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钟尚武:我的书法痴情路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痴情书法钟尚武 2010-04-20 17:54:00
文/ 汪晟 初识钟尚武,是在一片烟雾氤氲之中,其间茶香弥漫。整个下午我们一边喝茶一边抽烟,在烟雾缭绕与茶香阵阵交汇的气氛中翻阅了钟尚武的自选集——《钟尚武书法作品选》。

       文/ 汪晟

    初识钟尚武,是在一片烟雾氤氲之中,其间茶香弥漫。整个下午我们一边喝茶一边抽烟,在烟雾缭绕与茶香阵阵交汇的气氛中翻阅了钟尚武的自选集——《钟尚武书法作品选》。该集子是钟尚武近些年的得意之作,其书法或纵横捭阖,或灵动飘逸,不拘一格,看上去非常具有美感。
集子的最后钟尚武引用了唐人朱庆馀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并说这句诗正好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是的,钟尚武这个集子刚出来的时候,心中是诚惶诚恐的,但是面市不久以后就受到了书法界朋友们的齐声称赞,中国书协顾问、省书协名誉主席、西安美院教授暨书法教育中心主任茹桂题写了书名,省书协主席雷珍民题写了贺词。尽管甫经面市就受到名家好评,但钟尚武依然淡淡地说:“艺无止境,其路漫漫,终吾一生,求索而已!”
钟尚武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还做过国有企业的老总,政府机关的处长,不过这在如今的钟尚武看来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书法才是自己一生的“情人”,梦里千百回,细数前尘往事,惟她,意难忘。

幼承师教,与书法结缘


    喜欢一件事情,喜欢一个人不是无缘无故的。孩提时代的钟尚武就写的一手好字,不过那是用铅笔写的,虽如此依然受到老师和乡邻的表扬,小小的孩子心里的那份喜悦难以抑制,练字的热情更加高涨。后来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钟尚武就遇到了一生难忘的启蒙老师,其人写的一首好毛笔字,他们两个成了忘年交。年纪轻轻的的钟尚武已经不满足自己练,但是受条件限制没有名家字帖可供钟尚武临摹,只好临摹老师的作品,时日不久之后钟尚武已经把老师的字临摹的形神兼备,颇得老师的真传。那个时候村子里每到过年的时候,都是自己写对联,钟尚武的字不仅出现在自家的门前,还有好多乡里乡亲请钟尚武为他们写写,于是钟尚武的字贴遍了村里。
   这个老师今天依旧健在,钟尚武有时候还会去看看老人家,这对昔日的忘年交感情依旧很好。多年以后回忆起这些事,钟尚武依旧深有感触,如果没有这个老师钟尚武也没有今天的成就。孩提时代就这样慢慢过去了,虽然平淡无奇,但因为这位老师而惊艳,就此钟尚武与书法结缘,与艺术结缘。

部队里正式琢磨书法


   钟尚武是河北人,上中学的时候喜读《欧阳海之歌》,受其影响特别深,对军旅生活也深深向往。1970年,钟尚武十八岁,如愿以偿的去参军。部队是一个大熔炉,但是文娱活动相对较少,生活情调比较单一,部队领导有意识的多举办一些活动,此时钟尚武在书写绘画方面的才能就展现出来了。不论是出黑板报还是宣传,全都是钟尚武一手操办,遇到重大活动时钟尚武还能现场挥毫,引起战友们时时轰动。当时部队里办有一份杂志,名曰《军营》,这个名字就是钟尚武亲笔所题,他还是这份杂志的主编之一,当时的这份杂志特别受欢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由于部队的变化,钟尚武离开了这份心爱的杂志,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直到今天已经几十年过去了,钟尚武依然对这份军营杂志念念不忘。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尚武自己的书法也渐渐小有成就,但是钟尚武并不满足于此。常常从一些小摊子上淘些古旧的字帖回来临摹,这也是钟尚武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字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戎马倥偬不停地走南闯北,但是唯有书法忘不了也放不下。钟尚武天生性情豪迈,能文能武,故而临习书法的时候也有意无意的选择一些慷慨激昂的字帖,岳飞的《前后出师表》就是他反复临摹的对象,直到那本小册子散乱无法再装订到一起。时日久了,年轻时候钟尚武的字已经是大开大合,但气度森严,隐隐约约之间颇有大将风范。
这时候的钟尚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临摹字帖,他开始琢磨书法了,为什么这个字是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这样说了:“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学了不去思考不去分析,学了也是迷茫。但是由于没有名师指导,往往钟尚武思索很久也很难有重大突破,但是这种思考的精神一直延续下来,始终涌动在钟尚武的心中,直到多年以后定居西安,遇到了著名书法家茹桂、雷珍民,心中的疑惑才慢慢解开,至此书法的境界得到质的飞跃。

