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民阅读 > 正文

银元收藏市场鱼龙混杂价高未必"真豪杰" 咋鉴别

全民阅读
来源: 标签:银元豪杰市场 2016-11-12 10:10:58
银元是近代钱币收藏的重要品种之一。如今在古玩市场上,仅清朝、北洋政府的龙洋在图案上就分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等品种。民国时期银元流通量最大的是袁世凯头像币和孙中山头像币。连日来,记者对西安的银元收藏市场作了深度探访。
 
 
 
收藏市场上价值不菲的清代吉林省造光绪元宝。

银元是近代钱币收藏的重要品种之一。如今在古玩市场上,仅清朝、北洋政府的龙洋在图案上就分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等品种。民国时期银元流通量最大的是袁世凯头像币和孙中山头像币。连日来,记者对西安的银元收藏市场作了深度探访。

“银元价格630元一枚,具体价位,要看货说话。”中国钱币学会会员、西安市收藏协会副会长朱胜利这样告诉记者。他所说的银元是指袁世凯头像银币,古玩行亦称为“袁大头”。

银元是钱币收藏的重要品种

我国近代用机器铸造银元,始于光绪八年(1882年),当时因铸造数量甚少,所以后世罕见。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由广东造币厂试铸“龙洋”,每枚钱币重七钱二分,币面镌有龙形,是为龙洋的起源。

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以圆(元)为单位,每元重七钱二分,定名为“大清银币”;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又重新制模,试制大清银币,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很多,计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版别。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铸造的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和民国政府铸造的镌有孙中山头像的银元,是自铸银元中流通量最大的两个品种。

进入民国时期后,维持着银两、银元并行的货币制度,直到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银元才成为单一的主币。1935年实行纸币政策,不准使用银元,并用“法币”收兑银元。银元作为主币的时代已宣告终结。此后,在市场上出现的银元,已是被个人窖藏的物品,进入收藏、研究领域。

“鱼龙”混杂价高未必“真豪杰”

近日,记者在西安小东门古玩城、八仙庵古玩城、大唐西市古玩城等钱币市场了解到,目前银元市场清淡,真品和赝品鱼龙混杂。有要价一千七八百元的,也有要价三四十元的。一位女店主打开纸包,点数了18枚“袁大头”,要求一起走货,600多元一枚。她告诉记者。现在的价格比两三年前已经下降了不少,价高的时段一枚“袁大头”开价要八九百元。

“商业世家”店主张晋玺,在西安小东门古玩城经营杂项,他持有的北洋造“大清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要价1800元,不还价。经营菩提、手串、绿松石配饰的小东门古玩城王店主则直接声明:我这里的“袁大头”是假的,白铜做的,50元一枚。

“古玩这行当,自古以来就是真真假假的,就看你眼力了。袁大头是我收来的,诚心要30元一枚可以成交。”一位古玩卖家这样说,懂行的一听就知道这是赝品的价格。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场上真真假假的银元都有卖,要买到真东西确实“就看眼力了”。

鉴别仔细 不当“冤大头”

随着银元存世量的不断减少与收藏与爱好者的不断增多,银元造假、卖假成了一些人牟利的手段。要买到真银元就要精心鉴别,避免一不小心高价买到假货,成为“冤大头”。

鉴别真假银元,可参考以下方法:

听声音含银量达90%左右的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柔和,婉转悠扬。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刺耳,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尖锐短促,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余音短促,没有转音。敲击对比时,两指甲拿捏币面的接触面,越少越好。

辨颜色真银元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放置时间长了,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色的包浆、银锈,擦掉即可露白,不同的含银量,颜色略有差异,清朝银元,含银量最高90%、最低50%,通常在88%;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真银元的效果。

验边齿机制的银元,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银元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

称重量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高于铜、铅、锌等其它普通金属的比重。由于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它金属,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元较轻。

看包浆就银元而言,包浆是指使用的痕迹和表面被不同环境下氧化的痕迹。有的和水接触产生黄色水锈,有的银元被氧化会产生黑色的氧化银,有的和氧化铜接触表面有薄薄的绿锈等等。(见习记者 张电达)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