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走过近一个世纪的科技工作者——专访师昌绪、王振义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走过一个世纪 2011-01-18 10:36:15
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今天(1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获奖的科学家们颁奖。最受关注的当属最高奖获得者师昌绪院士和王振义院士。

  中广网北京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今天(1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获奖的科学家们颁奖。最受关注的当属最高奖获得者师昌绪院士和王振义院士。



师昌绪院士(图片来源:腾讯)

  两位老人已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他们身上的故事就像所有成功者一样,都是由勤奋、付出、钻研组成的,但也深深打着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特殊烙印。请听中央台记者舒晶晶对两位最高奖获得者的专访。

  在今天的颁奖大会上,91岁高龄的师昌绪院士,在领奖台上发言之后,向身边打算搀扶自己的人挥了挥手,步伐缓慢而坚定地走回了自己的座位,这个小动作却被包括胡锦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场与会人员都捕捉到了,随之而来的是热烈的掌声。

  师昌绪被称为我国的“材料之父”。新中国成立时,他是美国明令禁止回到中国的35位科学家之一。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本来专长是物理冶金学的师昌绪,毅然投入了高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到了晚年,他又牵头成立了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而他却不是生物材料专家。他所做的这一切,为自己赢得了“战略科学家”称号。
  师昌绪:战略科学家主要来源于他的世界观,他就是为了国家的强盛去工作,而不是为某个部门,更不是为自己。第二个就是你要有前瞻性,要有胆略。第三个你要负责到底。

  记者:您现在也退休了,但据说还是每天坚持上班。为什么到了晚年,您也没有选择在家里颐养天年,仍然与工作为伴呢?

  师昌绪:你叫我在家呆着反倒不好,所以我天天上班,有事我就干,总有点事吧,生活很充实。人本来应该60退休,我现在已经白干了30年了,而且是最有经验的这30年,我觉得能对得起国家了。

  提到王振义的名字,也许有人没听过,但一说陈竺,大家都知道他是现任卫生部长。王振义就是陈竺的老恩师。在陈竺的科研生涯中,王振义一直是他的指路明灯。在陈竺的科研日臻成熟之际,王振义甚至主动把代表中国血液学最高水平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交给了陈竺。

  王振义一直说,作为科技工作者,作为一名医生,应该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最能体现价值。

  王振义:大家都讲陈竺、陈赛娟是我的学生,这是对的,但是都只是一个阶段的学生,因为他们俩都是我的硕士生。我运气很好有这么两个好的学生,他们的本事真正是从法国学来的,因为他们在法国是在一个欧洲血液病中心,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实验室里面,他的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都是从那里学回来的。

  记者:可是您当年把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让给陈竺的举动,还是让很多人都竖起了大拇指,毕竟陈竺当年才42岁,您能放心地把这个位置交给他,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王振义:我1994年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我把位置让给陈竺,为什么呢?大家不太了解,好像觉得这个人品德这么高,我不承认自己品德这么高,我有一个特点就是自知之明,我的研究生实际上也是让陈竺、陈赛娟带领,我觉得他的水平比我高的多了,因此我觉得如果不是他在领导整个血研所的工作的话,血研所再进一步的提高是很困难的。

  白血病素有“血癌”之称,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疗法,在和死神角力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总是失败的一方。但在上世纪80年代,王振义改变了这个死亡游戏的结果,他找到了白血病中的一种类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最佳疗法,被称作“上海方案”,成功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记者:您曾经说过,血液病的治疗研究给您打开了广阔的天地,而您从医也已经有一甲子的时间了,那对于您的职业,对于您干了一辈子的事,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王振义:我常常跟大家说,作为一个医生,是最能体现仁爱的一个职业之一,也是一个最能享受到爱给你回报的职业之一,也许是唯一的。这个就是体现到我所享受到人类没有的爱的回报的一种。我想凡是做医生的都有这么一个感觉。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