江医科学校、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并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展望·振翅发展
回望73载的创建和发展,捋理成绩,透过荣誉的光环,一个在文化建设和管理上成功超越、在精神聚合和凝练上日臻完美、在发展跨越与腾飞上屡创奇迹的简医不断地刷新我们的视线。
面对未来,简医人信心满怀,成竹在胸:用二十年时间,分五期,将医院建设成为一所功能完善、学科齐全、流程科学、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医院,有效缓解住院难和看病难的状况。
本报记者 朱琳 周明华
惊 鸿篇
人性化 智能化 数字化
撑起资阳人民健康保护伞
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347 平方米;地上15层,地下1层;拥有22个标准护理单元、3个特殊护理单元(新生儿监护室、血液透析室、重症加强医疗护理)、18间层流净化手术室、总床位1297张;集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走进简阳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惊叹之声此起彼伏。
立项 备受关注
作为资阳市2008年社会事业十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我省西部县级医院先进医疗硬件设施之一,简阳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从建设立项起,便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关注与支持。
医院项目建设中的每一个突破、每一步推进,都浸润着国家、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各级领导的心智和汗水:中央检查组、国家审计署、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卫生厅、省审计厅项目跟踪调查组、省监察厅项目检查组、省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办公室等,多次到医院现场督查,有力地促进了项目规范化建设;资阳市相关领导数次亲临医院,深入项目现场,督查工程建设和管理;简阳市相关领导率领相关部门,先后两次到医院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
建设 以人为本
通过细密地调查采访,记者得知,新住院大楼的设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突出“时间就是生命、合理功能布局、科学医疗流程、温馨服务环境”的要素,依据现有地形地貌,精心设计、科学规划,给予使用者最大人文关怀。
在硬件上,住院大楼依据现有地形地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贯彻“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环保节能”的思路,采用单通道“S”形布置,保证所有房间都能自然采光和通风;整个大楼引入智能化楼宇控制系统10余种,有公共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电子公告栏及信息查询系统、时钟系统、空调系统等,使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都实现电脑自动化智能控制,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降低大楼的运行成本。为使新住院大楼运行达到绿色环保、节能高效、洁污分流,该院在设备设施的配置方面分别采用了弱电智控系统、轨道物流系统、酸化水系统、层流净化系统、静脉用药配制中心、药品智能存取系统等多项国内国外的先进技术。
在景观上,综合考虑患者及家属需求,对不同病区分别饰以优雅、现代、简约、田园风格,对住院大楼广场、一楼中庭、五楼花园、屋顶花园四个区域进行了绿化、美化,打造园林式医院,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医疗健康需求。
发展篇
创建三甲医院 铸就腾飞翅膀
成就来之不易,荣誉实至名归
荣膺三甲,不仅是简阳市人民医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为简阳市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医疗卫生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这一历史性的跨越,改写了简阳、资阳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标志着该院综合实力已迈进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的行列。荣膺三甲,这是简阳市人民医院的骄傲,也是简阳市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丰碑的背后,凝聚着资阳、简阳两级卫生系统,简医全院职工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的心血和汗水。
决策是关键
2002年,简医建成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后,院班子立即开始了创建三甲医院的构想,在2003年的医院工作会上提出了再接再厉、创建三甲的奋斗目标和方法步骤,作出了创建三甲和医院发展的重大决策。
简医创三甲,始终牵动着资阳、简阳两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两级领导先后多次亲临医院检查指导,为三甲创建加油鼓劲,力挺简医以“力拔头筹,舍我其谁”的胆略气魄,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时代责任感,发扬赶超发展精神,迎难而上,给力三甲。2004年,医院正式将创建三甲纳入远期发展规划。2009年初,医院全面启动三甲集中创建活动,掀起了三甲创建热潮。
硬件是前提
近年来,在简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医院抢抓国家的投资机遇,加大基础建设,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基本建设,各项投入逐年递增,仅2009年至2010年技术项目建设及设备设施即更新投入12512.23万元。添置了64排螺旋CT、准分子激光机、DR、CR,更新了DSA、1.5T医用磁共振、SPECT等设备,改善了诊疗条件。
技术是保障
近年来,医院坚持采取内外并举办法,每年有计划、分步骤选拔有潜力的高、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学习考察或到全国技术和理念先进的医学院校进修深造、专科培训。自2003年以来,派出进修156人次,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议2426人次;邀请院外专家和本院学术技术专家或骨干开展院内学术讲座355场次,听课人员达58017人次;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教学,并开通了“24小时医学频道”。
