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独家|国际博物馆日专访单霁翔:看院长为自己打多少分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 2018-05-18 11:16:39
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人在画中游记者:5 18国际博物馆日,故宫推出了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让观众在愉快的沉浸式体验中领略繁华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单霁翔:大家看到的高
“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人在“画”中游

记者:5.18国际博物馆日,故宫推出了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让观众在愉快的沉浸式体验中领略繁华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单霁翔:大家看到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观众真正“进入”《清明上河图》,把原本隐藏在作品中不易被了解的细节,变成观众能“看懂”的故事,画中人物真正“活”起来,观众还能“走进”画中,或在船上观湖,或在茶馆里闲聊。这种展览对我们而言,是第一次尝试。

记者:除了“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接下来还有哪些新改变值得我们期待?

单霁翔:今年5月,故宫博物院筹备许久的明清家具馆和石鼓馆将对外开放。年内还将正式对公众预约开放文物医院;故宫城墙在基本修缮完成后将继续扩大开放;珍宝馆、钟表馆、陶瓷馆、书画馆将于今年全面改陈,武英殿与文华殿展示功能对调,武英殿变为陶瓷馆,文华殿成为书画馆,计划在今年相继开放;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四王”书画展等书画专题展也将于年内相继举办……我们将按照每年40个临时展览的力度,把故宫博物院的展览更丰富多彩地呈现给社会观众。按计划,今年故宫开放面积将超过80%。

单霁翔接受人民网专访

记者: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如果让您传授故宫经验,您觉得可以归纳为几点?

单霁翔: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非常接地气,其涵义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

总结故宫经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切工作要以观众方便为中心,设身处地地在博物馆当个观众,每天走上一趟,你就知道观众在哪些方面还不方便,这样你就会有所改正。

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需要用一种生动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加以表达。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的“正能量”,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元素。我们的成功案例很多,而归于一点,就是把故宫博物院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以及强大的文化资源,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审美和需求有效地对接,为大家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也努力让故宫博物院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有辉煌的过去,有尊严的现在,也能健康地走向未来。

单霁翔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从“到此一游”到“故宫跑”:故宫的“八心”秘诀

记者:近年来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渐渐从重管理到重服务转变,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博物馆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对此,您怎么看?

单霁翔:我曾经用“诚心”“清心”“安心”“匠心”“称心”“开心”“舒心”“热心”八个词,来总结故宫博物院应如何服务观众这一问题,其本质是要求故宫博物院要采用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目的是让故宫文化资源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场管理革命。

记者:2013年我们采访您的时候,您提到遗憾:就是很多观众进到故宫后一直往前走,而错过两旁的精彩展览,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单霁翔:这已经不再是遗憾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成为了让我极为欣慰的一件事情。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有两个现象特别突出,一是过去80%的观众“到此一游”,没有看到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就出去了,现在80%的观众都要看院内的各个展览,无论是午门城楼上的各类特展,还是珍宝馆、钟表馆等常设专馆,以及2015年开放的外西路区域,每天都迎接熙熙攘攘的观众前来参观,节假日期间很多展厅门口还排起长队,这在以往是极为少见的;再有,过去看展览的观众中极少能看到年轻人,估计连30%都不到,现在这个比例彻底逆转了,展厅里70%的观众是年轻人。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从“故宫”到“故宫博物院”的彻底转变。

节假日的故宫游客众多

记者:这源于故宫近年来策划了一系列高品质展览,但随之也出现了“故宫跑”的现象。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优秀文化的热忱,同时也反映出优质文化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您怎样看待这一冷一热?

单霁翔:2015年的“石渠宝笈特展”和去年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举办期间,都发生过“故宫跑”现象,我们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分发号牌、分时段参观等,保证了观众参观秩序和安全,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启示。

故宫博物院究竟怎样做到既妥善保护文化遗产,又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努力扩大开放,举办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让更多深藏不露的文物藏品以更加富有创意的方式与公众见面。同时,也要不断创新观众服务方式,避免观众长时间排队等候,以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保证观众的参观质量。再有,努力举办“立体化”展览,通过数字影像辅助导览、展览宣传策划等,并且针对重点展览研发相应的随展文化创意产品,让一项展览的社会影响最大化、观众体验最优化。

故宫的文创产品——手机壳

记者:“火”的不仅仅是故宫展览,还有多款“萌萌哒”的文创产品。您觉得怎样把文创产品的时尚化、年轻化和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融合呢?

单霁翔:很多媒体热衷于宣传故宫“萌萌哒”的文创产品,实际上“萌萌哒”的文创产品并不占故宫文创的主流,不超过总量的5%。去年年底,故宫已经研发了10500种文创产品,大量体现故宫文化底蕴、实用性强、制作精良、创意十足的故宫文化创意和数字作品,正在以各种鲜活生动的方式走出紫禁城、来到社会民众身边。

故宫博物院一直在思考故宫文化如何与今天的人们生活顺畅对话的问题,希望能够用文化创意,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让故宫博物院更加“接地气”。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载体,让传统文化与观众的文化需求完美“对接”,研发出具有故宫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特点,实用性强、绿色环保、价格合理,贴近观众需求的故宫元素文化创意产品。

记者:您提到要把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故宫博物院新馆选址和设计已基本完成,未来在科技与文化方面将得到最好的交融呈现。能具体谈谈有哪些规划吗?

