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读《诗》宜从今日始,千古风情启卷知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 2018-06-06 17:12:52
《诗经》原本经整理后就被命名为《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因其共有305篇而又有“诗三百”之称,自汉开始儒家将其奉为经典而尊为《诗经》。

《诗经》原本经整理后就被命名为《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因其共有305篇而又有“诗三百”之称,自汉开始儒家将其奉为经典而尊为《诗经》。其丰富之来源,既包含周王朝乐官创作的乐歌,公侯大臣进献的乐歌,也有来自民间的歌谣;其创作之时间,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前后绵延五百年;其涉及之地域,包括整个黄河流域以及长江、汉水一带,东西纵横上千里……正是因为《诗经》存在的这样的复杂性,历代方家都对其进行了辩正和集注,对《诗经》的解读不可胜数,从而使得今人欲读之而却步,不敢一探《诗》之究竟,不能意会先民之歌唱。

blob.png

一入《诗》境,乐不思返;溯回千年,也不过咫尺之间。数百诗篇,是歌,也是史,向我们展现着悠远年代的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你看《文王》中受天命以德兴周的壮观场景、《七月》中农人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桃夭》里新嫁娘如桃花般的笑脸、《丰年》里摞得高高的谷堆;你听《溱洧》中透出的青年男女的嬉笑、《氓》中弃妇发出的悠长的叹息、《螽斯》不知停歇的清脆的鸣叫……读来如何不亲切?如何不身临其境?不过只是缺乏一把开启《诗》境的钥匙,我们只能站在渭水边,徒然作望洋之叹。

翻开《更好的方法读诗经》,对于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诗经》的年代久远、生字多不会再成为读不懂它的理由,跟随编者的巧妙行文和精彩解读就能实现阅读难易的轻松转变。《更好的方法读诗经》是由以柏华为主持,联合陈月娥、刘慧勤、彭珊、万福友、黄琬雅、梁锡尧与谭妙蓉七位中学语文教学名师,凭借扎实的“诗”学功底结合中小学的课程标准而精心辑选编著的《诗经》入门密钥。这些诗刻入了西周的明月星辰,记录了四时花开叶落,名师们以“诗”学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两重身份,为存在多种分析且早已出过多种版本的《诗经》进行不一样的解读,给青少年以亲临《诗经》时代的体验。

 

 blob.png

l  “个性解读”诉情怀

钟嵘《诗品序》有言:“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诗经》作为古老而美好的文学艺术形式,表达着先民们最真挚最动人的感情,哪怕经历了上千年的时光流转,其所具备的独特魅力依然令人难以抗拒。《更好的方法读诗经》将所选诗篇分成了八个主题,集中体现了诸多《诗经》意象后“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情怀,比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军旅悲歌、“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的美妙相见、“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的殷切送别、“中心藏之,不能忘之”的柔肠百转以及“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忧伤决绝……面对这样的千思百感,老师们所编写的对应的抒情或叙事散文时而生动有趣,时而优美如歌;时而批判深刻,时而以美誉之。当写到《小雅·采薇》的解读,编者用第一人称开启了戍士多年后结束军旅生活艰难归家的凄切自述,以他的所见所想让《小雅·采薇》里的场景变得鲜活了起来:

“天越来越暗了,阴雨霏霏,雪花纷纷,雨夹雪的天气持续好几天了。雨点夹着雪花打在身上,透骨地寒冷。我又饥又渴,但是我心里却很高兴,因为;离边关越来越远,离我的家乡越来越近了。多少次曾经梦萦魂牵的画面。马上就要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不禁抬头遥望,家乡虽远,但我感觉我看到了,看到了那熟悉的地方……”

又比如《周南·芣苢》中描写采摘芣苢的那个三千年前的春天:

“春雪已融,人间三月草木青,沔水正波光粼粼,犹如一条发光的绫带。天帝神人常在人间巡视,也爱这江边春天的田野:开花的树与木是神仙们真心赏爱的香水瓶花,而那田间嫩苗、水中萍藻,是唇齿间清新碧绿的菜肴。这一切,神灵们与人间世人同享,天地间一团春意和暖,酥酥软软蔓延流淌。”

