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中医学虽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发言
张伯礼表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挑战是多种健康影响、健康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包括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谱的变化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数千年来,中医药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实践,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维护着民众健康。
当前,中医药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许多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还没有得到验证和推广,中医药临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揭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还需要依靠创新驱动。“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产生原创性成果”,张伯礼说,屠呦呦研究员带领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用现代科技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的成功范例。
二十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的推进,中医药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产生了多项标志性成果,推动了中医药产业发展。去年底,由张伯礼院士等主编的《中药现代化二十年(1996-2015)》出版。该书系统展示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既是对中药现代化20年发展的一个全面方位总结,也是在举国体制下面向需求实施重大科技部署取得成功的案例,同时也为新时期中药现代化规划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药现代化20年的成功经验,以及屠呦呦研究员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带来很多重要启示: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发掘中医药宝库,诠释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赋予传统医学体系以时代特色,将原创思维转化为原创优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需要依靠创新驱动,需要科技支撑,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创新。”张伯礼说,今后中医药发展要面向国家需求,依靠创新驱动,把中医药伟大宝库“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贡献。(刘映)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