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李军:我还是想说说家乡文化那点事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 2018-05-15 18:17:10
说心里话,家乡的文化在我的记忆里真的是说的不少了。要不是因为现在扶贫说到了什么内生动力,我恐怕再也不会为家乡的文化去写文字了。就说文祖仓颉,洋洋洒洒五千多年了,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广武将军碑也大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说心里话,家乡的文化在我的记忆里真的是说的不少了。要不是因为现在扶贫说到了什么内生动力,我恐怕再也不会为家乡的文化去写文字了。就说文祖仓颉,洋洋洒洒五千多年了,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广武将军碑也大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常说,走进仓颉庙宇,不说别的,单就是那些震撼天地的古柏,似乎就已经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是家乡的文化了。这一段时间,我总能接收到微信好友发给我的一些消息,总能看到很多地方如今也在打文化这张牌。不说远的,就在秦岭山南麓,就有一家也把仓颉作为自己家乡的文化底蕴,诠释的有声有色。
 
 
其实这没有什么。作为古老的文化元素,放在那里都是对一个民族的展现。只是有时候我觉得既然我们崇尚文化,为什么却要把文化当做一种生命的意念来体现呢?既然我们知道仓颉的文化底蕴曾经塑造过一个民族的文化辉煌,可为什么今天我们却要把仓颉文化当做一种时代的标签进行无端的表演呢?我知道,文化很神秘,文化有着很多不被我们所认知的玄妙东西。就像仓颉文化,我一直都在思考,五千年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文字也不过才三千多年,可五千年的文化又是怎么传承下来的呢?我已经不止一次的说过,仓颉庙宇中的古柏,棵棵都是千年的历史。也许我们可以把它们的成长归结为黄土地上的神奇,可是我们想过没有,这样的神奇如果脱离开生命的呵护还能存在吗?就是存在了,那到底还有没有生命的认知意义呢?
 
几千年的故事大家都在讲,我在这里就不说了。因为我知道,不管我怎么说,仓颉的故事都是属于历史,不管我怎么说,仓颉的文化就是一种生命传承的文化。我曾经经历的故事也说过很多回了,今天我也不想说了。我现在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说说现在仓颉文化留给生命本质的那些无奈。有些东西似乎用传统的逻辑思维是解释不清楚的。有些关于文化的认知也不是我们所能用意志所控制的。现在仓颉庙宇的掌门人,我们很熟悉,他对文化的理解我一直觉得很深邃。我能感觉得出来,他对家乡仓颉文化的热爱是很筋道的。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也是充满激情的。不过我今天不是来这里要夸奖谁,我只是觉得同为仓颉的后裔,为什么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会千差万别呢?
 
记得他刚掌管仓颉庙宇的时候,我们做过一次交流。当时他信心满满,给我说,家乡有这样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是再把它继承不好,可就真的说不过去了。当时他给我说了很多自己的思想,也说了自己很多的想法。客观的说,这位仓颉庙宇的新掌门人是称职的。在我的印象里,也是很有才华的的。尽管当时我们对文化的理解的还有差异,可我还是希望他的前去会给家乡仓颉文化带来一种时代的希望。记得他去的时候是冬天,正好下了一场大雪。都深更半夜了,他突然给我发来一张照片,我仔细去看,原来是一个火炉子上放着一把铝壶,冒着热气,看样子水已经滚开起来了。
 
 
透过雾气我隐隐的看到不远处的桌子,上边放着一些书籍还有文房四宝。我当时问他怎么没有睡觉?他回答说,一个人待在这样的千年光阴中总是觉得有些怪怪的。而且他在想,下了一夜的大雪,第二天不知道怎么清扫积雪。我开始还没有听明白,我想文化深奥,我们可以说没有办法理解,仓颉神圣,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弘扬光大。可是要说清扫仓颉庙宇的积雪,有什么什么困难的呢。于是我就开玩笑说,是不是见景生情了?是不是去了仓颉庙宇做掌门人后悔了呢?
 
他当时告诉我说,庙上没有多余的人。扫雪都没有人。我说市场经济时代,可以雇请专门扫雪的人嘛。结果他给我说了一句话,说义务的为仓颉扫雪的人现在真的是不好请。我听到这里,顿时什么都明白了。第二天早晨他给我拍了几张仓颉庙宇的雪景,撇开我们晚上不愉快的交流,但是这雪景,说真的,还就是很美很美。可他说,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气,要是再不扫出一条路来,恐怕雪景也不会有人来欣赏的。后来他们是怎么清扫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深冬的夜里,我们的交流却留在了心里,似乎成为一种生命文化的记忆。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觉得仓颉庙宇是家乡的荣耀,也是家乡的苦涩。千年的古柏可以诉说家乡文化的传奇,似乎也能讲述这一方土地曾经的不幸。我记得当年我刚从部队退伍回来不久,家乡的一位老红军把自己一生的积蓄一万多块钱奉献出来,要建一所学校。当时的耀邦总书记都被感动了,欣然挥毫写下了“振华小学”四个大字。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大家在讨论学校校址的时候,各抒己见,最后还是决定把那所具有纪念意义的学校放在了仓颉庙宇的身后。学校建设的时候我去过两次。当时我就被一种无意间的文化信息给陶醉了。当时我就想,五千年的仓颉文化配上身后的振华小学,似乎正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也是我们家乡走向辉煌的基石。
 
