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扶贫“热火”基层群众
“演出 宣讲”为贫困村注入活力
豫剧《花木兰》的旋律可谓家喻户晓,但来自西安市新城区佩英豫剧团的胡贵芳、杨佩英两位优秀豫剧演员这些天在多个惠民演出舞台上所唱的却不是《花木兰》,而是她们套用豫剧《花木兰》的旋律新编的《携手同心奔小康》。“我们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精准扶贫的政策以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出去。”老演员胡贵芳这样介绍她们“依曲填新词”的初衷。“全民完成脱贫攻坚,党的十九大鼓舞全民心,凝心聚力大家加油干,小康生活步步高……”蓝田县普化镇邵家寨村扶贫演出现场的老戏新唱,让台下的村民观众听得连连鼓掌。
同样,将一摞纸变成一沓钱,对中国传统戏法来说绝对是熟套路,但在国家一级演员、魔术师张未英的手下则“变”出了宣传脱贫致富的新方式。在不久前由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周至县四屯镇曙兴村扶贫专场文艺演出的现场,张未英在变出一沓百元大钞的同时,不忘鼓舞大伙:天上不会掉馅饼,魔术是假的,但钱是真的,因为它是用大伙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邵家寨村村支书邵小延告诉记者,他们村是省市两级贫困村,全村村民1300多人,如今留在村里的村民不足1/3,且以老年人为主。青壮年纷纷外出,也让村子显得缺乏生机。目前所存的一所小学,全部学生只有十几个。惠民演出的到来,不仅给村里送来了文化,更带来了活力。
驻村帮扶激发脱贫动力
在蓝田县普化镇贺坡村,前来扶贫慰问的演员们刚刚走到舞台所在的村公共服务中心门前,热心的村民们就敲起锣、打起鼓,用“文艺”欢迎“文艺”,他们的这支锣鼓队正是一年来文化扶贫的成果。
据西安市新城区解放门街办工作人员韩文明介绍,2016年8月,西安市新城区文体局对贺坡村开启驻村帮扶,除了引导开展花椒产业脱贫等工作外,他们还建立起了该村的锣鼓队和舞蹈队。文化活动调动了大伙儿的积极性,打牌、滋事的人越来越少,村风及村民精气神的变化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在不久前该镇举办的文艺擂台赛上,新成立的舞蹈队获得了三等奖。与此同时,通过与一些节庆活动相结合,作为“演出受邀方”,锣鼓队及舞蹈队的成员们不仅乐在其中,还有了一些经济收入。“心动是行动的前提,文化激发志向,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正在不断增强。”韩文明说。
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馆长王雅萍告诉记者,走到最基层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对于一家区级文化馆来说并不容易。相比在市区演出,费用支出和安全工作都要高得多、严格得多。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是贫困村的村民,还是参加演出的文化志愿者都充满了热情,文化馆要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西安市群艺馆副馆长白利群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纳入了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群文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探索长效机制为脱贫“造血”
11月20日,安康市岚皋县孟石岭镇上热闹非凡,舞蹈《腾飞》、快板《精准扶贫暖人心》、相声《一定脱贫》等节目赢得乡亲们的热烈掌声。这是陕西省文化厅开展的全省助力脱贫攻坚文艺巡演第二轮的首场演出。扶贫先扶志,丰富多彩而又切合百姓口味的文艺演出正在成为转变思路的突破口、脱贫致富的助推器。陕西省文化厅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把流动舞台车开到基层、开到乡村,把舞台搭在基层群众身边,宣传扶贫政策,讲述勤劳创业、脱贫致富的故事,帮助基层干部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全面长效的扶贫机制,提高贫困地区的脱贫“造血”能力。
近期,陕西省文化厅通过深挖绥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在包扶村贺家庄村建立起陕北文化艺术创作基地,以项目扶持的方式培育贺家庄村及沿线(沟道)文化旅游产业,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改变当地贫困面貌。该基地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原则,由陕西省文化厅、绥德县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用于省内外艺术院校学生、文艺团体创作人员、文化工作者创作写生培训等。其中,运营收入以股份的形式分配给贫困户和村民。陕西省文化厅引导当地改善配套设施,鼓励村民参与旅游餐饮服务行业技能培训,创办农家乐、家庭旅馆、民俗体验园等,推动村镇第三产业发展。(秦 毅)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