多渠道多途径引进专业人才,完善学科梯队。从2001年以来,面向全国陆续引进相关专业学科带头人3人,博士2人、硕士16人、中青年业务骨干22人。柔性引进知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顾问团,定期来院培训人员、指导学科建设。
一支作风正派、精神饱满、医技过硬、医德良好、服务优质的高素质的医疗队伍正逐步形成。[page]
改革是灵魂
“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是医院科学发展的主旋律,是改革为医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医院每一级创建和发展的台阶,都回响着改革的足音。
20世纪90年代初,以现任院长陈云为班长的医院新班子成立,当时医院面对的是纳入内江市分级管理和二级乙等医院工作试点的形势,针对当时医院设备落后、管理混乱、人心涣散的情况,医院领导班子决定在医院实行全面改革。陈云作为一班之长,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影响全院职工,以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气度,全面推进制度改革向深度掘进。
1991年—1992年,医院首轮涉及领导体制、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经营模式等方面的人事制度改革启动;与此同时,医院引入文明单位创建理念,明确将创建促全面发展作为医院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首轮改革、创建起步即尝胜果:医院在全省县(市)级医院中率先达到国家二级乙等医院标准,并由县级文明单位升级至地市级文明单位。
1995年-1997年,以创四川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为契机,医院展开第二轮改革,当医院在全省县(市)级医院中首家建成的二甲医院时,医院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全新的医疗服务体系。
2000年-2001年,简医人拿下“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全省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的严峻形势下,医院确定了深化改革、加强发展的全新战略按三级医院的标准及要求,对医院相关学科进行规划、调整;深化改革人事用工制度,实行上岗、试岗、待聘动态管理,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大力引进适用专业人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工资分配机制,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2002年简医成为全省首家县(市)级三级乙等医院,为新世纪发展战略开了一个彩头。
2006年,继续扩大创建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改革遗留问题终极解决,体制弊端得以铲除,职工聘用合同制、技术职务竞聘浮动制、以目标任务绩效浮动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分配制等相继出炉。科学改革,正确引导,公正合理,阳光操作,改革使全员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建立起符合医院特点的管理新体制及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改革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2008年,医院首获“全国文明单位”的至高创建荣誉。2009年医院首次打破体制限制,毅然果敢地加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集团),与省人民医院建立友好协作关系,这是简阳市医疗卫生工作“联大靠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简医改革发展的一大盛事。2011年初医院荣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至高业务等级。2011年底,第三届全国文明单位表彰,医院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10年磨得一剑,20年剑舞四方。
简医改革的如椽巨笔,不断挥写出创建的华彩篇章。
文明篇
承传文明 德行天下
73年文化的积淀,一朝春风,文明之花今更艳。
从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到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简医精神文明建设,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飞跃。
在鲜花、掌声、荣耀和赞誉声中,简医人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勤学善改的作风和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而支撑这种精神的“内核”,正是医院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理念和医院文化“突出中心,病人第一;服务社会,奉献第一;奋力攀登,发展第一”。
关怀服务 以病人为中心
在医院的这次专访中,记者始终感受一种浓浓的气氛那就是医护人员始终以病人为中心。近年来,医院从深化护理改革、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整体责任制护理和作风整顿入手,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狠抓服务质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换位思考,转变服务角色,转变服务方式,全面推行整体护理责任制,还护士长于护理管理,还护士于病人,把病人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狠抓服务规范,坚持首问负责制,规范文明服务用语;坚持预约诊疗服务,实行门诊“一卡通”;开展节假日专家门诊、特需门诊、便民门诊、晚间延时门诊等,让病人感受到了医疗服务的新体验。
质量安全 以规章制度为准绳