 
学校建设好了,我记得开学典礼的那一天,老红军回来了。他站在主席台上激动地热泪盈眶,我当时就在想,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钢铁汉子,那一刻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当时我想,除了他对家乡的挚爱,留下的肯定就是仓颉文化的一种灵魂的力量。我过去喜欢说轮回,可有时候人真的就会遇到一种莫名其妙的轮回。十几年过去了,我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走进这个曾演义过仓颉故里最经典一幕的团队。于是我专门去了一趟当年的“振华小学”。可当我来到当年的学校的时候,震惊了,前面的仓颉庙宇如故,还是在讲述着几千年来留下的自豪和辛酸。可眼前的“振华小学”却已经面目全非了。我问陪同的人,这里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了?陪同的人沉默了半天说,因为政策的缘故,这所学校被撤并了。
 
我曾经是做新闻的,所以我对新闻的敏感度很高。这么多年了,我常喜欢说家乡苹果曾经刊登在《人民日报》一版二条的位置是一种自豪,其实我们这可怜的山区小县也曾经因为“振华小学”的故事,被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位置。几十年过去了,也许大家都已经淡漠了当年的一切。可历史就是历史,曾经的辉煌谁也取代不了,谁也抹杀不掉。我走在已经是满目苍夷的“振华小学”里,最后竟然看到了一处在养猪。我停下脚步,开始还想问问陪同的人这是怎么回事,结果陪同的人知道我的心思了。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人愿意出租,所以村上就出租了。
 
我看到学校前边还有框架的建筑半成品,就问怎么还有人来这里投资,想做什么?陪同的人苦笑的对我说,不是想做什么。是当年要帮总书记的儿子前来参观,看到学校停课了,原因是没有建设资金,于是人家给了资金,可最后就建设成现在这个样子了。那一天我在已经被废弃的“振华小学”转悠了一天。当年学校还有一间荣誉室,可我去到了时候已经破烂的不成样子了。我对身边的人说,那里边东西就是历史,宝贵的历史资料,如果损坏了,遗失了,那可就是对历史的亵渎。陪同的人一直苦笑着。也不说话。其实我知道,他也无能为力。尽管他还给我说,他把当年一些更珍贵的东西都收藏起来了,想着说不定哪一天会有用处的。
 
 
能在仓颉庙宇后山坡上建设一所学校,又有耀邦总书记题写的“振华小学”,我想,这不是创意,这应该就是天命所在。我们能为传说喋喋不休,我们能为所谓的乡俗不顾一切,我就不明白,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为这样的文化传承留下点生命的尊严呢。后来我和我的团队做了一个决定,在新建的学校里建设一座小楼,楼前修建了一座小亭子。当时我没有别的想法,我就想把当年的“振华小学”象征性的迁移到了新学校,那座小楼我想就是想把当年的那些历史留住。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在我心里,“振华小学”就是仓颉文化的经典,也是仓颉文化不可或缺的传承。
 
我现在不愿意去回忆,大概就是因为回忆的过程中总是会给生命留下很多遗憾,很多无法弥补的遗憾。记得我第一次去明十三陵的时候,就在定陵正门的地方,我发现曾经的殿堂没有了,只留下基石。当时导游小姐给我解释说,这里大殿本来是最豪华的,可当年李自成来到这里,一把火给烧了,现在我们留下的只能是想象了。我说这段故事,没有什么意思。因为当年我一直觉得十三陵应该是清朝留下来的。可当我知道是大明皇帝的陵寝的时候,我除了惊讶,更重要的是我被大清的气度所感动。
 
李自成夺去了政权,可是最后死无葬身之地。不说别的,就说他一把火烧掉了大明几百年的历史,世界怎么可以容他。我常想,玷污文化其实就是自毁生命。因为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矗立在世界之林的。也许我扯远了,可我怎么就想到了这些呢。尽管现在我们也在努力,也想用一种大无畏的气魄重现五千年仓颉文化的美梦,但我想,对文化的理解和表层的所谓弘扬,恐怕都不会成为文化走向未来的主流。

 
我在想,一块广武将军碑记述一段仓颉的故事。几十棵几千年的古柏在讲述一段家乡文化的历史。尽管如今的“振华小学”不存在了,可记忆还在,留给这片大地的文化印记是永远也抹杀不掉的……
 
这几天,有人在写黄河渭河还有洛河。我知道他们是想用一种自然的永恒来印证生命之梦的真实。真巧其中参与者有我的朋友,他们气宇轩昂,才华横溢,写出的文字似乎都有些不可一世。可我却不知道曾经的文祖故里,我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彰显一种对古老文化的担当?什么时候才能让五千年的文化魅力永不衰竭……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频道精选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