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让历史在小巷间蹓跶 让文化在胡同里徜徉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 2018-02-18 21:46:17
青砖灰瓦,丹楹绿窗,古槐夹道,国风静巷。这是北京东四三至六条被“改造”后的景象。曾经的它却是另一番光景:杂乱的架空线横亘楼前,外墙面污浊不堪。
青砖灰瓦,丹楹绿窗,古槐夹道,国风静巷。这是北京东四三至六条被“改造”后的景象。曾经的它却是另一番光景:杂乱的架空线横亘楼前,外墙面污浊不堪。

胡同的大变化离不开“史上最严”整治行动。

去年4月,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公布《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将用3年时间对北京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进行环境整治。目前,已有134条大街、496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

精雕细磨  重现古都风韵

2月1日上午,天寒料峭。笔者来到东四四条西口,与东四胡同修缮的责任设计师时亮一道漫步在这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胡同里。

向里走约50米,一面长约20米的古墙映入眼帘。这面看似普通的墙,却是4位专业工匠花费十多天,一点点磨出来的。“对于‘磨’的要求非常精细,动作不能太大。”时亮对笔者说道。

多年以来,盲目刷涂料、贴砖掩盖了古墙真正的面貌。“可以说,以前的保护主要做加法,现在主要做减法。”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表示。

据悉,东四三至六条胡同里超过半数的墙面,或是按照传统工艺修补新砌,或是细磨出原来的面貌。

目前,除东四街区外,景山东街也在所有细节严格遵循传统建筑规范基础上完成了历史风貌的恢复。西城区于2017年在全市率先推出街区整理计划,按照0.4至0.6平方公里为标准划分为80个左右的街区单元,把风貌保护、城市空间设计等因素统筹起来,分批次完成整理和复兴。

2018年,东城区将实现全区18.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风貌管控导则全覆盖。西城区也将启动包括大栅栏街道在内的15个老城街区的复兴过程,重现古都风韵。

留白增绿  复古不忘亲民

在此次整治行动中,东四街道将“复古”和“亲民”结合起来,力求还原出带有温度的老城风貌。

为方便老人出行,门楼前修建了传统风格的坡道;为保证百姓安全,传统木质窗棂内设金属防盗网;为了居民夜晚出行顺畅,院子楼道里安装了太阳能灯,居民不再为电费产生纠纷;拆除大片违章建筑后所露出的空间也添上了木制的紫藤长廊。

“来年夏天,紫藤花开,小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荡秋千。”住在这里的吴奶奶笑着说。

随着“百街千巷”行动的开展,类似的环境蜕变还在其它地方上演。南门仓胡同被拆除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为供居民休憩穿行的口袋公园;西河沿胡同善加利用腾退后的空间,建成了民俗图书馆、文博馆等文艺空间,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丰富了居民精神生活。

“要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北京市委书记蔡奇1月初在东城区东四街道基层联系点调查研究时说。

故居腾退  点亮文化地标

面向菜市口大街,有一座空了的大杂院,这里是浏阳会馆。1898年,谭嗣同在此被捕,于菜市口留下“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

如今,门口张贴的公告显示,今年1月12日这里已经完成了腾退工作。

类似的名人故居散落在北京的许多条胡同里,烂缦胡同101号的湖南会馆,1920年毛泽东在此召开过千人大会;南半截胡同7号的绍兴会馆,周树人在这里变成了鲁迅……

“胡同中的名人故居是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形成了星辉点染的文化地图,每处故迹都是民族历史记忆的锚点。”从事北京城市文化研究的学者冯雷强调,胡同里的“北京文化地标”应得到妥善保护。

去年,北京市西城区出台《西城区“十三五”期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列为文物的名人故居、会馆腾退保护利用工作,未来将对47项直管公房类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腾退保护。

位于金井胡同的沈家本故居已在10个月内完成腾退,5个月内完成近70年来首次修缮,即将对公众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北京考察工作时曾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腾退修缮工作的展开,胡同里的文化坐标将被点亮,北京小巷中的历史文化名片也将越发耀眼。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