多年来,医院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火炉效应”的管理文化。近几年,该院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狠抓依法执业,严格从业人员资质管理,杜绝无资质人员从业、超范围执业和虚假宣传等行为;狠抓制度落实,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各项核心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狠抓质量监管,强化关键环节、关键时段、关键科室、关键人员、关键物品的监管;狠抓身份识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药品监管、临床用药指导、临床药物浓度监测等,严格手术核查制度,避免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有效防范了重大差错及事故发生。
诚信廉洁 以院务公开为平台
以创建全国院务公开示范点为基准,把院务公开工作作为职工参与医院事务管理的有效平台。坚持以科室为基础,以工会为纽带,院务公开监督小组为依托,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实行院务公开。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将医院依法执业、医疗服务流程、服务价格信息、廉洁行医承诺、投诉举报电话、民主评议行风、重大项目建设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增强了社会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医院因此被评为卫生部全国第二批院务公开示范点医院,多年保持着“四川省诚信服务AAA级单位”称号。
学科技术 以人力培养为基础
多年来,该院坚持“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特长”的办院方针,以“123工程”(在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一大批其他专科建设;对微创、介入两大治疗技术实施重点突破;加强急诊救治能力、危重症救治能力、医技科室对临床的支撑能力的建设)为重点,推进学科建设,并在三个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一大批其他专科建设,形成了123为主体的学科建设模式。并建立学科协同机制,提升技术实力和科研能力,实施名院名医建设,创建一批省内先进、市内领先的名科,造就一批在省内和市内有学术影响力、有良好口碑的名医。建成1个省甲级重点专科心外科,资阳市重点学科7个,资阳市临床质量控制中心6个,能独立开展三甲医院技术项目158项,开展率达92.57%,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和健康带来福祉。
爱心奉献 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与光荣
简阳市人民医院在历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责无旁贷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用他们的行动书写了人间的大爱,白衣天使的博大胸怀:在抢救简阳鞭炮厂爆炸事故36名重伤员救护工作中,全院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抢救空难飞行员郭兴政的救护工作中,经过2个多月的救治,成功地挽救了年轻飞行员的生命;在抗击“非典”攻坚战中,在汶川、玉树地震的伤员救治中,医护人员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涌现出了全国劳模白燕琼式的先进人物……
一首首抢救患者的诗篇,让人荡气回肠,讴歌了简医人救死扶伤的神圣与光荣。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回顾近二十年来创建文明单位的历程,八年来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日日夜夜,简医人不居功自傲,持之以恒的创建精神和颇具特色的创建文化,更加激励起他们的工作热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府新区建设正火热展开,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简医人将作简阳市大发展的建设者生命健康的“保护神”,以此为动力豪迈地踏上了2012年新的征程……本版图片由简阳市人民医院提供
主题评论
制度化造就“火炉效应”
本报记者 周明华
大服务,细管理。在这次专访中,作为简阳市人民医院的一班之长,院长、书记陈云多次提到医院要用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通过科学管理,医院有效防范了药品回扣、处方回扣和医生收红包等现象。“任何人都没特权,制度规范,执行力很强。”陈云说:“这就是我们的"火炉效应",只要你挨它,它就会烫着你,谁都不会有例外;只要按规矩办事,不触碰、不疏离它,它就会给你温暖。”
这是个军医出身、当了22年院长的儒将。正是他带领和影响着一班技术尖子,靠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防止了医药红包对良性医患关系的灰色蛀吃。严格的管理,一直发挥着“火炉效应”的作用。制度的设立,犹如立起遍体通红的“火炉”。制度应当白纸黑字张贴到墙上,火炉也要设立在家中厅堂明显之处,起到一系列的“火炉效应”作用:一是让人人知道,制度不可违背,“火炉”不能触及;二是一旦有人触及“火炉”,理当受到“烫伤”的训诫。
制度包括,首先是医院动态、全程的监督机制,对医生用药进行必要的检查机制,特别是对用药比进行系统严控;在防范制度布控之后,再经常对全员职工特别是技术尖子,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讲透“染红”危害性,从思想意识的层面让广大医务工作者认识到收取红包只能是弊大于利;另外,就是充分尊重知识,尽最大努力关心和爱护医院职工,让职工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尊重,使他们安心服务于病人,为简阳人民撑起生命健康的保护伞。
而今,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令人忧虑的医卫现实,不开大处方、不收红包的医生真还不多;讲医德、守节操、抵制“大遍检”等,似乎已成了一种脱离现实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演变为一种稀罕现象,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当前医卫监管领域的悲哀。而一边,新医改已驶进了“深水区”,上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工作安排要求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虽然这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如何先期在医院内部强化相关环节的用药监管,并补白究责措施,让违法违规开药的医生惧怕烫手,应是各大医院的题中之义。而简阳市人民医院的有效监管用药,杜绝医生“涉红”上的制度抢先布局,无疑值得更多医院学习与借鉴。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