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恤苍生 妙手仁心誉杏林—记陕西省名中医刘华为
岐黄之术的优秀继承者
刘华为是陕西岐山县人。古籍记载黄帝咨访贤人,在岐山得遇岐伯,访医药,这是《黄帝内经》的由来。
少年时的刘华为不仅读书好学,而且富有同情心。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多有乡亲因老病无力求医而痛苦,或青壮之岁患病不治而身亡,家人的痛哭,亲属的呼叫,邻人的哀伤,一次又一次地重演,他渐渐懂得了这都是缘于“缺医少药”。于是,他暗暗立下誓愿,学医行医,为乡人解除病痛。也许是受岐山历史文化的熏陶,他自然而决然地选择了中医。中学时代的刘华为,不仅各门文化课都学得很好,而且积累了相当的中医学知识。每逢周日,或放学后,城关卫生院常会出现他的身影,那是他去为中医大夫抄方,并借以揣摩经验,而这些大夫,都是在当地很有影响并受到群众喜爱的。
尽管用功,他却因当时所谓“家庭出身”的原因,无缘进入医学院校学习。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消沉,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烈日炎炎,常有人看到他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外出学医的身影。他甚至跑到六七十里以外的眉县,去“偷窥”当地有名的中医诊病处方。一有空隙,他就把“偷”来的方药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回家后再琢磨思考,并翻看医书对照。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却要从父母给的零用钱中一角一角地攒下来去买中医书;他常给自己仰慕的老中医打扫房间是为了得到哪怕一句半句的“真传”。从老家到县城,从塬上到塬下,他自己也不记得经历了多少次风雨的洗礼,走过了多少里摸黑独行的夜路。
冬去春来,爱好和执着终于带来了收获,他终于可以独立开方治病了,而且渐渐在县城有了小小的名气。1968年,县文教卫生局推荐他到县医院学习。在县医院,他一如既往地如饥似渴,一如既往地孜孜不倦,这段经历成为他迈向以治病救人为终身志向的关键一步。学习结束后,他来到当时最缺医少药的五星村,创建了该村的合作医疗站。在这家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医疗机构”里,他用最饱满的热情接待每一个患者,尽心竭力地为乡亲服务。无论半夜三更,还是雪满荒原,只要有人需要,他背起药箱就走。有时刚端上饭碗就来了急诊病人,他立即放下饭碗,先行救治,当患者转危为安时,他却饿得几乎站立不住了。
1972年,他走进了陕西中医学院(今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大门,曾经在心底里无数次翻腾而又被压抑的“大学梦”终于成为了现实。由于早年的经历,他也为人诊治疾病,患者有校内的同窗,也有校外的工农。实际上,这个时期的刘华为既是优秀的学生,也是很好医生。每逢学校安排到农村实习,他总是热情地为患者诊病处方,并得到老乡们的众口称赞。
大学毕业后,刘华为被分配到宝鸡地区卫生局工作。198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师从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攻读“温病理论与临床研究”专业。在此期间,他付出了可能数倍于他人的努力。图书馆、实验室、门诊、病房,无数次地留下了他埋头读书或虚心请教的身影。他的一些至今仍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大多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1988年,刘华为在恩师的期许中,走进了陕西省委机关医院的大门。在这里,早年的积累成为进步的阶梯,而按中医思维诊治疾病,更成为他的特色。很快,患者的赞誉和社会的好评接踵而至,他渐渐地有了名气。从2002年起,他虽然身负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的行政责任,但“治病救人”仍是他不变的情结。他坚持出门诊,坚持每周的病房查房,并一有机会就讲,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2010年,刘华为退休了,却依然忙碌。除了每周在本院的固定门诊外,更多的患者则找到了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建设的“陕西省名中医刘华为传承工作室”。在这间不大的工作室里,刘华为一如既往地认真细致,关爱患者,也一如既往地健谈和循循善诱,不仅得到患者好评,更赢得了学生们的敬爱。
中医理论的杰出开拓者
“气”,是中医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一般认为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六大功能,其他的都好理解,惟独“气化”,不仅使初学者挠头,专家们也多有不同观点。
对于“气化”,刘华为琢磨了很多年,随着临床经验的日益丰富,他的思路逐渐清晰,观点逐渐形成。他根据《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气”是“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若“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的观点,以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非气化者,是谓灾也”的论述,提出了如下观点:第一,自然有自然之气化,人体有人体之气化,两者既不同,又相关,前者能影响后者,后者须适应前者;第二,人体是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组成的整体,既是“气化”的主体,也是“气化”的客体;第三,五行的生克制化是气化的枢纽,人体的五行是气化过程的驱动力量,即《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的“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这,便是“五行气化论”。刘华为认为,“五行气化论”既是理论,又不止是理论,其关键意义在于可以直接指导临床诊治,将“五行气化”与“辨证论治”乃至“辨病论治”结合起来,理论上有理有据,技术上执简驭繁,效果上事半功倍。
2014年,在一篇名为“刘华为教授五行脏腑气机气化理论及其实践意义”的论文中,“五行气化论”被表达为“五行脏腑气机气化理论”,这是刘华为将多年临证经验与理论思考融汇升华的结晶,也是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硕果。
刘华为认为,人体生理活动必须依赖脏腑的气机气化来完成,脏腑气机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的运动方向,表现为升、降、出、入,而且出入有序,升降相因,以维护人体表里内外的动态平衡。气的运动变化及其所伴随发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称为“气化”,是对人体物质代谢的高度概括。气机失司,气化失常,必影响代谢,留滞邪毒,耗伤正气,百病由生。治疗的关键则在于调节气机,促进气化,恢复脏腑正常的生克制化关系。
刘华为诊治疾病,始终以五行脏腑气机气化理论为指导,尤其强调脾胃与肝胆。刘华为还结合传统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某些疾病的临床辨治新思维。刘华为勤于著述,所涉广博,其中《试论传统哲学与传统医学的关系》一文,从建构中医学特定的思维方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开创中医的养生学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传统哲学与传统医学的关系,曾在学术界和医学界引起极大反响。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