全书类似这样的创意描写有很多,这个过程虽然实质上还是属于对《诗经》的内容阐发,然而对于孩子的成长却是意义非常。这个版块可以帮助青少年读出诗的妙处,帮助他们进入一个生动细致又深刻的诗经世界,让他们体悟诗歌中的美,感悟诗歌中的善,以诗育心,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诗歌中情感的熏陶。

l  “写作点拨”学风雅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的生活品格被后人概括为“风”精神,意在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与新课标所要求的“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相契合。从阅读与写作中能丰富自我、感动他人,这也是《更好的方法读诗经》专设“写作点拨”的初衷吧。
  与《诗经》所用的“风”“雅”不同,《更好的方法学诗经》中蕴含的“风雅”内蕴是指“赋诗言志,文采风流”之“风”与“唱和应答,气度高雅”之“雅”,或是唐代高仲武提出的“体格风雅,理致清新”的审美凡事,无论是对于孩子的写作还是审美要求,都要做到清新自然、情理统一和言之有物。编者针对往常应试作文中孩子们容易出现的问题,而根据每篇诗中所用的写作手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帮助孩子们训练提高读写思的能力,从诗中汲取养分。比如从《王风·黍离》中提炼写作方法,着重于重章叠唱在情感升华上的作用:

“诗歌还用叠词来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用‘离离’来表现黍的茂盛苍绿、生机勃勃。每章复沓的‘离离’,不断把黍盛、人悲的反差放大、渲染。再如‘靡靡’‘摇摇’,因心情沉痛而迈不开步因踟踢不前而思虑凝结、心神滞碍的情形,通过叠词的使用,使人如见其人步履迟缓,如见其人声息梗塞。叠词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充分展现。”

 

l  “诗经现场”通古今

   对青少年来说,古代经典常带来很深的隔膜,古今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其难以逾越的一大障碍,但这样的障碍在《更好的方法读诗经》中却被化解到极微弱的地步——所设的“诗经现场”构建了古今情感沟通的桥梁。编者通过增加各种各样与《诗经》有关的生活体验与游戏内容,结合现代人的生命感受,使得读者能够将心比心,以现代人之常情理解古人之常情,以帮助青少年回到《诗经》发生的现场,在扩充见闻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让大家意识到,原来阅读《诗经》是这样生动有趣;原来在人类的生命传承中,存在着这样一些亘古不变的美好情感。

比如《郑风·野有蔓草》一篇中,编者从寻找《诗经》中的植物出发,拉近《诗经》与青少年的距离——原来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草木,它们的故事也同样被先民们记录和歌咏:

“温小戒同学读到‘野有蔓草,零露薄兮’这句,觉得很浪浸,不禁想看看‘蔓草’这种植物到底长什么样。然而,他查遍了所有的植物图鉴,都没有找到名字叫‘蔓草’的植物。老师告诉他,也许‘蔓草’只是一个泛指,所有爬蔓的草都可以叫做‘蔓草’。温小戒还为此专门请教了《诗经植物图鉴》的作者潘富俊教授,他的答复也是一样。温小戒还了解到,人们喜欢蔓草,是因为它的茎绵延不断,象征着长长久久、连绵不绝。在隋唐时期,它曾经被作为装饰纹样广泛应用于器物上、服饰中,后人又称蔓草为‘唐草’。

《诗经》中还有很多植物,它们看似陌生,其实不然。比如《桧风·隰有苌楚》中的‘苌楚’,就是今天的猕猴桃;比如《小雅·苕之花》中的‘苕’就是凌霄花。聪明的读者,你有兴趣再找几个吗?”

读《诗经》,欣赏它生动优美的语言,掌握其中丰富的成语典故,学会在繁复的意象原型中找寻背后的意义,在自己的行文中灵活运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体验亘古传承却仍倍感温润的情怀,成为有趣又文质彬彬的少年,成为《卫风·淇奥》中的翩翩君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这是《更好的方法读诗经》的良苦用心。

“读《诗》宜从今日始,千古风情启卷知”,希望这股来自远古的清流能涤荡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沉睡的诗性。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