单霁翔:作为“平安故宫”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目前进展顺利。新馆选址在海淀上庄地区,南面是颐和园、圆明园,北面远处是八达岭和十三陵,占地十万多平米。北院区将进行多功能的分区使用,包括文物修复与展示中心、故宫文化传播中心、宫廷园艺中心、科技保护研究中心等。

新馆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大型文物保护修护中心和博物馆展厅,同时建设数字博物馆,使故宫博物院数字技术能够得到展示。一是文物修复地,比如1500块大地毯、33000件武备仪仗,这些大家具在故宫文物院没有空间修复,所以要建一个大型的文物修复地,让观众在这里既能够领略到故宫文物藏品的丰富多样,也能感受到各类文物修复技艺的精湛与高超,以及“数字故宫”成果的精彩纷呈。二是跟故宫历史文化关系不大的藏品展览,如白沙宋墓100多箱出土文物等建国以后陆续进故宫的藏品,可以在新馆气势恢宏地布置出来。

工作人员对文物进行修缮

“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人在“画”中游

记者:5.18国际博物馆日,故宫推出了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让观众在愉快的沉浸式体验中领略繁华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单霁翔:大家看到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观众真正“进入”《清明上河图》,把原本隐藏在作品中不易被了解的细节,变成观众能“看懂”的故事,画中人物真正“活”起来,观众还能“走进”画中,或在船上观湖,或在茶馆里闲聊。这种展览对我们而言,是第一次尝试。

记者:除了“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接下来还有哪些新改变值得我们期待?

单霁翔:今年5月,故宫博物院筹备许久的明清家具馆和石鼓馆将对外开放。年内还将正式对公众预约开放文物医院;故宫城墙在基本修缮完成后将继续扩大开放;珍宝馆、钟表馆、陶瓷馆、书画馆将于今年全面改陈,武英殿与文华殿展示功能对调,武英殿变为陶瓷馆,文华殿成为书画馆,计划在今年相继开放;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四王”书画展等书画专题展也将于年内相继举办……我们将按照每年40个临时展览的力度,把故宫博物院的展览更丰富多彩地呈现给社会观众。按计划,今年故宫开放面积将超过80%。

单霁翔接受人民网专访

记者: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如果让您传授故宫经验,您觉得可以归纳为几点?

单霁翔: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非常接地气,其涵义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

总结故宫经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切工作要以观众方便为中心,设身处地地在博物馆当个观众,每天走上一趟,你就知道观众在哪些方面还不方便,这样你就会有所改正。

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需要用一种生动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加以表达。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的“正能量”,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元素。我们的成功案例很多,而归于一点,就是把故宫博物院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以及强大的文化资源,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审美和需求有效地对接,为大家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也努力让故宫博物院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有辉煌的过去,有尊严的现在,也能健康地走向未来。

单霁翔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从“到此一游”到“故宫跑”:故宫的“八心”秘诀

记者:近年来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渐渐从重管理到重服务转变,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博物馆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对此,您怎么看?

单霁翔:我曾经用“诚心”“清心”“安心”“匠心”“称心”“开心”“舒心”“热心”八个词,来总结故宫博物院应如何服务观众这一问题,其本质是要求故宫博物院要采用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目的是让故宫文化资源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场管理革命。

记者:2013年我们采访您的时候,您提到遗憾:就是很多观众进到故宫后一直往前走,而错过两旁的精彩展览,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单霁翔:这已经不再是遗憾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成为了让我极为欣慰的一件事情。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有两个现象特别突出,一是过去80%的观众“到此一游”,没有看到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就出去了,现在80%的观众都要看院内的各个展览,无论是午门城楼上的各类特展,还是珍宝馆、钟表馆等常设专馆,以及2015年开放的外西路区域,每天都迎接熙熙攘攘的观众前来参观,节假日期间很多展厅门口还排起长队,这在以往是极为少见的;再有,过去看展览的观众中极少能看到年轻人,估计连30%都不到,现在这个比例彻底逆转了,展厅里70%的观众是年轻人。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从“故宫”到“故宫博物院”的彻底转变。

节假日的故宫游客众多

记者:这源于故宫近年来策划了一系列高品质展览,但随之也出现了“故宫跑”的现象。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优秀文化的热忱,同时也反映出优质文化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您怎样看待这一冷一热?

