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1778年3月30日,84岁的伏尔泰从巴黎塞纳河边被称为“伏尔泰咖啡馆”的住所楼上走了下来,前去卢浮宫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门口挤满了人,为的是一睹其充满智慧的容态风采,沿途更是受到人们迷狂般的欢呼。就在当天,剧院里再次上演了他的诗剧《伊莱娜》。演出结束后,伏尔泰站在舞台上,演员们用月桂编织的花环为他加冕。在法国人心目中,除了国王,似乎还有一位思想和艺术的君王。这就是法兰西的文化土壤。
两个月后,伏尔泰谢世了,他被安葬在巴黎的先贤祠中。在今天,如果你到巴黎去旅游,法国人引以为荣的先贤祠是应该要去的地方,那是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是了解这个民族最好的窗口。“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句铭刻在先贤祠正门的话,明确传达了法国人对“先贤”们的态度。要知道,安葬在先贤祠的72位历史人物中,除了11个人是政治家外,其余的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思想文化在法国受到的特殊礼遇。或许,这也是这个虽然自己的经济实力还从来没有达到世界第一的国家,却因为不断孕育思想文化新潮从而能够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声音的一个原因吧。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便是藏在一个盒子里的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面刻着他的名言:“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王鹏)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