受毛主席行书影响甚大


     在70十年代的中国,最流行的书法家是毛主席,最受欢迎的书法体是毛主席的行书,举国上下莫不效仿之,钟尚武作为一个年轻人亦不能例外。从毛主席早期的行书《沁园春•长沙》、《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到晚年的一些书信,钟尚武都积极临摹,故钟尚武的书法中也颇有几分毛主席书法的影子,从年轻时岳飞的大开大合到毛主席书法的飘逸流畅,慢慢的钟尚武的书法也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钟尚武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从来没有止境。
    现在钟尚武依然对毛主席的书法很痴迷,尤其是毛主席的晚年作品,钟尚武深深的推崇,认为这些作品才是“毛体”的精粹所在。用一个很专业的书法词汇来讲就是“人书俱老”,八十多岁的毛主席人已老,其书法境界也是浑然天成臻于化境,看似随手一挥却是凝聚了几十年的功力,那下笔自是不凡。满大街都是毛主席的字,钟尚武也就有意识的临习,毛主席的书法就这样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这一代人的书法或多或少都有毛主席书法留下的影子,钟尚武的书法印记更是明显。

对文学情有独钟,但最终破灭

   
    喝完一壶茶,钟尚武抬头望向窗外,窗外是林立的高楼大厦,无尽的车流川流不息。钟尚武的思绪又拉到过去很远的地方,他说得很慢:“其实一直以来我喜欢的不仅仅是书法,还有读书、写文章,但是为文这一条路走的不顺,心里难免遗憾。”至此,我们才知道原来钟尚武心里还有这么一段对文学念念不忘的情结。那时在部队里,钟尚武就主编了一本杂志《军营》,还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但是其后就离开了这本心爱的军营杂志,终生无法再见。
到了1981年,钟尚武第一次参加正式的书法比赛,这是在浙江江山。没想到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获奖了,奖品是当时很稀缺的文房四宝,直到今天这件珍贵的奖品钟尚武都保存着,钟尚武说这就是他的精神鼓励。因为有了精神上的奖励,钟尚武慢慢的一心一意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书法上,曾经一心想当作家的他且把作家梦慢慢藏好收起,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才吐露心声。钟尚武还第一次披露了一件小事,在南京一部队学院学习时,每周一次的作文课,钟尚武写的都不是作文而是小说,到期末的时候一个作文本就用光了,一片中篇小说的新鲜出炉了,老师读了之后连声称赞,夸钟尚武有作家的天赋。但是美好的梦儿易破碎,回部队后戎马倥偬,部队转业后始终无法再重圆自己的文学梦,只好把所有的才情都挥洒在书法上,固有今日之小成。

