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网| 中国科教第一门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医学 > 正文

翻译家许渊冲:遗欧赠美千首诗

整合医学
来源: 标签:翻译家首诗许渊冲 2016-04-21 11:42:48
如今他每天的功课是拿出莎士比亚原版著作和朱生豪译本,重译莎翁全集。莎翁名剧《李尔王》中描写子女见钱眼开一句,朱生豪译为:“老父衣百结,儿女不相识;老父满囊金,儿女尽孝心。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而许渊冲则译为:“父亲穿破衣,子女就不理。
中英互译、中法互译,双“弓”在手,他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外国韵文,志将中国之美传递给全人类

许渊冲:遗欧赠美千首诗

  
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


1938年许渊冲(前排左一)中学毕业与同学留影。(资料图片)


1949年,许渊冲(左四)和校友在巴黎欢迎清华校长梅贻琦(左二)。(资料图片)

翻译家、诗人许渊冲已经95岁了。

如今他每天的功课是拿出莎士比亚原版著作和朱生豪译本,重译莎翁全集。莎翁名剧《李尔王》中描写子女见钱眼开一句,朱生豪译为:“老父衣百结,儿女不相识;老父满囊金,儿女尽孝心。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而许渊冲则译为:“父亲穿破衣,子女就不理。父亲有了钱,子女露笑脸。命运是娼妇,嫌贫又爱富。”

“翻译时一定要找一个比照的版本。”他笑着说。“我要和朱生豪比赛,我的译本肯定会超过他的译本。”

难以想象,这样一位翻译大家,上小学时并不喜欢英语。“wxyz”是编了口诀“打泼了油,吓个要死,歪嘴”,才勉强记住的。“儿子”的英文复数形式sons,他旁注为“孙子”,“女儿”的英文复数形式daughters,他旁注为“刀豆子”。

然而如今,翻译却寄托着他的中国梦。“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建设文化强国,就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许渊冲说。

许渊冲和杨振宁是西南联合大学的同学。杨振宁认为,他最大的贡献不是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恢复自信。许渊冲也希望帮助中国人克服文化上的自卑感:“我要把中国人民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人类的美,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事。”

三省吾身,用勤勉与痴迷贯通中西

说起联大对学子的滋养,许渊冲首先会提到杨振宁在香港《今日东方》创刊号上的一句话:“我那时在西南联大本科所学到的东西及后来两年硕士生所学到的东西,比起同时美国最好的大学,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许渊冲心目中,联大是当时的世界一流大学。他说:“联大可以说超过哈佛。因为它不仅拥有当时地球上最聪明的头脑,还有全世界讲课最好的教授。”

许渊冲恪守夫子教诲“一日三省吾身”,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就连大年三十,他都要写日记。联大八年,冯友兰是对他影响最大的教授。冯友兰提出四大境界:自然境界,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功利境界,如《孟子见梁惠王》中“言利”的惠王;道德境界,如“言仁义”的孟子;天地境界,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孔子。许渊冲常以这四大境界反省自身。

联大的学习,为许渊冲的翻译工作积累了深厚的基础,成就了他的多个“第一次”。许渊冲上过皮名举教授的《西洋通史》。许渊冲说:“他把枯燥的史实讲得非常好记,把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名字简化为‘骷髅疤’,说如果她的鼻子长一寸,罗马的历史就会改写,安东尼就不会‘不爱江山爱美人’了。我后来把这个故事翻译成中文,是我出版的第一个剧本。”1939年4月28日,许渊冲把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诗《别丢掉》译成英语,发在《文学翻译报》上,这是他翻译的第一首新诗。

教授们的博学、嘉勉和严格要求,促进了他学业的精进。吴宓是中西比较文学奠基人,曾教授《欧洲文学史》《翻译》等课程。“吴先生不但自己背诵,也要求我们背诵。如果不背英文诗,翻译诗词是难以想象的。回忆起来,不得不归功于吴先生教诲。”许渊冲说。

在1940年5月29日的日记里,许渊冲记下吴宓对自己的鼓励:“‘我看见刘泽荣先生送俄文分数表给叶公超先生,你小考一百分,大考一百分,总评还是一百分,我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分数!’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老教授,这话对一个十九岁的青年是多么大的鼓舞!我当时就暗下决心,《欧洲文学史》一定也要考第一。结果我没有辜负吴先生的期望,却因为搬动讲桌没有搬回原处,挨了他一顿批评。”

钱钟书给许渊冲他们上课时,才28岁。许渊冲对钱钟书的印象是:“他读书求学时,才智过人;他写文章或说话时,妙语惊人;成为一代宗师后,嘉勉后人。”两人长期保持书信来往,钱钟书亦常在信中鼓励许渊冲。

