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沈八中教授:培养人才是一个学者最好的归宿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沈八中培养人才 2017-08-24 17:26:46
沈八中回到西电为通院的学生作了一次讲座,沈八中成为了西电第一个,沈八中于1993年来到理海大学。
“回母校培养一批掌握领先科技、有志担当、能在国际舞台上亮剑的靠谱青年,为身边教育科研环境的改进尽一份力,这是现在的我最看重、最想做的事。”

培养人才是一个学者最好的归宿

——记“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沈八中

2017年5月9日,沈八中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他曾多次乘机在咸阳机场降落,但这一次落地,对沈八中来说意义非凡——

就在事业攀上高峰之时,放弃美国博通公司杰出工程师称号、技术总监职务,挥别身边好友和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舍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留下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沈八中回到古都西安——作为全职教授,出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开始在母校的“王牌学院”,为培养祖国信通领域的青年人才,俯首耕耘。

2016年沈八中教授为通信工程学院新生作入学教育报告

向着祖国的方向,划出奋力一桨

人的一生充满考验智慧与勇气的十字街头。选择哪一条路,去留取舍间,彰显情怀。

“八中你疯了,究竟为什么要回国?”时常有亲戚朋友不可置信地这么问他。

对于一个在国外事业骄人、生活优裕安适的资深“海漂”来说,要抛舍这来之不易的一切绝非易事。是什么力量让沈八中念念不忘父母之邦,毅然回到母校西电?

“在国外工作生活得再好,心,不在腔子里。”——这是沈八中发自肺腑的朴素回答。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在时代的浪花中,沈八中的人生之舟,向着祖国的方向,划出奋力一桨。

“听说您回国也放弃了很多选择,曾拒绝了华为公司的邀请?”

“‘培养人才是一个学者最好的归宿!’也曾彷徨犹豫,但西电党委书记校长郑晓静院士对我说的这句话,更坚定了我回到大学的心意。西电情节已在我身上深深烙印,回母校培养一批掌握领先科技、有志担当、能在国际舞台上亮剑的靠谱青年,为身边教育科研环境的改进尽一份力,这是现在的我最应该做的事。”

夏日午后,刚刚听完通院教师为本科生上的专业课,从教学楼快步赶回办公楼的沈八中额前挂着汗水,匆匆咽下一口茶水,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着浅色衬衫、牛仔裤,典型学者气质,略带南方口音的沈八中,思维活跃、话语诚挚:“虽然在物质条件方面放弃了很多,但是,人生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已在美国公司工作20余年的我,也渴望改变,在大学教书育人,我会做得更有价值。”

是编码新兵,亦是文艺青年

1959年,沈八中出生于江苏苏州,在苏州长大。父亲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地下党、老革命,虽然读书不很多,但他刚毅果决的性格和献身国家的信念对沈八中影响至深。母亲是一所小学的书记、校长,格外重视他和姐姐两人的教育。

文革时父母均受到过冲击,但都对党、对国家矢志不渝。受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天资聪颖的沈八中自小懂事、听话,从不让长辈和老师操心。高中毕业时正好赶上恢复高考,报考了数学专业的他,被总参三部遴选入当时设在洛阳的军事院校洛阳外语学院。

沈八中被招进学校成立的第一批“师资班”,接受了5年学制的重点培养,老师们都来自中国科技大学,语言培训也比地方大学专业、严格,每天早起都要听VOA。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沈八中,很快就被派往西电,进修信息论课程。

在西电,他结识了影响自己一生的恩师——创立了“肖-Massey定理”的学界泰斗肖国镇教授。勤奋好学有悟性的他,给肖国镇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肖老师鼓励他一定要报考自己的研究生。

“研究生考试我其实考得并不好,但可能因为我身上有肖老师看重的特质,所以他还是收我做了弟子。”1985年,在西电攻读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的沈八中开始踏踏实实学习编码理论,4年下来,与待他如父亦如友的肖国镇教授,积淀下十分深厚的师生情谊。

“肖老师人很好,他经常去外地学习,把最新的思想带回来,每星期都有雷打不动的信息论讨论班,肖老师的信息论课教材用的也是原汁原味的外文书。我常陪肖老师出差,一般有国外学者来校讲学,都会叫我去做翻译。这些经历极大地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肖老师带着我合写的第一篇论文,就发表在国际数学核心期刊《Discrete Mathematics(离散数学)》上。”

“80年代,我们那届研究生看到了世界的巨大变化,思想自由开放,不光学术氛围活跃,课余生活也是风生水起。”身为研究生会宣传部部长的沈八中在专心学习之余,还是标准的文艺青年——编杂志、开画展、办舞会、出板报……西电的研究生时光被他演绎得有如一幅梵高的《向日葵》。

“海漂”29年,攀上事业高峰

“硕士临近毕业时,荷兰安托芬大学校长、荷兰皇家骑士杰克法林特教授来西安交通大学讲学,肖老师就派我们去交大听讲座。没想到那天雨竟下得特别大,顾不得许多,我还是骑了个自行车就去了。结果一到现场,发现西电去的就我一人!”