遍访古迹,独爱碑林


   定居西安以后,钟尚武深深的爱上了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古文化的气息,这让钟尚武兴奋不已。每当沿着明城墙走过,听一听那暮鼓晨钟都感觉是生活在艺术的殿堂里,这所殿堂没有金碧辉煌,没有灯红酒绿,但是却凛然不可侵犯;没有高耸入云的建筑,却让人肃然起敬;没有高高在上的皇帝,却有数不清身怀绝技的艺术大师。说起这一切,钟尚武是爱不释手。钟尚武还提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每到下班以后,放着近道不走,却要绕很远的路回家,只为了能够沿着古老的街道走一走,看一看熟悉的书院门、回民街、湘子庙,这种情结一直持续了很多年,直到今天也依然如此。
当然,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有一个神圣的地方,钟尚武没有少去,那就是中国书法的圣地“碑林”。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的碑林,以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碑林不只是以历史悠久、保存碑石之多、规模之大著称于世,而更重要的,还是这些碑石文字珍贵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当然最吸引钟尚武在是因为它集中了许多杰出书法家的传世名作,在这里,钟尚武一呆就是一整天。他越来越觉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由于酷爱历史的钟尚武对颜真卿的人格特别佩服故而对其书法也推崇备至。钟尚武认为书品即人品,人品反过来也影响书品。学书法者首先做堂堂正正之人,才能写出堂堂正正之字。

师从茹桂、雷珍民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永远没有终点,但是一个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境界之后,没有名师指导,其进步空间便要受阻。
西安历来是书法名家荟萃之地,钟尚武很早就对中国书协顾问、省书协名誉主席、西安美院教授暨书法教育中心主任茹桂的书法心向神往。西北饭店里就有茹桂的几幅作品,钟尚武每次开会入住那里,都要站在茹桂的作品前驻足很久很久,就像一个信教的教徒一样虔诚。但是此时此刻的钟尚武和茹桂只是神交而已,并没有亲自见到茹桂。后来拜在了茹桂的门下,经常跟随茹桂研习字帖,讨教问题,和高手过招进步是飞跃式的。真正的接触到茹桂以后,发现茹桂平易近人,诲人不倦,还特别爱学习。在茹桂的书房里见到的一些字帖都是用笔圈圈点点,这些都是茹师精益求精精神的表现,钟尚武都一一学习。有一次,钟尚武在一个字帖里发现有个字“道”和“遒”写法是一样的,钟尚武就问茹桂为什么不同的字有相同的写法,是不是作者写错了?茹桂听了哈哈一笑,解释说这是草书的一个现象,叫做“多体一字”,当然也有“一字多体”的说法。钟尚武听了之后大受启发,无论什么事情都是要深入研究方成大家,任何浅尝辄止都是不可取的,从此后钟尚武更加谦虚,于是在书法的路上也就能够走的更远。
钟尚武和西安本土的其他书法名流也有很深的交往,如省书协主席雷珍民、著名书法家,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温友言教授、西安美院戴希斌院长、“翰墨长安”主编谢小根、收藏家兰胜武等人,这次钟尚武的书法集子发行,雷珍民亲自书写了贺词,勉励钟尚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对钟尚武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和鞭策。

钟尚武谈书法


    任何时候,书法都是一条艰辛、枯燥之路,难免会有人坚持不下来,被问到是什么支撑钟尚武走到今天,从钟尚武坚毅的嘴角蹦出俩字:“兴趣!”练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没有兴趣和爱好,恐怕早就放弃了。钟尚武笑着说有时候陪着妻子逛商场,一会就累了,就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但是练习书法哪怕是一天不吃饭也是津津有味,从东方之既白到夜幕深沉也浑然不觉。有一句话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如今钟尚武的成就显著,显然已经到了“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境界,可是如果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哪里会有“得来全不费工夫”呢?对此,钟尚武有着深刻的认识。就像他特别喜欢的汪国真有一首诗《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钟尚武说这就是他一生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不会后悔,在书法的这条路上永远没有终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自然寿命也在增长,钟尚武认为人到了60岁的时候才是黄金年龄,这时候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也有大把的闲暇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否则等到退休之后,没有一点小爱好那么生活也是比较苍白。所以,对于自己迷上书法,钟尚武很是自豪,书法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恰好填补了这个年龄段的空白,使得生命不会因为退休而突然出现真空地带。