联大师生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通才。顾毓琇1972年获国际机电及电子工程师学会的兰姆金质奖章,1976年又被世界诗人大会授予“桂冠诗人”称号;钱钟书博通古今中外,陈寅恪以诗文证史,以史证诗文,沟通了文史界限,是一代文史大师;杨振宁对西洋诗和中国古诗词都有研究,可算得上沟通了科学与艺术;许渊冲常常赞美他们的广博与通透,并不断鞭策、丰富自己。

离开联大后,许渊冲去英国牛津大学游学,又去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文学研究生。在那里,他翻译了第一首法文诗——雨果的《静观集》:“泉水从岩石上一滴滴落入怒涛汹涌的海里。掌管生死的海洋说:‘你来干吗?这样哭哭啼啼!’‘我的风暴使人害怕,我的尽头就是天涯。难道我还需要你吗?小鬼,我是这样广大……’泉水对苦海深渊说道:‘我无声无息,不求荣耀,我给你的,正是你缺少的一滴淡水,人的饮料!’”

回国以后,“五十年代翻英法,八十年代译唐宋。九十年代传风骚,二十世纪攀顶峰。”许渊冲成就了自己的翻译梦,像那一滴滴落入海洋的泉水一样,不断地去沟通“大河”(中国文化属于大河文明)与“海洋”(英国文化和法国文化属于海洋文明)。

许渊冲多次提到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的聚会。他们在声明中说,21世纪的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主张礼乐之治。礼模仿自然外在的秩序,乐模仿自然内在的和谐;礼可以养性,乐可以怡情;礼是义的外化,乐是仁的外化。做人要重仁义,治国要重礼乐,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不衰的原因。”许渊冲说。

  孔子重视礼乐,柏拉图则重视体育和音乐。中西方均重视“乐”,许渊冲认为,不同点是,中国更重视礼教,西方更重视体育。如果说乐育使人耳聪目明,成为智者;礼教使人循规蹈矩,成为好人;体育则使人身强力壮,成为强人。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立,人要征服自然,也要征服人类,因此需要培养强人。”许渊冲说。因此,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写赫克托离开妻子上战场的名句,许渊冲译为“冲锋陷阵我带头,论功行赏不落后”。

而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要顺应自然,因此重视培养好人。许渊冲说,《诗经》歌颂的多是圣君贤臣,对助武王伐纣的姜子牙,只说了这样一句:“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但孔子赞赏智者和仁者,却不赞赏勇者。“这种修文偃武,重德轻才,顺应自然而不征服自然的思想,造成了中国两千多年来重柔轻刚的风气,积弱成习的后患。”许渊冲说。

许渊冲自小佩服勇者,一直有着一个英雄梦。

读小学的时候,许渊冲和同班同学涂茀生一起看武侠小说,希望学好武艺,去杀日本鬼子。他们放学后去野外寻师学艺,但是踏遍青山无觅处,只好游山玩水后又回到学校去。许渊冲当时还自取外号“冲霄子”。

荒唐事已付笑谈,却为许渊冲参加远征军埋下伏笔。许渊冲读大三那年,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已到昆明,准备援助中国对日作战。教育部号召各大学外文系高年级男生服役一年,服役期满可以算大学毕业。服役期间,许渊冲负责翻译情报,他的翻译快速、准确,得过“飞虎章”。“梅贻琦校长亲自来秘书室看我们,并要我服役期满后再回联大学习一年才算正式毕业。”许渊冲说。

历经国难,加深了许渊冲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如果好人不是强人,国家可能贫穷落后;如果强人不是好人,世界可能以强凌弱,天下不得太平。只有好人和强人合二为一,才能使人类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对全球文化做出的贡献。”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许渊冲翻译《论语》《老子》等传统典籍,不是为古人翻译,而是要让当代人看懂,从中领悟中国的智慧。

“左右开弓”,与世界分享美好情感

“按照冯友兰的解释,礼乐之治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历代诗词中都有表现。《诗经》可以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序曲。”许渊冲说。“诗词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翻译难,译诗更难。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曾说,诗是翻译中丢失了的那一部分。

英国伦敦大学格雷厄姆教授曾说:“不能让华人来译唐诗。”他要亲自翻译。中国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有两句诗:“金蟾啮锁烧香人,玉虎牵丝汲井回。”这位教授的英译直译成中文为:“一只金蛤蟆咬着锁,开锁烧香吧;一只玉虎拉着井绳,打上井水逃走吧。”

“外国人难以体会中国古诗词中的修辞、用典、意境,这是中国文化没有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许渊冲说,“这段译文只翻景语,没译情语,而且错误太多。金蛤蟆是唐代富贵人家大门上的门环,咬定锁表示晚上锁门了,烧香是唐代人的风俗习惯,早晚烧香祈天敬神。玉虎是水井辘轳上的装饰品,‘牵丝’是拉起井绳的意思。中国人的译文是:天晚烧香锁门的时候,诗人进门了;早晨拉井绳打水的时候,诗人回家了……这说明,译者对唐诗的理解还不深入。徐志摩曾说,中国诗其实只有中国人才能译好。”

