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打造自贸试验区建设特色样本 西安4大功能区咋"分工"

科技动态
来源: 标签:试验区功能区西安 2017-04-06 09:37:09
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揭牌。昨晚,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媒体见面会,西安市副市长李元及各开发区领导从多角度介绍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基本情况。
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揭牌。昨晚,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媒体见面会,西安市副市长李元及各开发区领导从多角度介绍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基本情况。

揭秘:

主动争取协调 西安区域扩“版图”

记者从昨晚的发布会上了解到一个细节,去年10月,全省自贸试验区区块划分西安仅有一个片区入围,按照西安市长上官吉庆的要求,西安市相关领导带队赴商务部进行协调争取。经反复沟通,提出了重新划分我省区块的方案,并取得了商务部和省上的一致认可。该方案将高新区、国际港务区、经开区和浐灞生态区均纳入全省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最大限度地整合了西安的资源优势,优化了全省自贸试验区布局。

据了解,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共涉及3个片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其中西安区域涵盖了中心片区、国际港务区片区两大片区,包括西安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等4个功能区。作为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和陕西自贸试验区核心区,西安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改革试点新模式。

数据:

320项事权下放到各功能区

目前,西安区域先行先试,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倒逼各项改革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试点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一体化”服务的改革。按照“能放尽放”原则,争取首批217项省级事权、103项市级事项,共计320项事权下放到各功能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高新区、国际港务区试点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开展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在高新区和国际港务区试点设立市场监管局,实现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

同时,推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新模式。西安市各功能区已经顺利实现“一口受理、19项联办”,并将办证时间缩短为3个工作日。同时加快推进政府效能革命,以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4个功能区首批推出了702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

>>试验区西安高新区

规划面积35.67平方公里(含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3.64平方公里及西安出口加工区B区0.79平方公里),边界范围总体呈Y形,以科技路-唐延路金融商务区和软件新城为东西两翼,锦业路-西太路CBD为延伸轴,区域最南端为西安高新综保区。

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以金融贸易为核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人文交流枢纽和金融贸易中心。

>>试验区西安经开区

规划面积9.51平方公里(含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0.75平方公里)。

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金融产业和制造服务业,打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制造服务业高地;建设“一带一路”金融创新试验区和产融结合示范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构建产融服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经过三至五年改革试验,成为先进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的自由贸易高地。

>>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

规划面积22.62平方公里(含西安综合保税区6.17平方公里)。

重点建设国际陆港、商贸物流区和新金融产业示范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临港产业、类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体育等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新平台,致力于打造临港产业、融资租赁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体育健康产业和开放型经济产业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试验区浐灞生态区

规划面积3.81平方公里,东至锦槐一路、东三环,南至世博大道、香槐一路,西至杏园立交,北至北三环、香槐六路。

以打造丝路沿线金融创新实验区和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区为核心,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国际旅游文化交流、会展经济、对外贸易等产业,将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开放型金融商务聚集区、国际文化交流及会展服务新平台。记者 肖琳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第一批创新举措形成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主体功能区,西安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借鉴上海、广东等省市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努力建设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贸试验区,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形成了五大类20条创新举措。

第一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按照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要求,西安坚持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放到制度创新的首位,着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先行先试,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在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实现了“一口受理、十九项事项联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出“集群注册”新模式,为企业提供集群注册服务;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变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在西安高新区、国际港务区分别试点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全过程的市场监管模式。

第二类: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获批,为深处内陆腹地的西安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此,西安积极探索新型贸易发展方式,创新通关监管模式,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一是实行机场货站前移,缩短企业通关时间;二是采取“舱单归并”和“大包过机”通关模式,有效提高通关效率;三是推行陆空联运新模式,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四是积极探索设立海外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五是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面向全球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为自贸试验区集聚全球优势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

我市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重点培育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小额贷款、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新金融产业,努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新金融中心。一是依托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科技金融投贷联动;二是搭建金融与信用服务平台,提升自贸试验区的营商环境;三是创新新金融产业扶持政策,构建新金融产业生态链;四是发挥西安文化资源优势,构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五是设立灞柳基金小镇,打造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发展示范区。

第四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创新国际产能合作模式

西安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与自贸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以“长安号”国际班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骨干网络,以粮食、肉类等各类口岸作为功能平台,实施陆空联运,建立国际物流大通道;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合作园区建设,开启“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探索搭建出口信用促进平台,破解中小型出口企业融资难题;以金融为引领,实现大招商和产融结合;设立陕西自贸试验区仲裁院,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体系。

第五类:创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新模式,加快沿线国家“五通”进程

为了加快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重现丝路文明的新辉煌,西安从搭建平台、打造品牌、推动重点项目等层面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新模式。一是加快西安领事馆区建设,设立签证服务中心,推进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便利化;二是以世园音乐节、华夏旅游综合体为主要载体,打造“一带一路”文化聚集地和引领地;三是建立丝绸之路技术转移基地,推动本地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在全球范围内吸纳科技成果、布局产业链。

以上是西安区域筹建自贸试验区以来形成的第一批创新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好各项试点任务,进一步探索形成一系列惠及企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为建设好陕西自贸试验区提供“西安样本”。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