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期待传统文化的创新教育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 2018-05-15 10:59:09
近日,北京市教育学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市教育学会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倪文东当选研究会会长。
 近日,北京市教育学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市教育学会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倪文东当选研究会会长。

  传统文化包括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单从国学来说,包括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等,此外,还有书法、国画、篆刻、花艺、茶艺、民乐、太极拳、民间文艺、中医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的重要任务,教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当下,如何以一种创新的模式推进传统文化传播,是重要的时代课题,也是研究会成立的初衷。

  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教育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本身是文化,又是文化传承的工具与手段。人类创造和积累的各种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凝结着人类的智慧、理论、知识、经验、技能、技术等,同时也凝结着人类宝贵的情感,这是我们今天进行文化创造与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研究会顾问、中国传媒大学书写中心主任刘守安说。如何传承?传承什么?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传承?这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倪文东表示:“不能仅仅靠过去的传统宣传,如图书出版、报纸杂志,包括现在电视等媒体,还应该用新的传播手段和形式来传播。比如说大家普遍使用的微信、慕课、微客、微视等。现在自媒体非常发达,对传承传统文化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成立研究会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的普及面和接受面更广泛。此外,我们还聘请一流的人才,如在中国画、中国书法、篆刻等领域学有所成的专家,把他们的思想观念、论文著作,进行集中的整理和解析,通过慕课、视频、微信等形式,系列推向社会,让大众受益。”

  谈到具体做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亓俊国说:“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去推动,实现开放、共享。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这就需要有一个共享的平台和机制,要让社会大众都参与进来。同时,传统文化的内容,也需要进行甄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第二,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推广,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不仅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不仅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和内涵。第三,传统文化的学习,要从侧重知识向侧重能力和品德养成转变。我们从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中去吸取营养,但这种吸取,一定要与我们的行为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传统文化的学习,实际上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第四,传统文化的推广,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手段,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一些精彩的片段保存起来,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当然,在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例如,对传统文化本身内容的讲解,就存在众说纷纭的问题;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的问题;也存在着曲高和寡的问题。”亓俊国说。

  推广传播要避免娱乐化、庸俗化

  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学森表示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方面,更要注意避免文化中出现碎片化、平面化、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他说:“所谓碎片化,就是局限于零碎知识的一知半解,不能融会贯通地运用。所谓片面化,就是局限于零碎知识的一知半解,不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平面化,就是不能宏观把握不同文化层面之间的关系,对抽象的心态文化的内容重视不够。娱乐化、庸俗化,就是抱着简单娱乐的、庸俗猎奇的心态,非常偏颇地了解文化。甚至在某些地方、某些企业,利用一些集体资源的传播手段,借着弘扬文化传统的名义,宣扬迷信,树立‘威望’,形成了一种局部的‘文化割据’。” 何学森指出,成立文化传承和创新教育研究会,就是希望能够系统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文化高尚的功能、意义,照亮人们的精神世界。此外,他认为:“我们强调的创新,不仅是教育的创新,也是文化的创新。教育的创新,也不仅仅是运用新的传媒手段、运用人工智能这种手段、方法的创新。而是在对教育规律、教育内容透彻把握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这个意义上的教育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新。教育工作者的这种‘创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无数的受教育者因此能够具备无穷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力。”

  当然,在传统文化的创新教育方法与途径上,也会出现各种困难和弯路,刘守安表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传统保持足够的自觉与自信,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整合并利用好教育机构与组织的资源优势,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过程中,积聚能量,勇于担当,发挥优势,选好切入点,踏踏实实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做实事。所以,北京市教育学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研究会的建立适得其时,应当而且可以大有作为。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