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融合 激发要素新裂变--陕西大力发展流动经济
图为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 本报记者 刘强摄
释放陕西新魅力
一张网勾连万物。诞生于西安的国内首个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如今已应用于军事交通、物流、仓储、民用等领域,成为陕西的硬科技符号。
一条线贯通东西。以海航集团、西部机场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先后开通了数条国际货运航线,建成了数个智能化物流系统,显著提升了陕西货运服务能力。
一座城气象万千。承古纳新、开放包容的千年古都西安,作为中国乃至欧亚的文化之都,正奋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引领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共同发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一带一路”、自贸区、创新型省份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密集落地,让陕西发展流动经济如虎添翼。各种资源要素在这里落地生根,互相碰撞,产生了巨大的“核聚变”反应,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马云、刘强东、马化腾等各路精英云集,在这里交流互动,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不断迸发;川陕渝“西三角”经济圈的“流量”呈现几何倍增,中国的城市圈联盟逐渐成为全球资金、商品、服务、人员、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平台,陕西像磁石一样汇聚越来越多的经济要素,提供潜力无限的发展机遇。
新优势、新潜力、新希望正在三秦大地蓬勃发展,春花般怒放。
新时代、新征程、新期待正鼓舞三秦儿女砥砺奋进,续写新辉煌。
发展流动经济,其源已开,其疆已拓,其势已成。这是新时代给予陕西的新机遇,也是新时代带给陕西的新希望。过往千年,在世界经济版图上曾经辉煌的长安、欧亚大陆明珠陕西,将再次闪耀“一带一路”!
发展流动经济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当满载货物的“长安号”从西安驶出,嘹亮的鸣笛划破欧亚大陆千年的寂静;
当胸怀壮志、奋发图强的三秦儿女走出国门,在大洋彼岸书写陕西传奇,创造陕西辉煌;
当商业、文化、金融、科技领域的各界精英云集陕西,深耕“一带一路”,在交流碰撞中开启新时代新征程;
我们看到了流动经济展现的无穷魅力。
在《流量经济新论》一书中,学者这样定位:没有流动就没有经济。经济的流动,就是要素的流动。流动产生流量,流量促进经济发展。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新时代下,如何让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活跃流动?如何发挥流动经济的聚集、扩散、整合效应?
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在持续改革开放中,流动经济这个抽象概念,在三秦大地上有了最生动的注脚、最明晰的实现路径。
发展流动经济,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顶层设计“规划图”科学全面,陕西把流动经济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陕西未来发展的“发力点”;落子布局“路线图”环环相扣,省委、省政府聚力流动经济,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具体实施“进度条”不断加快,陕西简政放权、转型升级厚植发展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激发经济活力,“一带一路”核心区、陕西自贸区建设有序推进。
发展流动经济,需要开放包容的格局。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就必须有包罗万象的气度,吐纳万物的胸怀。陕西“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棋局,让新产业、新业态自由生长、蓬勃发展,让新理念、新思想在叠加碰撞中产生“核聚变”,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发展流动经济,需要革故鼎新的魄力。不管是人才、技术、资本,还是数据、信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关键,在于降低制度成本,破解体制障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好各种平台,提供好服务保障,激发市场活力。陕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新旧动能持续转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放大“陕西本色”,结构调整持续深入,优质增量规模化递增,存量效益不断提高。
以流动经济为支点,陕西的矿产资源、科教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陕西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中找准契合点、选准发力点,把自身优势变为追赶超越胜势,让陕西智慧、陕西方案,惊艳全国、全球。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陕西吸引了更多世界目光,培育出磅礴的发展新动能。
以更开放、更自信、更宽广的胸怀拥抱未来,陕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焕发出跨越发展的勃勃生机。
落实“五个扎实”和“五新”战略任务、奋力追赶超越的陕西,以“三个经济”为“发力点”,正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在“一带一路”上绽放新的光芒!(本报记者 李蕊)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