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樊代明:消化系统肿瘤,几多“是”与“非”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樊代明消化系统肿瘤 2011-02-19 00:43:29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专电(记者 余晓洁)人一生中,要进食饮水70万至80万吨。五谷杂粮无时无刻不考验着它所流经的口腔、咽、食管、胃和大小肠。消化系统是人体肿瘤频发的地方,实体肿瘤60%发生在这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专电(记者 余晓洁)人一生中,要进食饮水70万至80万吨。五谷杂粮无时无刻不考验着它所流经的口腔、咽、食管、胃和大小肠。消化系统是人体肿瘤频发的地方,实体肿瘤60%发生在这里。
  全球每年约有30万人因食管癌告别人世,肝炎、肝硬化、肝癌更是无数病人、家庭的“恶梦三部曲”。日照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孟令新
  近年来食管癌发病率缘何上升?乙肝病毒究竟从哪里来?为什么有的人“感必染”,另一些人“感而不染”?手术和化疗,哪种治疗方法更管用?著名消化病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食管癌:“交接界处”出了问题

  记者: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生有什么新特征?
  樊代明:近些年,食管癌的发生不断“变脸”。过去食管下段发生的癌70%以上是鳞癌,现在70%以上是腺癌;过去主要位于食管上中段,现在则接近食管下段。这种现象主要与食管与胃“交界处”发生的一种病变——Barrett食管增多有关。
  食管粘膜本由鳞状上皮组成,在显微镜下就像厨师刀下的鱼鳞;胃黏膜则由柱状上皮构成,像一方方并联的“东坡肉”。Barrett食管就是食管下端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比如一个病人得了胃食管返流病,酸性胃液会对不耐酸的鳞状上皮产生腐蚀。出于自然“反击”,食管粘膜底部的干细胞一边加速增生填补损伤,一边分化成能够抵御酸性物质的柱状细胞,从而形成Barrett食管。
  正常情况下,食管粘膜鳞状上皮无吸收动能,但被具备吸收功能的柱状上皮取代后,不仅吸收营养物质,同时也吸收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不能顺畅地排除体外,慢慢富集于此,最终导致组织癌变。由于Barrett食管发癌多,人称癌前病变。
  记者:为什么“交接处”容易出现问题?
  樊代明:人体内也有很多“交界处”:咽食管“交界处”、食管胃“交界处”、大小肠“交界处”等等。这里组织来源复杂、神经血管支配各异、淋巴组织分布不同,消化道的疑难重症多发生于此。
  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节工作压力。少吃多餐,少喝浓茶、浓咖啡,睡觉时右侧卧,防止胃食管返流。

乙肝病毒:“感必染”与“感而不染”

  记者: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一大难题。世界上近三分之二的乙肝病毒感染发生在中国。乙肝病毒究竟从何而来?
  樊代明:到目前为止,医学界没有发现人肝炎病毒的动物宿主,用人工方法把人肝病毒注入动物体内它并未得肝炎。有人认为,肝炎病毒是通过深吻、性生活或注射传染而来。但有些病例与此相左。比如,有些夫妇密切接触,可他们之间并不传染。
    由此推想,乙肝病毒是否来源于人类本身,既损及自己的肝脏也传染给别人?这种推理荒唐么?不荒唐。人自己产生病毒并传染给别人已有被事实证明的先例,比如疯牛病病毒。
  两个科学家到太平洋上一个小岛度假。当地有种奇怪的习俗:人们把死者头盖骨打开,挖脑子吃,吃得越多表示对死者越尊重。一个逝者死于一种“怪病”,病情在吃了他脑子的人中间传播开来。这两个科学家将其写到《柳叶刀》(Lancet)上,称这种病为“克雅病”,就是大名鼎鼎的“疯牛病”。他们两人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原来,一个人体正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朊蛋白(Prion),由于折叠不同形成两种蛋白质结构。一种是神经系统所必需的,另一种就是“疯牛病病毒”。
  记者:有统计显示,有10%到20%的人被肝炎病毒入侵后并不发病,且可将病毒一代代传下去,都没事。为什么同一种病毒,在不同个体上反差那么大?
  樊代明:人体基因中,约有5%来自病毒。我们的祖先不断把侵入人体的病毒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不去和它们抗争,反而与其共存。
  从这个角度讲,应该去研究那些感染了肝炎病毒却不发病的人。从他们身上得到启示,再用到肝炎患者身上,也许更能解决问题。 

大刀进行曲”的不同唱法

  记者:手术和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方法,哪个方法好?患者生存期哪个长?
  樊代明:目前尚无定论。症结是,在化疗前我们并不知道对哪些患者有效,对哪些患者无效。如果我们能将把有效的那部分选出来用化疗治,其他的用别的方法治就好了,至少不会因为化疗对那些正常细胞产生毒副反应。
  记者:实体瘤近60%发生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机制到底是怎样的?
  樊代明: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人们似乎一直想要“攻破肿瘤”。我认为可以换一种角度来认识。说到底,肿瘤是人体中细胞增生发生异常的问题。人体中可能有某种生物因素在促进增生。这是生物体内互生互长、相生相克的过程。一个生命的存在正是细胞不断增生和不断凋亡之间平衡的结果。增生多则生,凋亡多则亡,增生多而凋亡少,而且不可控制就生肿瘤。
  对医师而言,当肿瘤生长到影响或危及生命时,要用医疗手段进行干预,使患者活得长一点,过得好一点。无论是手术还是化疗,医生手里的“大刀进行曲”要有不同唱法,有的放矢、因人而异。 

没细菌人活不了,“和谐”对大家都好

  记者:生活中,不少人腹泻后吃抗菌药,不仅止不住还越发厉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樊代明: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体非常重要。自然界供应给人体能量最多的物质是多糖,多糖若不通过细菌发酵,则无法转换成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养分。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发现的细菌有上十万种,只有少数菌种在特定条件下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人类认为细菌寄生在人体中。但如果细菌会说话。它们会说,是人寄生在细菌之中。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类要学会与细菌共生,相互支援,和谐发展。有种观点甚至认为,肠内细菌的种类、协调、及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智商。所以不能盲目服用抗菌药,不能一股脑把细菌都杀死。
  本世纪消化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弄明白哪一种细菌或哪几种细菌配伍比较好。如果我们能通过加强研究,把消化道的细菌分析清楚、分离出来,需要减肥的配一类细菌喝,需要美容的配另一类细菌喝。这可是了不起的事情。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