单霁翔:2015年的“石渠宝笈特展”和去年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举办期间,都发生过“故宫跑”现象,我们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分发号牌、分时段参观等,保证了观众参观秩序和安全,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启示。

故宫博物院究竟怎样做到既妥善保护文化遗产,又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努力扩大开放,举办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让更多深藏不露的文物藏品以更加富有创意的方式与公众见面。同时,也要不断创新观众服务方式,避免观众长时间排队等候,以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保证观众的参观质量。再有,努力举办“立体化”展览,通过数字影像辅助导览、展览宣传策划等,并且针对重点展览研发相应的随展文化创意产品,让一项展览的社会影响最大化、观众体验最优化。

故宫的文创产品——手机壳

记者:“火”的不仅仅是故宫展览,还有多款“萌萌哒”的文创产品。您觉得怎样把文创产品的时尚化、年轻化和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融合呢?

单霁翔:很多媒体热衷于宣传故宫“萌萌哒”的文创产品,实际上“萌萌哒”的文创产品并不占故宫文创的主流,不超过总量的5%。去年年底,故宫已经研发了10500种文创产品,大量体现故宫文化底蕴、实用性强、制作精良、创意十足的故宫文化创意和数字作品,正在以各种鲜活生动的方式走出紫禁城、来到社会民众身边。

故宫博物院一直在思考故宫文化如何与今天的人们生活顺畅对话的问题,希望能够用文化创意,将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起来,让故宫博物院更加“接地气”。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载体,让传统文化与观众的文化需求完美“对接”,研发出具有故宫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特点,实用性强、绿色环保、价格合理,贴近观众需求的故宫元素文化创意产品。

记者:您提到要把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故宫博物院新馆选址和设计已基本完成,未来在科技与文化方面将得到最好的交融呈现。能具体谈谈有哪些规划吗?

单霁翔:作为“平安故宫”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目前进展顺利。新馆选址在海淀上庄地区,南面是颐和园、圆明园,北面远处是八达岭和十三陵,占地十万多平米。北院区将进行多功能的分区使用,包括文物修复与展示中心、故宫文化传播中心、宫廷园艺中心、科技保护研究中心等。

新馆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大型文物保护修护中心和博物馆展厅,同时建设数字博物馆,使故宫博物院数字技术能够得到展示。一是文物修复地,比如1500块大地毯、33000件武备仪仗,这些大家具在故宫文物院没有空间修复,所以要建一个大型的文物修复地,让观众在这里既能够领略到故宫文物藏品的丰富多样,也能感受到各类文物修复技艺的精湛与高超,以及“数字故宫”成果的精彩纷呈。二是跟故宫历史文化关系不大的藏品展览,如白沙宋墓100多箱出土文物等建国以后陆续进故宫的藏品,可以在新馆气势恢宏地布置出来。

工作人员对文物进行修缮

改革开放40年:“奋斗是幸福的,也是无怨无悔的”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您说过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使人们的能力在为社会做贡献时得到巨大的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对您个人而言,带来了哪些影响?

单霁翔:对我个人而言,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四十年。改革开放后不久,我得到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开始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回国以后也在工作的同时继续深造,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提升。同时有幸担任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五年共提交政协提案226件,而且我保持着对文化遗产事业的“执着”和“专一”,每一件提案都是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我竭尽全力,在我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到尽职尽责,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这四十年也是我不断奋斗和收获最多的四十年,回头看这匆匆逝去的时光,我深切地感受到:奋斗是幸福的,也是无怨无悔的。

记者:这些年,故宫发展有目共睹,不仅研发了数字故宫社区、网络预约购票,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故宫文化。您觉得改革开放对于故宫而言,有哪些深远影响?

单霁翔:改革开放前,故宫开放了很多年,一直被人们看作是旅游景点,但是现在它是文化古建,是一座博物馆,人们进入故宫后,有看不完的展览,有要针对性参观的地方,这是故宫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这些其实来自于方方面面的提升。比如我们的藏品清理,前任院长郑欣淼当年带领故宫人用七年时间清理文物,今天才有这么多藏品可利用;比如古建筑修缮,郑欣淼刚当院长时,就启动了修缮工程,现在才有可能扩大开放;再比如当时很多单位在故宫里办公,这些单位现在都搬出去了,故宫得以更安全,开放区域进一步扩大。再加上文物修复人员,藏品修复、古建筑修复,都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工匠们,这些缺一不可。所以观众看到的是今天故宫正在走向世界一流博物馆。

手机应用“每日故宫”

记者:到2020年,您说“要把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几年还有哪些大事要办?

单霁翔: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将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2020年的故宫博物院,是平安的、壮美的。我们正在实施两项工程,一是从2002年开始为时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二是2013年4月16日被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平安故宫”工程。这两项工程的完成节点都是2020年。到那时,故宫博物院开放面积将达到80%。

2020年的故宫博物院,是学术的、创新的。2013年成立的故宫研究院和故宫学院,将开展的十余项科研与出版项目在学术界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对今后文物博物馆界从事大型科研工作的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2020年的故宫博物院,是大众的、世界的。故宫博物院不断“让文物活起来”,在保护好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文物资源,促成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成为服务于大众的故宫、走向世界的故宫,只有这样才能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采访整理:黄维 摄像:陈博文、赵晨 视频剪辑:陈博文、韦衍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