讲座内容正与沈八中所学的编码方向一致,交大当时没有这个方向,所以现场只有沈八中一人问了问题。当杰克法林特来西电讲学时,沈八中又做翻译。被这位西电小伙的学习热忱与专业素养打动的杰克法林特,极力说服沈八中去读他的博士生。

于是,1988年硕士毕业后,沈八中的命运之舟扬帆渡海驶至荷兰。在荷兰安托芬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完成了4年博士学业的他,一次在布加勒斯特开会时,结识了一位美国理海大学的教授,在这位教授的盛情邀请之下,沈八中于1993年来到理海大学,开始了博士后研究。

“所以,我说我总是靠运气,每一个人生的关键点上都‘撞’上了伯乐。”谈笑间的沈八中,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谦逊与亲和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机会从来都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沈八中口中的“好运”,离不开他精进科研的勤勉作风和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

1995年,完成博士后研究的沈八中先在美国知名企业昆腾公司工作了4年,1999年,他又来到以强劲芯片研发能力享誉业界的美国博通公司,开启了18年漫长而成果卓著的科研之旅。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这里,他主持设计了世界上第一片具有高阶调制及Turbo编码技术的卫星电视机顶盒芯片,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接连拿下182项美国专利,其中10余项发明被收入国际标准,参与制定了7个国际标准……依靠自身实力,沈八中获得公司“杰出工程师”奖,成长为公司技术总监。

设计具有高阶调制及Turbo编码技术的卫星电视机顶盒芯片,是沈八中来到博通后接手的第一个项目——一个全新的挑战。

忆起当时日夜奋战克难的经历,沈八中说:“一周工作七天,不分昼夜地沉浸在编码世界,虽苦而不觉,只想把每分钟掰成两半来用。”最终,他设计出的芯片编码和译码方法,使产品性能提升至少30%。博通依靠这项技术,很快就将卫星机顶盒事业从欧洲最大的芯片厂商意法半导体抢了过来,成为行业翘楚。

“从项目启动到芯片产品的产出,耗时两年。”沈八中认为,做研究不能贪快。“工业界尚且如此,学术界就更不能图快,尤其是开创性的工作,需要给予足够的产出时间。”

“关于科研,您认为您每一次取得进步的关键是什么?”

“虽然经历了一些困难挫折,但正如西电胡予濮教授攻破GGH密码方案经历了50种方法被喊‘NG’一样,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坚持住,即使不成功,换一种思路,做出其他成果亦有可能。”

育人,是回国后首要目标

做标准化这项工作,让沈八中学会了如何将一件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让他几乎走遍世界,认识了很多人。但走得再远,最牵动内心的还是故乡的人和事。

2006年,应赴美访问的恩师肖国镇教授邀请,沈八中回到西电为通院的学生作了一次讲座,从那以后,沈八中和西电便有了割舍不断的联系,一场场为西电学子准备的讲座,一次次与西电科研工作者的促膝交谈,直到2012年,沈八中成为了西电第一个“千人计划”受聘教授。

“为什么不在自己还年富力强、积累最盛的时候,带着先进的技术、理念、经验和心中那团燃烧正旺的火回来,去做一些事情,亲身参与国家建设,实现自己的追求?”每次乘机离开中国时,内心纠结于此的沈八中总感到一丝惆怅。

此后,母校西电向他发出回校全职担任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的邀请,虽然待遇比在博通公司的一半还少,沈八中内心却为此澎湃,他觉得,自己回国的时候到了。

迅速进入过渡期的他向博通公司提出辞职。老板的一再挽留,丝毫未撼动沈八中心中的决定。2017年3月27日,沈八中与西电签订了聘任协议,回校担任全职教授。

有人劝他这不值得,但在沈八中心里,能为生他养他的国家做点事儿,比什么都重要。

沈八中教授在通信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上致辞

育人是沈八中回国后的首要目标。“教育就像老师在学生的大脑里编码,将会影响学生的言行和人生抉择。我的老师曾深深影响了我,我也希望在西电,把自己对科学的热情与人生经验,悉数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人生的追求在于改变世界”“工作的目标是做快乐的事情”“对社会的贡献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在为西电学子作的一次次讲座中,这样的话语,经常会伴随他讲述的人生经历跳出来,引来学生阵阵掌声。

上紧发条的“钟”,疾走不止

“我在回国之前看了一部电影《The ManWho Knew Infinity(知无涯者)》,讲述了印度数学奇才拉马努金,在战争动荡与备受歧视的年代在英国剑桥求学,与英国著名数学教授哈代两人亦师亦友相互扶持,终在数学领域摘得明珠的故事。”沈八中的内心因影片中浓郁的大学学术自由气息而震撼。他坦言,国内大学普遍缺这样一种氛围。

“我十分赞同郑晓静院士提出的‘崇尚学术,回归工程’的理念。一方面,学校要有包容开放的自由空气,有给老师提供‘慢工磨剑’环境的气魄胸怀,同时还要思考探索创新实现‘回归工程’究竟有哪些具体路径。”

“我们与工业界的合作是否应有侧重?我们的老师经常去百度、华为等企业开会、合作,目的到底应该是为了拿项目、要资金,还是应该从工业界发现学术疑题,拿题目、解决它?”

“身为通院院长,如何在今后充分利用自己的国际人脉,以开放态度开展学术科研,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

一个个亟待探索的问题像“跑程序”一样在沈八中的脑海中川流不息。

沈八中教授接受学校宣传部记者采访

采访结束时已然6点。伴着沈八中的娓娓道来,两个半小时竟像在顷刻间溜走。“一会儿我还要跟学生座谈,今天谈得真是太多了,都要谈不动了!”他打趣道。

为了迅速进入角色,回国不久的沈八中,就像上紧发条的“钟”,疾走不止——

一次次跑教学楼听课,一场场与师生座谈,一夜夜办公室里灯光常明……不计利害、不言乏力,永远在路上,耳边响起的,是呼唤他为生为校为国使尽全力发散光热的阵阵风声。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频道精选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