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壮观天下无——画说“钱江潮”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 2017-10-16 10:56:21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北宋诗人苏东坡这样赞叹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一线潮”“汇合潮”“回头潮”等不同的潮景。
李嵩 宋代 月夜看潮图
李嵩 宋代 月夜看潮图
原标题:画说“钱江潮”

画说“钱江潮”

文/郑墨(金华) 戴兰亭(杭州)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北宋诗人苏东坡这样赞叹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一线潮”“汇合潮”“回头潮”等不同的潮景。壮美的钱江潮不仅给世人带来了天下奇观,也给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带来了无尽的表现空间,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观察视角和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主题,留下了诸多翰墨华章。

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所赞颂的钱江潮水名闻天下,描写潮水变幻的绘画,有传为李嵩所画的《月夜看潮图》,此图描绘南宋临安中秋佳节夜观海潮的情景,图中明月高悬,远山孤帆、右下角绘有一华美楼阁,笔触细腻紧密,整体景致正如其题画诗:“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那般祥和宁静;明代周臣的《观潮图》则描绘了高士临轩远眺江潮的情景。周臣崇尚南宋“院体”画,师李唐、马远,并汲取宋元诸家之法,善用“小斧劈皴”构画山石,形成构图周密严谨,墨法浑厚华滋的风格;清代宫廷画家袁江尤长界画,山水师法闫次平,《观潮图》属于袁江较为早期的作品,这幅作品构图呈对角线,且画面左下角丰富饱满,右上角空阔无物,这与李嵩的《月夜看潮图》“右下角密实,左上角空旷”的画面经营模式正好相反,但这两幅画都是通过这种强烈的虚实对比使汹涌的海潮更加具有震撼力。在宋、明、清三个不同朝代的画家所表现的“潮水画”都带有精致细密的共性。

(郑墨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戴兰亭为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