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姿态——深港50~80年代纪实摄影展
深圳美术馆馆长张燕方作为此次展览策展人,谈到策划此次展览的初衷时表示,深圳和香港自古原本一家,地缘相近,虽然在近代史上遭遇了一些变化,至今呈现一国两制的格局,但仍然是血脉相连的两座城市。“为配合首届深圳囯际摄影大展,也恰逢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精心策划了“双城姿态——深港50-80年代纪实摄影展”,以纪念深港两座城市间深厚的血脉情谊。”
艺术家何煌友(深圳)、郑中健(深圳)、翟伟良(香港)、刘冠腾(香港)。他们的作品拍摄于上世纪的50至80年代,记录下了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的城市逝去的风景,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图像。已去世的何煌友先生早年的作品恢宏壮阔地呈现了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到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剧变;郑中健的摄影像是一部地方图片史料,忠实记录下解放后宝安县时期的城市景观及系列重大事件,还捕捉到深港交界地带的风土人情;翟伟良的作品极具人文关怀,每一张照片都在叙说一个故事;刘冠腾的镜头遍及香港的街头巷尾、市井茶肆、劳工小童等,展现了一幅人间百态画卷。这些老照片将那个年代的风情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此同时,对比同一时期的两座城市,我们可以感受到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正是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血脉。
此次展览希望藉由观赏四位艺术家镜头下的双城旧影,怀缅往日的城市社会人情,继而寄情来日,愿深港双城的姿态更美,情谊更深。
何煌友,《宝安县人民广场》,20世纪70年代
何煌友,《港客步行过罗湖桥回乡》,1979年
刘冠腾,《骤雨街头·尖沙咀》,1967
刘冠腾,《想发等如长发梦·大角咀》,1976
翟伟良,《救火·黄大仙》,1968年
郑中健,《反对美国干涉黎巴嫩政府游行示威的罗湖桥现场》,1958年
郑中健,《解放路上的宝安县文化馆》,1959年
郑中健,《深圳水库堤坝工程完工庆功大会》,1960年
翟伟良,《熟食小贩·西贡》,1966年
郑中健,《游行队伍走到东门老街》,20世纪50年代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