中国人把中文诗翻译成外文时,翻译成散文的多,翻译成韵文的少,这影响了诗歌的传播效果。许渊冲说:“译诗的主要目的不是使诗人流传后世,而是使人能分享诗人美的感情。我是用韵文把中国的唐诗宋词翻译成英、法韵文,韵文更能把中国内在的美翻译出去。”

对毛泽东诗词《为女民兵题照》中“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翻译,一直是许渊冲的得意之作。许渊冲把“红装”译为“powder the face”(涂脂抹粉),“武装”译为“face the powder”(面对硝烟),整句为“to face the powder,not to powder the face”,保持了原文中的对仗,并且体现了原诗中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文革”中,许渊冲为这首诗的翻译挨了100鞭子,说他歪曲毛主席的思想。然而现在,大家都用他的这句翻译。

在将法国和英国文学经典翻译成中文时,许渊冲也同样注意传递作者在著作中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比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第十卷第三段中的一句,有两种译文:

傅雷:我从你缄默的嘴里看到了笑容。

许渊冲:我在你无言的嘴上痛饮醉人的笑容。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把毛泽东诗词和中国古诗词、《论语》《老子》《西厢记》等翻译成英文、法文,把英法文学经典翻译成中文,许渊冲迄今已出版译著一百多部。钱钟书先生赞他:“足下译著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

打破清规,构建中国翻译学派

2015年底,许渊冲当选为“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请许渊冲即兴翻译“老骥伏枥,壮心不已”。“An old steed in the stable may stay, But still it longs to go a long long way.”许渊冲不假思索,口占两句韵语,在场的人拍手叫绝。

这句话也正是晚年许渊冲的写照。

每说到得意处,许渊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半个多世纪久别重逢后,杨振宁问许渊冲的夫人照君:“许渊冲得到灵感时,会不会突然叫起来?”照君说:“他有时半夜里冒出了精彩的句子,怕第二天早晨起来忘了,无论多晚,他都会披衣起床记下来。”

“孔子很了不起,他的几句话几乎概括了我的一生。一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我来说,这句话一方面是说,做什么要有兴趣。为什么我有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就是因为我喜欢翻译,离开它不行。另一方面,我把它用于阐释翻译理论,也就是‘三之论’:‘知之’即求真。‘好之’即求美,优化译文,使人‘好之’。‘乐之’即求意美、音美和形美,使人‘乐之’,这是翻译的最高目的。另一句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翻译的最高境界。”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翻译理论不断发展,翻译界大家辈出。严复把老子“信”和“美”的矛盾论发展为“信达雅”三原则。林琴南不懂外文而事翻译,自然不“信”,但实现了达、雅。鲁迅倡导直译,求信、真,郭沫若则求美。茅盾试图调和鲁、郭,口头上追求直译,实际上却追求文采,一直处于“矛盾”中。朱生豪倡导意译,杨绛的妹妹杨必也主张意译,并取得了很高成就,比如《名利场》。“傅雷是主张意译的,曾说:‘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通常是胆子太小,迁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的时候太多。’但他的翻译有时好,有时不好。到了钱钟书、朱光潜,中国的翻译理论达到了最高峰。”许渊冲心里如此衡量。

他也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他一直坚持“优化论”,认为中外翻译不能持西方翻译界通行的“对等论”,“西方的英法德俄西文多是形合文字,据统计,西方文字互译时,90%以上可以找到对等词,因此西方的翻译家提出对等的翻译理论。而中文却是意合文字,中西互译时,只能找到40%多的对等词。对等理论尤其不宜用于文学翻译,更不用说诗词翻译了”。

在他看来,翻译上的争论并不是简单的派别之争,他说:“民族文化高于个人风格。”

“我的翻译之道,是从老子、孔子那里来的,又批判地吸收了诸家学说之长。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个人走自己的路。”许渊冲说。

他把自己的翻译理论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美”,就是鲁迅提出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化”,就是把钱钟书的化境说分解为深化、等化、浅化“三化”论。“之”,就是“三之论”。“艺术”就是把朱光潜的艺术论运用于文学翻译。“创”,是再创论。“优”,是指译文可以优于原文。“似”,即傅雷的神似说。“竞赛”,指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的竞赛。

“为了更美,没有什么清规戒律不可以打破。”许渊冲非常欣赏贝多芬这句话。译文可以优于原文,体现的是许渊冲的豪气,也是他的坚守。(中国教育报记者 杨桂青) 

《中国教育报》2016年4月21日第4版

稿件发布与内容纠错:18309209791

行风监督电话:15529092222

创意策划与直播服务:15667159999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kjw@kjw.cc 029-89696369

频道精选

回顶部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 | 新浪微博| 全国地市频道加盟热线:15529092222

Copyright © 2018 科教网(中国)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15870号-1

科教网 - 中国科教产业第一门户网