  钟尚武平时就非常喜欢“二王”的字、孙过庭的“书谱”、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岳飞的《前后出师表》、怀素的《自叙帖》等,因此也是反复临摹,从未间断。加之得到茹桂老师、雷珍民老师的指导,进步神速。并多次携自己的书法作品参加大赛并获奖,其书法作品先后在《陕西日报》、《西安晚报》、《文化艺术报》、《延河》杂志等许多报刊上发表,其优雅大气的行书、草书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好评。每次在参加书法大赛之前,钟尚武都要反复研习并把作品呈给茹桂老师、雷珍民老师批阅,然后带着二位老师的意见再研习。就这样钟尚武不断地临摹大师的作品,又接受书法大家的指导,每天都是在同高手过招,但是钟尚武深深明白进得去、出得来才是真名士。如果一味地模仿别人的作品,到头来没有自己的风格,这是所有艺术家最悲哀的事情。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近些年来钟尚武的作品慢慢的有了自我意识,其用墨该浓时绝不吝惜,该淡果断收笔,绝不拖泥带水,其行、草书或纵横捭阖,或灵动飘逸,不拘一格,温婉如玉而又磅礴大气。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大多急功近利,尤其是在书法追求上。因为内心不够沉静,挥毫泼墨便无从把握,反映到作品上就是根基不稳,飘飘忽忽,当然其进步空间就不会很大。因此,钟尚武断定这是一个难出大师的时代。钟尚武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古代的一些寺庙、道观里反而会出一些真正的书法大师,这是因为他们内心安宁,修为到家,不为名不为利,无为而不为,故能出大师。
   在书法境界的追求上,钟尚武最推崇的是“人书俱老”,这是他临习孙过庭的《书谱》并认真领会其中精髓后得出的结论。孙过庭《书谱》有云:“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此段中的“人书俱老”从字面来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语意层面:一者,人老;二者,书老;三者,人老与书老之关系。当然人老是较容易理解的,也就是年纪大。从孙氏引“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中可知孙氏所谓的人老应该是五十岁以上。至于“书老”是新鲜的命题,显得十分的抽象。学书当有三个阶段:第一即少年期,主要是学成规矩,但求平正;第二阶段即中年期,中则过之表明主要任务是务追险绝;后乃通会即老年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复归平正。钟尚武说“人书俱老”是自己毕生追求,现在观钟尚武书法正慢慢朝这个目标前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书法的造诣上也应该有三大境界,钟尚武认为有以下三句话表述比较合适: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书法也是如此,年轻的时候研习基本功,讲究平正,此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不满足一般的方方正正,开始追求险绝,此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年老的时候看清一切平淡才是真,这时候功力也到家了,于是一切又回归平正,此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评点贾平凹的书法


    钟尚武对于西安本土的书法界密切关注,其中对贾平凹这个比较另类的书法家有独到见解。钟尚武过去喜欢文字,特喜欢贾平凹的作品,现在练书法也特别喜欢“贾派”书法。他认为,贾平凹是大才子,有才情,其书法更多的是“内秀”型。贾平凹首先不是在写字,而是在书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因此其书法“拙”,看似呆滞笨拙,其实是作者用了心的故意以此还原生活,表现的真实自我。所以贾平凹的书法是,大智若愚,大工不巧。
    钟尚武戎马半生,性情豪迈不羁,早年研习楷书,中年迷恋行书,如今则对草书痴迷不已,尤其是怀素和张旭的草书,大量收集珍藏。一些名家前辈各有自己的风格路线,远点的如于右任行书冠绝天下,毛主席、郭沫若也是行书、草书最好,近的如茹桂老师精于行、草,雷珍民老师尤精于楷书,至于自己则一心想要追求草书,希望在狂草这个领域能够有所成就。虽然自己现在练的各体都有,但是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那么这个选择只能是狂草。
      钟尚武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秦岭书画院会员、国际书道联盟(中国)西北研究院副院长,但是他还是西安市商业贸易局公务员。钟尚武深深的明白书法只是一种爱好,他在没有退休之前还有更要的事情要做。

(稿件来源:2010年3月《陕西房产》DM广告杂志)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