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被“气”出来的!专家:提高早筛意识
图为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支修益主任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支修益主任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肺癌——被"气"出来的病,他表示,远离肺癌的关键是关注三“霾”五“气”:三“霾”即室外雾霾、室内烟霾和心里的阴霾;五“气”即室外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烟草烟雾烟气、厨房油烟气和房屋装修装饰材料VOC污染,第五个气就是总爱生闷气。
世卫组织提出肺癌三级预防战略中,控烟是肺癌防治的关键性措施。统计显示,肺癌的发病率,烟龄在15年至25年的人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四倍。我国目前有3亿吸烟者,因此专家呼吁须强化控烟行动,强化一级预防,控制肺癌的发病。
除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在国内也正逐年加强。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实施的“全国基层肺癌诊断及治疗能力提升项目”(代称“爱肺计划”)于年初启动,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力度,提升全国肺癌诊断和治疗能力。由于肺癌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因症状就诊。临床确诊时,已是局部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这是我国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通过低剂量螺旋CT胸部以及肺癌抗体检测等技术,能及时发现早期肺癌。
近年来,肺癌筛查项目已经在北上广和省会城市日渐普及,专家们还特别提示,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有职业暴露史等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肺癌检查。健康人群自35岁起,应通过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部留样,如没有问题,之后可以隔几年再做。这样就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发现的肺部病灶小于2厘米,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
图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指出,肺癌治疗过程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不能过度治疗;第二因人而异,因病而异。他建议:”患者和家属应该听从医生的专业解读,配合医生所作出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来说才是最大的支持。”他还指出,有些患者迷信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疗技术,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中国的肺癌手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药物和化疗基本与发达国家同步。将来甚至可以更多地借助远程会诊,综合国内外专家的智慧,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图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简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简教授表示:“除放疗、化疗外,外科手术已成为国内外治疗肺癌较为有效的方式,甚至可以根治早期肺癌,提高患者生存率。”他还表示,随着医学与科技的进步,新型的微创手术为胸外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特点。患者不用再忍受大面积切口、长期住院和高额医疗费用的痛苦。
据悉,在2017国际肺癌关注月内,关于肺癌的防治活动先后在南京、西安、重庆、福州举办,接下来还将在上海、成都和广州进行。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