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那浓郁的“陕味儿”
西安:“这才是真正的‘西安年’!”
西安自古便流传着从腊八开始直至元宵节的丰富新春民俗活动,拥有众多与春节直接相关的非遗项目。从2月8日“小年”开始,西安全市各相关部门、主要景区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缤纷的新春节庆活动,如西安十二大新春祈福系列活动,以西安春节非遗社火为主要内容的“西安中国年”十大社火汇演以及2018“西安年·最中国”、曲江新春盛典暨新时代民俗文化年展活动等。通过这些轮番上演的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集中展现,不仅让国内外游客感受到了在西安过春节的独特魅力,更让西安市民感慨:“这才是真正的‘西安年’!”
春节期间,西安全市共策划推出了18类180多项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一道丰盛的新春旅游文化大餐,全市各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也创下新高。其中,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接待游客108.39万人次,周至水街接待游客112.88万人次,大唐不夜城“现代唐人街”接待游客115.4万人次,永兴坊接待游客100.9万人次,大唐西市接待游客70万人次,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接待游客54.8万人次,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接待游客50.12万人次,西安世博园接待游客33万人次,白鹿原影视城接待游客67.97万人次。
咸阳:民间艺术贺新年
作为历史上的秦国都城,咸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春节期间,为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幸福平安的节日氛围,咸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联等在全市各地组织开展了近300场文化惠民活动,内容包括戏曲晚会、文艺晚会、社火表演、书画摄影作品展、义写春联、民族管弦音乐会、灯谜竞猜、电影放映、秧歌舞展演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月9日于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举行的“2018丝绸之路——咸阳市春节民间艺术展”。
“2018丝绸之路——咸阳市春节民间艺术展”共展出200余件(幅)民间艺术精品,其中既有享誉全国的西路皮影、咸阳剪纸,也有颇具地方影响力的秦都秦腔脸谱、渭城布贴画、三原面花、兴平泥塑、彬县掐丝画、咸阳民俗画和撕纸书法等,让前来参观的市民大饱眼福。除了实物展示,活动还安排了8位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传习表演,有市民主动请缨,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动手学习和体验相关制作工艺,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通过传习表演的形式再现传统民俗文化,非常有意义。这样能够让大家更直观地去了解咸阳的民间艺术。”兴平泥塑传承人王戈说。“这次参观展览让我受益匪浅。这里有这么多艺术品,又这么接地气,真是让人大饱眼福。在这里不仅能看,还能学习民间艺术作品的制作技艺,这让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市民张念说。
安康:民间文艺闹新春
2月23日正月初八,安康市群众艺术馆一年一度的“戏台搭在馆门口·民间文艺闹新春”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现场,《金狮彩船闹新春》《歌鼓乐安康》《汉水新韵》等12个节目轮番上演,大家载歌载舞,用不同的文艺表现形式歌颂党的领导,展现安康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演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享受。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跳广场舞、做健身操。以前我们排练节目得四处找场地,现在,市群艺馆重视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给我们派来了专业的指导教师,还提供机会把我们的节目展现给大家,我们的积极性更高了。我们一定要好好排练,为群众献上更多、更精彩的节目。”前来参加演出的安康市天姿艺术团团长张晓利说。
“戏台搭在馆门口·民间文艺闹新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自2009年开始举办以来,深受群众喜爱。通过对安康当地传统民间文艺节目的集中展演,该活动不仅营造出了浓郁的新春节日气氛,也让地方民俗与民间文艺资源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春节期间为当地群众与游客献上了一道视觉盛宴。(本报记者 宋佳烜)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